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合集12篇)7-1-41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合集12篇)7-1-41

句子大全 来源:www.xuehanzi.net 发布时间:2024-04-27 22:59 类型:精选 旅胤
«  »

简介:感谢网友“旅胤”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

①宗法制盛行 ②分封制实施 ③郡县制推行 ④皇帝制确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辛弃疾

3.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

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 ④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据《资治通鉴》记载:“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5.王同学在查询古代中国某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表时,看到一段说明文字:“由于没有系统统计路府州军县的资料,如以下统计数据有误,敬请谅解,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补充。另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内容未列入统计。”据此判断该同学最有可能查询的朝代是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6.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以下属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正君心” C.“循天下之公” D.“知行合一”

7.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图所示的股票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股”,发行于1873年。下列有关该股票反映的时代信息中,正确的有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诞生 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9.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工业建设会”、“一战”、“纺织业”、“青岛”。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10.冰心在晚年曾忆起她在那年5月的经历:“那天下午,我家的女工给我们送东西,告诉我说街上有好几百学生,打着纸旗在游行,嘴里喊着口号,要进到东交民巷来,被外国警察挡住了路,路旁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下列情景符合冰心描述的是

A.地点发生在上海 B.学生是这次游行的主力

C.口号里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东交民巷是租界

11.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发动武装起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展国共合作 D.领导工人运动

12.《两湖战场的作战》一书中叙述了某次战斗的场景:“7月上旬,……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 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后攻克。”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秋收起义期间 C.徐州会战中 D.淮海战役中

13.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通过开展广泛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上述抗战路线是在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4.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以六十年为一周期。是戊戌(狗)年,下列事件中,同样发生在戊戌年的有

①康有为、梁启超等策划维新变法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

16.从图1到图2,美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发生了认识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指强调

A.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关下图所示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使用 B.表明物资困难局面得到解决

C.只有和钱同时使用才能买到猪肉 D.使用时不能突破数量和种类的规定

1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创举

①是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②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

③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肯定人的欲望 B.歌颂自然的人性

C.揭露教会的贪腐 D.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20.《英国通史》的作者认为,“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多数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议员有言论自由等等。但是用书面形式将这些‘权利’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具有重大意义。《权利法案》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再打下一个基础。”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B.《权利法案》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C.《权利法案》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D.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21.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曾说:“与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第一次在著作中提出“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理论大综合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普朗克

22.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的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23.右图所示的是题为“全球大捷”的漫画,反映了二战中某一年的战场形势,符合该漫画所表达的正确信息有

①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 ②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

③美国军火从大西洋西岸运往英国 ④丘吉尔出任首相,英国开始反击德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包括

①欧洲联盟的建立 ②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A.①②④ B.①

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5.坦桑尼亚《公民报》3月1日报道,某国际组织再次对坦战略城市项目(TSCP)提供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加快坦噶港、阿鲁沙等七个重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试判断该组织的标志是

26.(加试题)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 B.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

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 D.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

27.(加试题)中俄之间,恩恩怨怨数百年。下列关于中俄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不平等边界条约

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结盟关系

28.(加试题)1924年9月,国际联盟第五届大会上,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共同提交了《日内瓦议定书》。议定书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包括维护法国东欧盟国边界的现状。会上,含法国在内的十国签署议定书,但英国却最终宣布拒绝接受《日内瓦议定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国联尝试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②迎合了战后民众要求和平的思潮

③践行了《非战公约》解决争端的原则 ④体现了战后欧洲局势的纷繁复杂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加试题)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他们的共同点有

①在多领域取得成就 ②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③在当时科学领域达到较高水平④使用“归纳—演绎”的实验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加试题)下列世界遗产的建筑风格与万神殿最为接近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此时我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推断这一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3.观念的变化取决于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文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饰与邪恶的象征。“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材料一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建筑观念?(2分)

(2)材料2的政治观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2分)

(3)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分析西方人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将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一个隆重而朴素的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

