身边的英雄
看了这个题目,我马上想到了身边的英雄——我的母亲。
这事还得从下面说起。
去年暑假 暑假开始了,我终于可以睡懒觉了。但母亲却是我天生的敌人。很早的时候,我就能听到从厨房里传来母亲在为我做早餐时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做完早餐后,母亲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一样在我的房门口一直吵着我起床吃早餐。直到母亲出去上班,我的门口才能恢复了平静。贪睡的我总要是等到几乎快中午的时候我才慢悠悠的伸着懒腰爬起床。饥肠辘辘的我就去奶奶那里吃午饭。到了晚上,母亲下班后,就会把早上做的留给我吃的已经变质的早餐叹着气倒掉。我看了不以为然,明明知道我要睡懒觉,不会这么早爬起来早餐的,还每天为我做好了放着,真是有点傻。
整个暑假中,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只是我从来没有吃过母亲亲手为我做的早餐。直到快开学前的一天,由于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玩,我不得不早起。起床后,我走近厨房,闻到了一阵红豆粥的清香。于是,我就坐在餐桌旁吃着母亲为我准备的早餐。早餐很丰盛,有荷包蛋、红豆粥、肉松、牛奶,我觉得这些都很好吃,吃得饱饱的。到了傍晚,我回家走到门口,看到母亲在正好在整理我早上吃早餐后狼籍的餐桌,看她擦桌子的样子非常开心。我心中一沉,没有说话。第二天,等母亲出门后,我爬起床,吃着母亲做的早餐,想着她昨天擦桌子时那高兴的样子。
这里是我的母亲,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向身边的英雄致敬!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都打上了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腿上的纱布还隐隐透出红红的血印。
在地震的一瞬间,陈浩推开了即将被坍塌的围墙砸到的同学,而自己被厚厚的围墙压倒,身负重伤。 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950余名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
14时28分,陈浩的班主任黄志德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突然感觉到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 “当时我就意识到是地震了。”
黄志德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还有黄老师在后面。”
由于学校平时进行过多次演练,学生们一个班接一个班地有序疏散,很快就撤离了教学楼。 然而,就在六年级(1)班的学生全部走出教学楼时,意外却发生了。
楼边升旗台旁一面两米多高、4米多宽的围墙突然垮塌,包括陈浩在内的4名学生被重重压倒在地。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
黄老师有些哽咽。 原本跑在前面的陈浩,已经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到达了开阔的安全地带。
这时候,身为班长的他习惯性地转头一望,看见一个女孩还站在升旗台旁摇摇欲坠的高墙前,他赶忙掉转身,一把把女孩推开……砖墙轰然垮塌,女孩得救了,陈浩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 两个小时后,在武警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压在砖块下的4名学生终于被刨了出来。
被送到医院时,陈浩的右臂肱骨骨折、腰椎骨折,肺部挫伤出血,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
昏睡中,他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还一直呢喃着:“我抓住她了……” 被救的女孩,与陈浩素不相识;那面砖墙夺去的,是他3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 十几天过去,陈浩已经恢复清醒,但身体还非常虚弱。
从陈浩的主治医师口中,记者得知,目前陈浩的伤势仍然相当严重。 虽然只有12岁,这位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勇敢。
陈浩的母亲,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十几天来一直在流泪。她告诉记者,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
父亲陈强说,陈浩一直没有跟他聊过地震时的情况,直到有一天十几位同学来到医院看望儿子,他才知道陈浩是为救人而受的伤。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
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陈浩的声音断断续续,平静中流露着坚强。
身高1.7米的陈浩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成熟,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换药的时候太疼了,偷偷哭过好几次。”
陈浩悄声说。 “我们都叫他小英雄!”对于陈浩舍己救人的行为,医生护士们都十分感动,他们给了陈浩这个特别的绰号。
在学校里,由于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陈浩不仅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在父母眼中,陈浩是个懂事的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料理日常家务,几乎从来没有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担心过。
爱打篮球的陈浩,一直以来都很渴望能和姚明通一次电话。5月31日上午,陈浩收到了最特别的“六一”礼物:身在美国的姚明特地给陈浩打来了越洋电话。
父亲陈强告诉记者,从那天起,陈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9岁半小学生从地震废墟下背出两名同学 6月10日,依然满脸稚气的林浩出现在大地震后的汶川县映秀镇街头。
这个9岁半的小学生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勇敢,不仅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增加勇气,而且还救出两名同学。 5月12日那天,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2年级的31名学生中,仅有10人在地震后幸免于难。
这10名学生中,有两人都是被同班同学林浩冒险救出的。林浩成为了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
