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贡献,为福州增添了无穷的光彩。
五一广场位于福州市中心,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我的家乡,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一走进五一广场,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喷泉。
喷泉中央有一座雪白的雕像,上面雕刻着几位栩栩如生的采茶女,她们穿梭在茶叶丛中,随着茶香,与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喷泉喷出的水花,晶莹剔透、五彩缤纷,有的像宝剑直刺青天,有的像花朵争相开放,还有的像树藤扭曲蜿蜒,美丽极了。
在喷泉旁,就是我们福州市的市标“三山一水”,三座山之间环绕着奔流不息的闽江。晚上,伴随着音乐,五一广场就热闹起来了,老人们跳着轻快的舞蹈,小孩子们在花丛中奔跑嬉戏,年轻人坐在喷泉旁,欣赏着喷泉,用手接着喷泉溅出的水花……。
巨大的贡献,为福州增添了无穷的光彩。
五一广场位于福州市中心,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我的家乡,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一走进五一广场,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喷泉。
喷泉中央有一座雪白的雕像,上面雕刻着几位栩栩如生的采茶女,她们穿梭在茶叶丛中,随着茶香,与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喷泉喷出的水花,晶莹剔透、五彩缤纷,有的像宝剑直刺青天,有的像花朵争相开放,还有的像树藤扭曲蜿蜒,美丽极了。
在喷泉旁,就是我们福州市的市标“三山一水”,三座山之间环绕着奔流不息的闽江。晚上,伴随着音乐,五一广场就热闹起来了,老人们跳着轻快的舞蹈,小孩子们在花丛中奔跑嬉戏,年轻人坐在喷泉旁,欣赏着喷泉,用手接着喷泉溅出的水花……。
1.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
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 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
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
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
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2.月二日,我和爸爸去游玩三坊七巷。
要说什么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个坊和七条巷。巷是什么?就是屋子之间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
坊是什么?坊是人们的住宅区。 “三坊七巷”是由明砖清瓦构筑的传统街区,位于福州古城的中心。
它东临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禄坊,北接杨桥路(巷)。历来是福州官绅、富豪和文化人较集中的住宅区。
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排列是杨桥巷、郎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我们先来到了郎官巷。
一进巷口,只见门牌上写着:郎官巷。来到郎官巷的二十号:严复故居。
进了门,我先去严复生平介绍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图片来。爸爸来了,说:“去看看别的吧。”
于是,我们去了严复故居的后花园。那里有一棵小杨柳,鸟儿在枝头歌唱,地上还盛开着喇叭花,一派生机,非常惹人喜爱。
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个石磨,房口有一个花门,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后来又来到了安民巷,安民巷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前,外国(古代的时候中国分为好多个国家)打到我们国家的附近,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于是,外国派了一名士兵在这条巷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老百姓,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
老百姓这才放心。于是,后人就给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着我们又准备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经过一条很弯弯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这时突然下起了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巷的美梦浇灭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3.深秋的福州,依然燥热。满街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涌动着俗世的欢乐。
满眼红红火火的标语旗帜,渲染着节日的喜庆。和儿子悠悠闲逛,不经意的在一条巷子前顿足,却见巷口是璀璨的花团锦簇。
抬眼望去,无边的幽深,各色仿古的招牌,隐约的小吃飘香。儿子说,这就是福州的名片——“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的三坊七巷! 节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织。
沿着中轴线南后街向东西铺展开的“非”字型古老街巷在节日的喜庆里,有时光恍惚、梦里繁华之感。修葺一新的南后街仍尽力地保持着历史的风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张扬,临街的店铺也透着家常的气息。
深褐色的木窗棂甚少华丽的雕饰。但如果你回眸历史,你的眼前会飘过一个个俊逸的身影,你的耳畔会回荡着一声声风雅的谈笑。
这时你便会觉得:这古朴的窗棂,有浓浓的墨香、诗意,有淡淡的空灵、隽秀,又有一些无法触摸的凝重。宛如一帧珍藏许久的艺术珍品,你只有细细的回味,才能品出个中滋味。
老福州的韵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头,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渗出来。温和醇厚,毫不张扬。
随着人流在南后街徜徉。在时空的交错中,我陷进了遥远的情境里。
街巷西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依然透着士大夫阶层的威严厚重。而东边的“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则演绎着市井的朴素温和。
你随意拐进哪一条巷道,脚踩的都是方方正正的石板,举手触摸的都是洁白无瑕的高墙,抬眼望处都是窄窄长长的天空。这样的情景会令你顿生“梦。
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著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诗人旅途所见的闽中秋色,以“紫菊“ 和“红蕉”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围,展现一幅南国图画,不过,闽中多山,交通不便,诗人便有“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晚唐诗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瓒(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遗户部外郎完成册封闽王王审知使命后,在台江码头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会后赋诗一首,《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新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在这首诗中将台江自然景观入诗,所谓“ 台江码头新丰市堤” ,在现在台江的新街,此诗证明唐末大庙山新街一带江水和沙渚交错,船只纵横,成为近水埠头,商市也在堤边渐兴.同时也说明福州别称榕城始自唐末,并非-般人所述起于宋张伯玉编户植树之后.这具有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