之所以称这为一个仪式,是因为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遣散了他的部属,并发表了动人的告别演说。他说:“你们在部队中曾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在社会上,也将不愧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在抱有这样一些愿望和得到这些恩惠的情况下,你们的总司令就要退役了。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伟大的几分钟:美国“国父”华盛顿交权仪式纪实》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4分)

(2)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从孙中山的这些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C D D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D C A B A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C D D D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1.(10分)

(1)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2分)

(2)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2分),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2分,每点1分,写出2点即可)

32.(10分)

(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2分)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2分)

(2)以1992年为界。依据:经济改革的角度(1分)。

史实: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1分)

以20为界。依据:对外开放的角度。(1分)

史实: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1分)

33.(10分)

(1)观念:推崇皇权(或答皇权至上)(2分)。

(2)变化:道德情感因素被政治义务和责任严格规范所代替。(2分)

(3)20世纪50年代:妖魔化中国(2分)。原因: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中国抗美援朝。(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1世纪:中国威胁论。(2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

34.(10分)

(1)华盛顿的主要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开展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分)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实现了民族独立。(2分)

(2)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分)后来,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

合理内容: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或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任答两点即给2分)

篇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周礼”是对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的整理、改造,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这充分说明“周礼”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故D项正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主旨,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还没有皇权,故B项错误;“周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社会稳定,C项错在“维护了”。

(答案)D

2.(解析)材料只是说明北方几个诸侯国的文化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说明燕、晋、赵三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但无法证明少数民族文化的成熟,故D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并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排除A项和C项。

(答案)D

3.(解析)秦汉时期实行的爵禄分离的爵秩制中,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说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故选A;“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说明当时已经确立了官僚政治,故B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封建等级制度问题,故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选官用人制度,而是说到了官员的待遇问题,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答案)A

4.(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到了汉代惠帝、文帝和武帝时,分别派遣御史、丞相和刺史监察地方官员。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管理的管理加强,故选C;秦汉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如何,排除B;监察官虽然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但其官职不高,排除D。

(答案)C

5.(解析)北宋由御史很少弹劾宰相到御史和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说明北宋相权进一步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正确;A项错在“互为仇敌”;北宋宰相依然掌握行政权,故B项错误;监察官员与宰相的权力不可能相等,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十二铜表法》由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其制定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共和政体的确立无关,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D项错在“各阶级”,故错误。

(答案)C

7.(解析)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判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苏格拉底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故选A项;“拒绝按惯例让自己的子女、亲友当庭哭诉以博得同情”,说明“博得同情”的方式是可以影响陪审团的意向的,故排除B项;法庭辩论、陪审团投票的方式说明司法程序没有问题,故排除C项;雅典人是最讲究演讲技巧的,故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与法院的斗争即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与制衡,美国司法并非独立,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排除B;由材料“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可见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排除D。

(答案)C

9.(解析)材料“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表明法国用法律为共和政体的稳固提供屏障,同时这也说明法国当时保皇派势力仍然比较强大,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责任内阁制,故A项排除;总统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的曲折性,故C项排除。

(答案)D

10.(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湖南涌现出的报刊多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这说明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这些报刊都是共产党主办的,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力量削弱;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共关系的缓和;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此时抗日战争所处的阶段。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D

11.(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均有大幅降低,这是协定关税带来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故答案为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中“本质问题”的要求,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税率的变化,没有涉及商品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属于历史叙述;材料“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属于历史解释,因此正确答案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史观点、历史结论,故ABD项排除。

(答案)C

13.(解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从来没有彻底改变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故排除B项;《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故排除C项;中美之间的关系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故排除D项。根据“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可知美国积极传递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故选A。

(答案)A

14.(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的崛起受到美国的强烈关注,突出了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美对峙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一超多强”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并未被打破;D选项错误,“彻底破灭”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答案)A

15.(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国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提高自己的世界政治地位,这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因此A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加速欧洲一体化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项的“破裂”不符合事实,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D错误。

