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常常在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或虾时感染。据报道,这种寄生虫会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甚至可能引发肝硬化和肝癌。
最近,一位患者因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而被肝吸虫感染,引发严重的肝脏炎症。经过治疗,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患者仍需长期关注肝脏健康。
医学专家提醒公众,为确保食品安全,应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和虾,以防止肝吸虫等寄生虫感染。
拼音 | gān xī chóng | |
书写 | 肝吸虫 | |
基本解释 | 也叫肝胵。一种寄生虫。身体扁平,前端尖,雌雄同体。常寄生在人体或牛、羊等肝脏中。虫卵由肝脏转入肠道,随粪便排出,遇水孵化,然后侵入淡水鱼体内。人吃生鱼或喝含有幼 |
肝吸虫是一种弓形虫门的寄生虫,长约1-2厘米。它的寄主主要是在肝脏生活,能够对宿主的健康造成很大损害。肝腹水和肝癌的形成和扩散常常与肝吸虫有关。
肝吸虫主要通过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和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外泌物传播。在中国南方,因食用生食的螃蟹而引发肝吸虫病疫情是一个普遍现象。
肝吸虫感染后,患者往往表现出腹痛、肝区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肝吸虫重症时,还会出现高血压、心衰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肝吸虫感染,人们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生食螃蟹和其他受污染的食物。治疗肝吸虫病可以采用抗寄生虫药物,例如吡喹酮、滴滴涕等,以杀灭体内寄生虫。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营养支持,加强对患者免疫力的提高。
本文本文总结,肝吸虫是一种寄居于肝脏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造成很大损害。人们应该注意预防和治疗,以保证身体健康。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