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师老马与蚁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1篇)3-1-52

师老马与蚁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1篇)3-1-52

实用文档 来源:www.xuehanzi.net 发布时间:2024-05-14 09:24 类型:精选 友晗玥
«  »

简介:感谢网友“友晗玥”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老马与蚁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师老马与蚁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师老马与蚁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师老马与蚁》,完成问题。

师①老马与蚁

韩非子

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③隰(xí)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春往冬反反____________

乃掘地遂得水 乃____________

(2)“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B.岁以大穰

C.可以为师矣

D.以丛草为林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返”,返回 于是,就

(2)C

2.老马之智/可用也

3.(1)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2)(猿猴叫声)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4.博学多识的圣人都会碰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马、老蚁学习,我们更要虚心学习知识。

篇2:师①老马与蚁阅读答案

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③隰(xí)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春往冬反 反____________乃掘地遂得水 乃____________(2)“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B.岁以大穰C.可以为师矣D.以丛草为林2.用“颉被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1)同“返”,返回??????????????? 于是,就? (2)C2.老马之智/可用也师①老马与蚁阅读答案3.(1)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 (2)(猿猴叫声)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4.博学多识的圣人都会碰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马、老蚁学习,我们更要虚心学习知识。

篇3:《师老马与蚁》阅读答案

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③隰(xi)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春往冬反(???)???????乃掘地遂得水(???)

(2)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B、岁以大穰??C、可以为师矣??D、以丛草为林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老马之智可用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出自《三峡》)

11、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8、(1)同返,返回??于是,就??(2)?C

9、老马之智/可用也

10、(1)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2)略

11、博学多识的圣人都会碰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马、老蚁学习,我们更要虚心学习知识。

篇4:阅读《师老马与蚁》附答案

阅读《师老马与蚁》附答案

阅读《师老马与蚁》,完成下面题目。(11分)

师①老马与蚁 ?韩非子

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③隰(xí)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春往冬反( ? ? ?) ? ? ? ? ? ? 乃掘地遂得水( ? ? ?)

(小题2)“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 ? ? )(2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B.岁以大穰C.可以为师矣D.以丛草为林(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老马之智可用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三峡》)

(小题5)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1)同“返”,返回 ? 于是,就

(小题1) C

(小题1)老马之智/可用也

(小题1)(1)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2)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篇5: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C.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直:一直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都未能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敢于秉公执法,因而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但是那里的`百姓一直都思念他;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5分)

(2)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5分)

参考答案:

4C 5B 6D

7.(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穷尽(说透彻),苟止(随便停止),过(超过),一处1分。

(2)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 其(这),讼(控告), 贷(借予),徙(借予)一处1分,句子通顺得1分。

篇6: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练习与答案

考点梳理

古文阅读与品鉴的考查内容多出自于课内,且逐步向课外延伸。的热点题型是课内和课外对比阅读,考查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其主要考点为:

1.相关篇目中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句读节奏。

2.实词的词义与辨析(主要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重点是“之、其、而、以、于”)。

3.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主要是倒装、省略句)的掌握。

4.重要句子和语段的翻译。

5.文章思路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6.适当的鉴赏评价,拓展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复习指导

由于文言文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特别是注重书中注释和课后练习。因此复习时应注意:

(1)梳理归纳,形成系统。就是对常见的考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如实词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虚词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

(2)重视联系,抓“标”务本。根据课标的要求,以课本为范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课内向课外、由历史向现实拓展延伸,巧妙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3)掌握方法,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是相通的,都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两者都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在解词,理解句意,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因此,适当借鉴现代文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此外,文句赏析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赏析时一般择其一点即可。对于谈作品感受的开放性试题要冷静思考,分析题意,按要求把思维发散开去,然后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点,扣住文中观点答、展开答。