(答案)A

16.(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的影响,排除A;由材料“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的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选B;C中“完成了”不符合所学,排除C;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

(答案)B

17.(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C项。

(答案)D

18.(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1936年民族工业产值和比重均高于官僚资本,故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D项正确。A项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与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不符,故错误。1920-1936年,当时中国处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不能说明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C项错误。

(答案)D

19.(解析)题干提到的是福建、杭州和湖南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选D;A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答案)D

20.(解析)材料“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故A项排除;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故D项排除。

(答案)B

21.(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题意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化,没有体现信念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公仆意识主要针对官员,与民间无关,故排除B项;称谓的变化是为了消除官职高低和阶级之间的尊卑,并非是为了充实语言,而是为了体现平等,故排除C项,故选D。

(答案)D

22.(解析)本题考查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发达国家人口比例低,但生产总值所占比例高,发展中国家人口比例高,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却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和人口素质低,故排除B、C项;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A。

(答案)A

23.(解析)美国特朗普的主张和英国“脱欧”,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表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曲折,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C

24.(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能够以其特有的方式将这种意识表达出来,战争中发生的事,如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使美国知识分子感到震惊。他们怀疑人性是否还有善良的一面,也感到人难以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巨大物质力量。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的信念发生了极大动摇。所以D项正确。材料不是论述战争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A错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B错误。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答案)D

第II卷

25.(25分)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宪法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并联系所学来回答。其体现出的局限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等信息分析得出。

(2)我国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主权。本质区别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两种制度的阶级性质来回答。

(答案)

(1)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局限性:严重限制了大多数民众的民主权利及其发挥作用的渠道。

(2)体现: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并专设一章;将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放在国家机构相关介绍之前。

(3)共同之处: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主权。本质区别:美国民主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或资产阶级专政),中国民主是人民民主(或人民民主专政)。

26.(12分)

(解析)

本题要围绕认真“世界时间大挪移”而展开。第一小问,可以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近代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等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分析,要突出“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多方面动因。第二小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从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概括分析,即要突出世界的整体性,又要揭示“世界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区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答案)

答案角度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角度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与成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角度三: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推动了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启示:世界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世界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区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因此一个国家要引领“世界时间”,就应该注意制度创新、增强国力等。(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27.((15分)

(解析)

(1)从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调整赋税政策”并结合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可以分析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从此成为定制”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答案)

(1)原因: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③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④政权初建,经济凋敝。

(2)意义: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③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④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

28.(15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可知60年代和平运动逐渐形成,同时美国深陷泥潭,人们越来越多的反对战争,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也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国际反战运动发展愈演愈烈,这些因素都促使了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兴起。

(2)依据材料“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可知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有文化界的请愿活动、学生罢课、召开宣讲会和抵制征兵等活动。

(答案)

(1)背景:和平运动逐渐形成;美国深陷泥潭;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国际反战运动的发展。

(2)主要方式:文化界发起请愿活动;学生发动了全国性的罢课;组织宣讲会,并开展抵制征兵活动。

29.(15分)

(解析)

本题考查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

(2)对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将《西游记》《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答案)

(1)传布新教、赈济灾民、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翻译中国典籍、发展新式教育。

(2)传播进化思想,促进维新活动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山西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篇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实验中学期末考试)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

2.(2018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3.(河南省洛阳市联考)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C.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

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4.(2018内蒙古中学期末考试)如下表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5.(2018福建省南平市)明代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如果在办案的过程中,刑部或大理寺错误严重,都察院有权对其进行弹劾,都御史还有提督各道、考察百官、朝会纠仪的权力。明代都察院

A.削弱相权并监督百官

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具有三权制衡的特点

D.保障了国家机器运转

6.(原创题)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

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

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

7.(2018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

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

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

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

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

8.(2019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根据197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第22条规则,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简化辩论程序

