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我们一生之中最该深深感动的时刻恰恰不懂得感动是什么。
当母亲给了我们到人间走一遭的机会时,我们还能说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动。也许婴儿的啼哭并不是毫无意识的吧,那些初次滴落的泪珠,我想是为母亲而流的。
从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便有了一个影子,跟随着你,让你永不孤独。 清早,影子长长的,清晰地伴在你的身后。
扶着你学步,领着你学语,一起忘形的笑。这是所有人的童年,甚至是所有动物的童年。
从生命开始,我们便有了一个不离不弃的伙伴。朝朝暮暮的相处,分分秒秒的相随中,我们或许忘了如何在感动,其实这感动已溶入习惯之中。
有人说孩子小的时候像一只忠实的狗,你骂他,打他,他都跟着你,依靠着你。长大些,就变成了狡猾的猫,只有饿了,才回来找你。
成年了,却又变成了忠实的狗,保护着你,陪伴着你。而母亲扮演的角色,是站在原地日日夜夜等待狗和猫的归来。
我不认为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母爱是用爱来回报。 中午,影子便断了。
当你如日中天的时候,母亲便不那样如影相随了。我们要离开母亲去闯外面的世界,我们才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祈盼,我们又含泪。
我们封存多年的感动便在顷刻间释放。在我们遇到危难时,总会一下子想到母亲,这是人类寻求庇护的本能,而天下间所有慈母在此刻都显得无比高大和力量,仅仅是为了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记得看过一则报道,一对母子外出旅游,母亲去打水途中跌倒,怀中的水果刀弹开刺中了心脏,而在三天后旅游结束归来,母亲才倒地死去。医生只说了一句: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我的心中骤然已发紧,原来爱不仅仅是生命之中的关怀。 夕阳西下,拉长了我们的影子。
我们又回到母亲身边了,就像生命降临之初那份感动又袭来,我们竟觉得的任何回报都无法和母爱相提并论。只好说,如果有来世,让我做你的母亲,像你爱我那样在爱你一遍吧! 笑对失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从这句话中话可以知道,想要成功,奋斗是绝对少不了的。
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成功吗?不,不是这样的。还有“失败”这两个字。
不是谁都会成功,失败在所难免。如果没有经历失败,那种人是不完整的。
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
很多人认为,失败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哪来成功的喜悦呢? 那么面对失败,我们该有怎样的心态呢?其实失败并不可怕,面对失败,我们绝对不能够逃避,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遇到失败就放弃,不敢去面对,那这就是懦夫的表现而已。难道每个人都愿意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吗?所以面对失败,要坚强,不能妥协,更不能退缩,因为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当你面对困难时,要学会给自己一个微笑,给生活一个微笑。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居然成了耳聋的废人,别人嘲笑他。
可他呢?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克服了耳聋的困难,创作了更好的作品。 作为一个学生,困难和失败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经常遇到失败,我是不是从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以微笑面对失败,那么我的人生也就没太大的遗憾,因为我已从失败中获得了成功。
笑对失败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 古今中外,大多数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可贵的是他们的勇气。
马克。吐温经商失意,弃商从文,结果一举成名。
失败是一道菜,一道难以下咽的苦菜,但你要把它吃下去。当朋友离你而去,当苦苦追求的事业屡受挫折,你便知道了人间的苦涩。
你徘徊,你失落,甚至想死,但你唯独没想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许多事由不得你的这个道理。 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失败不过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中的一碟小菜。
凡真正大的智慧,往往源于失败的教训。例如: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
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 一年后,他东山再起。
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可以把人烤死,也可以使人变得坚强、自信。
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遭受台风的果园虽令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
失败是枫叶,虽然被秋风扫落,却被热血渲染。失败是成功路上层层的山峦,汹涌的浪涛,你只有走过沟坎,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垂垂老矣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子孙后代说:“我们曾笑对失败。 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
虽然世界大文豪雨果当年曾说,在动物界,一个天生的白鸽是不会变成猛禽的,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人类当中。 可如果社会上遍是择善而从的人,那世界将变的多么文明美好!愿雨果所指的事情不再发生。
媛的与人为善、热忱助人在熟悉的人中有口皆碑。她把左邻右舍上门等候的亲友让到自己家端茶递烟、为外地人指路领路等等全看成份内之事;把上班时几乎包揽的擦桌子墩地板倒垃圾、给同事倒开水等等都当作履行职责。
媛对助人为乐的诠释是:善待他人不图回报和索取是一。
第一篇: 当人即将走到生命尽头,就再也不能像往常那样否认死亡了。
有些人会把他们的精力和关注转向死亡,从生活中隐退。在此期间,他们往往更为疏远家人和朋友,对社交漠不关心,深深地陷入自我的世界里。
他们好像游离在现实与幻想的世界之间。 有时,某个患者的目光会穿透站在他面前的人,似乎是在与不可见的事物沟通。
必须指出,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可怕。事实上,恰恰是那些虚幻的存在能够给患者带来慰藉。
从医学角度看,这些感知是大脑缺氧和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改变所造成的。 然而,物理解释仅仅是真相的一部分。
对于濒死的人而言,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另一个世界并非幻觉,它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样真实。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无法体会到那种感知,就用所谓的“医学解释”来否定亲眼所见的一切。
“万物皆为一。 ”当患者不再将生与死划归为两个独立的阵营,而真正去体验两者的和谐统一时,他们的世界会变得完满,可能就此获得了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
玛格丽特是一位年迈的女士,乳腺癌已经把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第一次接受临终关怀时,玛格丽特谈到死亡就是一次彻底的终结,死后所有东西都将不复存在。
随着卧病在床的日子越来越长,玛格丽特独处的时间也与日俱增。玛格丽特平时是一个很外向的人,现在却突然渴望独处。
