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位于南极洲,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
中国在中山站设立了科学观测站,长期监测环境变化。
在这个极寒之地,中山站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为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在中山站工作的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尽管条件艰苦,中山站的工作人员仍然坚持进行科学实验,为人类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拼音 | zhōng shān zhàn | |
书写 | 中山站 | |
基本解释 | 中国南极考察站。在印度洋沿岸的南极大陆。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24″。距北京125332千米,距南极点2903千米。 |
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它是中国第三个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也是全球最大的无永久居住人员的南极考察站。
中山站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架去南极考察的飞机C-130,是中国第一次去南极开展科学考察的航班,1985年2月10日飞行。自此,中国南极考察队成立,1993年1月26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成立,考察基地选址在南极半岛的乔治王岛。2008年,随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规模的越来越大,冰心科学站被建成。而中山站则于2009年1月27日落成,是中国大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山站处于南极半岛的太平洋海岸上,处于南极半岛气候过渡带,是非常适合气象气候研究、地壳解释等多学科交叉的地方。中山站实行夏季人员驻站,冬季不驻站。夏季驻站时,科考队伍人数可超过200人。主要作业包括物理、地球化学、气象、生物等多个方面的科学研究。
中山站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后的“净土”,其环境非常纯净。中山站在南极洲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代表中国在全球南极事务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山站在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南极条约和科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