B.提高议事效率

C.维护宪政体制

D.保障国会权力

9.(2019四川省仁寿县零诊)19至19,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

B.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0.(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1941年以后,国统区的经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开始陷入困境,1943年以后达到非常严峻的地步,而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却大大加强,这就使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抗战时期国统区的这一状况

A.反映了共产党政治影响力提升

B.导致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

C.反映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下降

D.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11.(2019湖北省联考)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12.(2019江苏省如皋市教学质量调研)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3.(2019四川省仁寿县零诊测试)下图漫画反映的是,3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强化

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

C.英、法、德、意与美国同盟关系已彻底破裂

D.英、法、德、意认同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

14.(2019湖北省联考)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

A.昔日欧洲霸主地位的情结仍在其心中

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

D.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

15.(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从1842年福州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清政府的扶植政策

16.(2019重庆市调研测试卷)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17.(2019河南省洛阳市联考)19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

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C.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

D.美、德挑战英国的业霸主地位

18.(高三广东省湛江市)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2019云南省昆明市调研测试)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20.(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临考冲刺)20世纪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1.(2019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下面是一幅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漫画。其主要寓意可能是

A.扩大经济合作范围融入全球化

B.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

C.打破地域障碍加强制度化建设

D.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

22.(2018四川省双流中学模拟)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衰落趋势在不断加强

B.世贸组织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

C.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战不可避免

D.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国家主权让渡

23.(2018三明中学期末考试)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育的发达

C.宋代理学的兴起

D.频繁的对外交流

24.(2018山东中学期末考试)(题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部作品产生的背景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母亲》 D.《等待戈多》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2018湖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和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8分)

26.(2018云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白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一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上表为16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内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请从表中任选两个时间段,并对其中的西方中国观加以解读。(要求:选明时间,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2018湖北中学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

时间 颁布机构 文件名 内容或结果

1937年5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1937年9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 《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

1939年3月 中共中央 《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 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

1939年4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

1943年2月 中共中央 《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 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8分)

28.(2018福建中学期末考试)(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

——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战争扩大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7分)

29.(2018东阳中学期末考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吴敬梓,康熙四十年(1710)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他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科场上大显身手,二十三岁中秀才,之后一直没有中举。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他对举业由热衷到失望,从而潜心创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他认为读经书,做学问,要采取“不在宋儒下盘旋,亦非汉、晋诸贤所能笼络”的态度,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于经生制举业外,未尝寓目,独好窃虚谈性命之言,以自便其固陋”。

《儒林外史》以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吴敬梓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这种政治文化的外显层次上,而是发展到宏观的民族文化的深隐层次,《儒林外史》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在艺术上,讽刺大师吴敬梓是用饱蘸辛酸泪水的笔来写喜剧,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7分)

篇4: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C。

(答案)D

2.(解析)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排除B;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排除D。

(答案)A

3.(解析)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说明存在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时而仕的情况,即士族门第依然具有吸引力,故排除A;投卷、荐举制度的存在说明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B;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并非始于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排除C;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这说明擅长诗文可以辅助科举考试,故选D。

(答案)D

4.(解析)表中主要反映从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规律可循,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中的“矛盾与困局”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C

5.(解析)督察院的目的是促使各部门有效协调发展,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D正确;督察院不会削弱相权,A错误;办事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督察院具有三权分立并制衡的作用,C错误。

(答案)D

6.(解析)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D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A。

(答案)A

8.(解析)根据“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可知,这一规定是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有利于缩短时间,提高议事效率,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简化辩论程序”,排除A;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维护宪政体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保障国会权力”无关,排除D。

(答案)B

9.(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说明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故A错误;B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19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

(答案)C

10.(解析)材料中“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表明国民党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问题,排除A;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B错误;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不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排除D。

(答案)C

11.(解析)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项正确。A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12.(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13.(解析)根据“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美国最终未能阻止四国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漫画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彻底破裂”表述太绝对,错误;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表述错误,排除D。