她的身体日渐虚弱,而且常常会进入昏迷状态。玛格丽特的家人注意到,当她处于半昏迷状态时,她的嘴唇一直在动,一直在对着空气无声细语。
有一次,玛格丽特又陷入了轻度昏迷,护理人员开始轻轻地叫着她的名字,“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你能听到我说话吗?”玛格丽特睁开眼,用她那微弱的眼神直视着护理人员身后的空间,回答道:“玛格丽特现在不在这里。 她的朋友把她带走了。
她很快就会回来的。”几分钟后,她的眼神变得比较清澈了,她开始跟护理人员谈论关于“回家”的事情。
两个小时后,玛格丽特就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 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是:该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影像?如果将生命的整体分割为相互对立的部分,会引发一系列的混乱。
为此,我们需要抗争由分割带来的痛苦,我们也会退缩、产生分裂,以求免受任何侵扰。敌意、愤怒、自私、欺骗和其他负面的心理都将我们挡在了心灵的门外。
我们以为治愈的良方就是将一切置之度外,就像需要一个堡垒抵御外在的危险一样。于是这个世界变得处处与我们作对。
我们变成了自己最憎恶的敌人。 其实,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重新找回人类的本性,从而治愈心灵的创伤。
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那些濒死的患者,健康的人们同样可以从中获益。人们性格中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和谐,它们共存于意识之中。
就像濒临死亡的患者放弃了与死亡的对抗而得到抚慰一样,我们也应该停止那种由想象所创造的苦苦挣扎。 诚如荣格所言,回归本性不是做好人或者做坏人的问题,而是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问题。
既然我们拥有完整的一切,何不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呢? 人性包含有一整套心理机制,它每时每刻都在展现自我。在当前这一刻,“我”是统一的整体:不满溢,也不缺失。
统一的整体意味着尊重所有心理特质在当前的共存。而一旦做到这一点,用来维持分裂状态的能量就可以施展在更具创意的地方。
生与死因而回到了最初和谐共处的状态。 肯德尔是一名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他长久以来都在与自己的过去纠缠。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肯德尔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还从肉体和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现在的肯德尔怀有深深的罪恶感和恐惧,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向临终关怀中心的牧师忏悔,祈求得到上帝的宽恕。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自我忏悔的过程中,要是家人在照顾他时犯了一个小错误,他依然会大发雷霆。这些怒火的爆发又会让肯德尔跌入更痛苦的自我折磨之中。
有一次,肯德尔突然进入重度昏迷状态。所有人都以为他快死了。
三天后,肯德尔竟然醒了过来,而且神志非常清醒。大家都觉得肯德尔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看起来是那么平和而放松。肯德尔说,他已经厌倦了痛恨自己,他要让自己全身心地去迎接死亡。
谁能知道昏迷之中的肯德尔经历了什么呢?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分裂的家庭是不能持久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分裂的心灵是不能持久的。
重要的是,他找到了那种和谐统一的意识,心灵的幻象也烟消云散了。 我们看到很多濒临死亡的人会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他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最根本的善存在于完整的生命之中。当某个事物能涵纳一切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势力可以跟它作对了,它因此得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篇: 当你每天早上睁开惺忪睡眼时候,你应该感到十分幸运和幸福,因为你还活着,而这个夜晚很多人已经悄悄的离开。 所以你要振作精神,做今天该做的,因为有些人想做却做不到,上帝应该邀请了他。
当你每天晚上拖着疲惫身体回到家时,应该感到十分幸运和幸福,因为你还活着,而这一天很多人早上离开家后却永远不能回来。所以你不要计较一天里的得与失,好好休息一下,因为有些人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
? 。
人生,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倾尽自己的一生去领悟它的真谛.作为无名小卒的我,本不该在这个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大谈特谈人生。
倒不是因为无名小卒的话平平淡淡,而是因为人生这个话题向来就是成年人的东西,我自认自己还是一个乳气未干的小小男生,不过既然已经对它产生了一点关于它的不太正确的想法,也就不得不一吐为快,算是给我这个特定的年龄留下点什么吧。 人生就像一条正弦曲线,有希望的巅峰,也有失落的深谷,而且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道,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生活中只有欢乐与愉悦,没有痛苦与彷徨;也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生活道路是康庄大道,只有平坦,没有坎坷;更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一生只有鲜花与掌声相伴,没有荆棘与陷阱相随。
于是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矛盾统一体。 理想总是完美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有了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有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此,不妨将人生想像得痛苦些.我不否认现实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否认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对人生的看法,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我有必要将覆盖在生活表层那不堪一击的美好面纱撕掉,赤裸裸地直面人生,直面自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珍惜所有出现在我面前的美好事物。
承认人生的痛苦性的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在困难与挫折的打击下不致于一下子就消沉下去.突然想起一个外国名人的话:"难道痛苦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当使我们伟大起来!” 既然人生是痛苦的,我也就没必要对自己抱太多的的希望,对生活怀太多的梦想,但我又会尽我所能地去追求属于我的东西,这是不是很矛盾?现实的残酷逼迫我变得对自己残酷,而这种残酷又是一种对人生的高度负责.我想,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必须对我的人生使命负责任。我不愿意我以一堆烂肉的形式存活于人世间,那样无异于行尸走肉. 没有意义的生活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费,我不喜欢浪费,所以我选择有意义,选择充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