虎头虎脑的林浩,一笑还会露出小豁牙。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
“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
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小林浩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我看到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就转身把她背出去了。
背出去交给校长,校长又把她交给她的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个男同学背出来交给校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
林浩讲述自己救人过程的时候显得非常镇定,“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小林浩在映秀留守了2天,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和两个姐姐。
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后,他们来到了都江堰,而后又辗转到成都找到了在那里的堂哥。19日,小林浩和姐姐、表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
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志愿者每天都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志愿者张朝芝说:“小林浩刚来时和父母联系不上,情绪很不好。
后来联系上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才平静下来。” 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
从那天起,四川省儿童中心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据映秀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春东介绍,由于映秀镇在地震遭受毁灭性打击,林浩可能会转到省内其他地方继续完成学业。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那时举国欢庆,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到处传播着“我们胜利了!”的话语。
如今我们过着和平的日子,过着幸福的日子。我们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在宽大的操场上自由自在地奔跑;住着高大的楼房……但是我们哪会知道如今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都是那些革命英雄用鲜血换取而来的!
4月2日,我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当我看到里面的十大酷刑,我不禁毛骨悚然。可当我想到那些革命战士有些都体验过,我又不禁对他们从心底里敬佩。
在哪里,还有一些甘愿为革命而死,甘愿为今后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的这个梦想而死的革命烈士。例如叶挺将军,他虽然被敌人关在牢房,但是他仍然“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曾说过一句话: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就算死,他也不会做中国的叛徒。
如果没有那些甘愿为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如果没有他们惊人的毅力;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又怎会过上这幸福安康的生活呢?所以那些英雄我们不会忘记,也不会忘记!
"英雄”,一个特别的称号,古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往往都是说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好汉,但在这里,我却要谈谈我心目中的英雄—— 要说英雄,无非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我写的正是那位伟大的母亲:记得这是我无意中在电视上发现的一位母亲,当我看到她禽满眼泪的憔悴的目光时,我了解到她曾是一位聋哑孩子的母亲,她的艰辛与苦难是没有人能感受到的。
回忆电视中的情景,这位母亲在28岁时,生下了那呱呱落地的小生命。这孩子原本非常健康,但在三岁时,母亲突然发现她不哭了,可高烧却发得很厉害,母亲把孩子送去了医院。
当医生告诉她她的孩子永远无法听说的时候,那位母亲“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千方百计让医生救救她的孩子,医生却依然地摇摇头。随后,这个母亲抱着孩子,来到黄浦江边,她曾想过要放弃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没有这样做,而时鼓起勇气去挽回孩子的本能。
回到家,她把孩子平放在床上,把孩子的手紧贴着自己的嘴,让她能感到说话的动作:又把自己的手使劲挠着孩子的脚心,让孩子通过感觉器官而发音。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不断地在缴尽脑汁地想办法,她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当孩子8岁时,在那阳光灿烂的一天,她感受到了“妈妈”的幸福与快乐,孩子在众人面前叫出了“妈妈”,就在此刻,这位“妈妈”欣喜若狂地抱起孩子连续转了好几圈毕竟她所付出的劳动没有付之东流。
孩子会发音,会倾听了,母亲又带着孩子去复诊,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奇迹。从此以后,母亲就开始教她讲话(话音虽然有点模糊),如今,20年过去了,这曾经幼小的聋哑孩子已经成为跳舞界的一颗闪亮的明星,曾走遍五湖四海,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得名次。
瞧:她正向着她的母亲走去,两人互拥,挥泪如雨,主持人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全场的人们都位这母亲而感到自豪,都被这对母女震撼了。 这就是我心目中伟大的英雄,她的伟大震撼了所有人的眼球,包括她自己。
她是一位最平凡的母亲,但她却在20年中做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英雄”,她就是生活中最伟大的英雄!——一个平凡的母亲。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