(答案)A

14.(解析)依据材料“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主导欧洲的联合,成为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这表明在复杂国际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体现法国的霸主情结;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法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材料并非主要表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答案)C

15.(解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南方一带的国内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大量茶叶只能出口,福州茶叶贸易开始兴盛。因此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局的变动,故答案为C项。当时还没有出现机器制茶,排除A项;B、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海关出口关税没有降低,也没有清政府的扶植,均排除。

(答案)C

16.(解析)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面向市场,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农村的种植结构。故答案为A项。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成为种植主体”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宋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D项。

(答案)A

17.(解析)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激烈,故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B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故D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抵制英国的产品竞争,故C正确。

(答案)C

18.(解析)“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农村分配制度的调整,实质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正确;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C项中“结束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修正案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D错误。

(答案)B

19.(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表明90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C错误;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

(答案)C

20.(解析)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

(答案)A

21.(解析)根据“APEC”“trade”,漫画说明亚太经合组织要打破贸易壁垒,反对贸易保护,体现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打破贸易壁垒,无法体现“扩大经济合作范围”,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排除B;根据“trade”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意在减少贸易壁垒,并非打破地域障碍,C错误。

(答案)D

22.(解析)“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体现出美国的贸易保护,结合所学,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为了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国家应在坚持国家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领域限制或让渡国家主权,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经济衰落,A错误;B项中“唯一途径”表述太绝对,错误;C项中“不可避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答案)D

23.(解析)根据“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结合所学,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故A正确;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和民间教育、宋代理学、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CD。

(答案)A

24.(解析)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为人类设计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但现实社会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苏联文学,D是现代主义,故A正确。

(答案)A

第II卷

25.(25分)

(解析)

(1)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异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和材料二中的“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至于原因分析可以从社会性质、国情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各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

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2)

认识1: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经济渗透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出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与发展。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否定,它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在中外交往中开始走向近代化,催生和助长了近代政治民族主义,到20世纪初,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利权观念的重心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助推形成了推翻清王清的巨大洪流,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认识2:从英国角度来看:

英国早期经济民族主义加速了英国农业生产逐渐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也使英国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日益得到巩固,最终促成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26.(12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概括出两个时段观点,然后依据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19世纪或者20世纪30-40年代选取时间,前者通过比较19世纪西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去论证;后者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从而获得西方国家的好评回答。

(答案)

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比较消极,主要是因为西方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加大了殖民扩张。同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各方面显示出衰落态势,并不断受到西方的侵略。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对中国评价比较积极,要是因为日本侵华与二战爆发,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正是中国的坚持抗战减轻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需要中国的协助和配合,因此对中国评价比较高和积极。

27.(15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二先问,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第二先问,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

(答案)

(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

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

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8.(15分)

(解析)

(1)原因:根据“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得出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根据所学,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2)分别从对中国、对朝鲜和对美国的影响分析回答,对中国,可从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对朝鲜,根据“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得出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可从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和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分析解答。

(答案)

(1)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在亚洲的延伸发展。

(2)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冷战”政策。

29.(15分)

(解析)

(1)背景:根据“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分析总结。

(2)价值:根据“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得出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根据“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得出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根据“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分析得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

(答案)

(1)科举取士扼杀人才成长;理学僵化,束缚知识分子思想;商品经济发展,新观念冲击传统思想;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腐败。

(2)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

篇5: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贵州中学期末考试)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了“周礼”

A.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风格兼有北方戎族色彩,晋国公室也多次与戎狄通婚,赵国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这些史实

A.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B.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成熟

C.表明分封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D.印证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发展

3.(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调研)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

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4.(2019山东临沂市第十九中学调研)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5.(东阳中学期末考试)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监察宰相而且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御史和宰相的关系变化反映了

A.御史和宰相互相牵制、互为仇敌

B.宰相已经失去了行政权

C.专制主义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的权力相等

6.(2018山东实验中学期末考试)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由此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体现了各阶级的利益