(4)研究试题,有的放矢。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命题规律,可以缩小复习范围,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的针对性。原则上近几年考过的篇目不会重复,备考时可以大胆舍弃,这样可以腾出时间复习其它篇目。此外,研究考试题型,把握命题规律,可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避免走弯路。

押题训练一《鱼我所欲也》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这里其实是以“鱼”比 喻“义”,以“熊掌”比喻“生”,第二句紧接着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者也”,用比喻导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明白易懂。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与“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都是指“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

C.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D.文章采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且长句与短句相间,形成了一种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增强了文章论说的气势。

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5.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论据。

6.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结合本文内容,想想孟子的话中哪一句能够印证孔子的观点,并写下来。

(答案)

1.A 2.略 3.A

4.只要言之有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5.只要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二)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

篇7:与友人书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与友人书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①,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②,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④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⑤,终无济于天下。

(注释)①穷僻之域:贫穷偏僻的地方。②审问:详细考究。③庶几:差不多。④面墙:对着墙壁。指一无所见。⑤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春秋魏人。原宪,春秋鲁人。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

(1)不日进( ) (2)独学无友( )

2.阅读这则短文,我们可以联想到怎样的一个成语?

3.本文谈到了读书的重要,但为什么还要写交友的重要?说说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

1.(1)每天 (2)独自

2.孤陋寡闻

3.只读书不交友,所学知识得不到交流和探讨,即使有错的地方也不自觉。交友可以互相勉励,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学问,叫一个好朋友等于读一本好书。

篇8:得道多助与失道寡助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得道多助与失道寡助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10-13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

11. 下列语句中的“之”字与“三里之城”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渔人甚异之 B.辍耕之垄上 C.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13.孟子在本文中提出的观点是 ① ,《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以一支九百人的农民队伍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最后推翻秦朝统治,这段历史事件很好地证明了本文中孟子的“ ② ”论断(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10. ①委:放弃 ②畔:通“叛”,背叛 评分:本题共2分,每小题1分

11. D 评分:本题共2分

12.巩固国防不依靠山河的险要,扬威天下不依靠锐利的兵器。评分:本题共3分

13.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评分:本题4分,每空2分,有错字不给分。

篇9: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1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合从缔交 B、流血漂橹 C、威振四海 D、赢粮而景从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致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以致天下之士

C、然而成败异变 D、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秦以区区之地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参考答案: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11( B) 12(B ) 13 (C ) 14 ( D )

15.(1)关中坚固,钢铁般的千里城防,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篇10:郦道元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郦道元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3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略无阙处 (2) 素湍绿潭 ( )

(3) 属引凄异 ( )(4)哀转久绝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飞漱其间A.其真无马邪5 @( S8 Y7 b3 O“ S" D3 S B.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5 O% X! F” c2 Q& h) c C.安陵君其许寡人4 P0 j9 _! X/ @ S1 ^( R i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 a8 M* I$ H2 N0 T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4)陆游《入蜀记》描写三峡说:“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请从文章中找出与之意义相对应的文字(原文原句)。(3分)

答案

(小题1)(1)通“缺”(2)白色的(3)连接(4)消失

(小题1)D

(小题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趣味无穷。(3分)

(小题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 (3分)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例句中与D句中其的意思都是“这”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只要读懂文章,此题便会迎刃而解。

篇11: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和参考译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和参考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 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

参考答案:

4. C 与,赞同。

5.A③为崇祯帝所为;④表现黄道周的正直勇敢,有③④的"不能选。

6.B(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

7. 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殚、徒、隳、各1分,无益于边计状语后置1分,句子大意1分)

⑵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

(所以、绳图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 气,伤害治国的本质。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

崇祯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

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

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扩展阅读:

1、小学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代表的发言稿(精选16篇)3-18-79

2、班主任下半年工作计划(共16篇)8-2-55

3、于一年级教师的工作计划安排(锦集18篇)8-4-36

4、旅游专业教师提升计划表(精选13篇)6-15-52

5、一下语文期末教学反思(整理18篇)4-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