7.(2019广东省百校联考)苏格拉底因批评传统信仰中不协调的东西而获罪,在法庭上他耻于向陪审团乞怜,甚至拒绝按惯例让自己的子女、亲友当庭哭诉以博得同情,而是居高临下,据理力争,这就使得陪审团难以采取变通做法。最终陪审团以过半票的结果宣布其死刑。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司法程序遵循了民主原则

B.辩才不能影响陪审团的决定

C.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D.公民缺乏演讲技巧的能力

8.(2019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现在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因为最高法院、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我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从1937年到1941年,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这表明

A.罗斯福总统动摇了美国司法独立

B.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

C.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

D.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

9.(2019四川省宜宾市诊断)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

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 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

C.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 D.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

10.(2019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联考)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这表明

A.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11.(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 匹 14.25 4.98

袈裟布 匹 10.68 4.98

棉纱 匹 6.94 4.86

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12.(2019四川省宜宾市诊断)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13.(2019江苏省泰州市期中)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据此判断,美国

A.积极传递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彻底改变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D.开始推进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

14.(2019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联考)11月,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耐人寻味—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底色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展示其封面内容。这说明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D.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15.(2019云南省大理市)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

A.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和关国盟友关系破裂

D.推动多极化格局本形成

16.(2018沈阳中学期末考试)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2019湖北省仙桃中学)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18.(2018杭州中学期末考试)从《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19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官僚资本 1.8 42.2 2.2 12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 12.41

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

19.(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20.(2019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调研考试)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21.(2019江苏省泰州市期中)19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

A.强调信念一致

B.强化公仆意识

C.充实人民语言

D.彰显平等精神

22.(2019浙江省杭州模拟)下图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发展中国家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

D.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23.(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24.(2019湖南省重点高中联考)美国传统文学主要反映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乐观精神,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美国人发奋图强、乐观向上,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梦”的精神,二战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美国文学产生了消极、悲观和厌世的主题,“美国梦”走向幻灭,美国二战后文学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二战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

B.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空前困难

C.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

D.美国人原有的信仰和观念被打碎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2018毛坦厂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一 正如美国宪政评论家所说:“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民众只有权选一种。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根据1787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两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

——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时间过了28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许崇德《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保障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体现出的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是怎样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及本质区别。(9分)

26.(2019宜昌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220年 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 中国

13世纪以后 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 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7.(2019宜宾中学期末考试)(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7分)

28.(2018茂名中学期末考试)(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1965年以前,对于遥远的亚洲国家发生的战争,只有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关注。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学生的反战了。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爆发了有名的“言论自由运动”。在“言论自由运动”高潮的时候,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当约翰逊对北越开始一系列轰炸时,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发起罢课运动,深入讨论战争。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学生认为。如果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那么支持这场战争的政策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朱美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7分)

29.(2018湖北中学期末考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李提摩太,英国人,1870年底到达中国,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在中国生活45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李提摩太传教方式类似于利玛窦,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19世纪70年代,山西、山东正值丁戊灾荒,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提出欲救其灵魂必先救其肉体的主张。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19他提出用庚子赔款在山西创办大学——山西大学堂,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李提摩太的活动加以评价。(8分)

篇6: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

24.“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 B.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C.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 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

25.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些措施

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 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

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 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26.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27.《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28.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29.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30.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

A.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 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

31.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 “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A.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32.伯利克里时期,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部分行政事务。雅典的法律保存于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公布。陪审法庭成为最高的司法和监察机构。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体

A.权力分立的倾向 B.基础是公民大会

C.法制是核心内容 D.体现了主权在民

33.《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34.6月2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并在德国议会发表了题为“与德国和法国共同组成先锋队”的长篇演讲,突出强调了法德两国在欧盟内的核心作用,有意回避了德方主张中的“邦联”或“联邦”字眼,最后希拉克以“德国万岁!”和“法国万岁!”结束了他的演讲。希拉克的演讲显示出

A.法德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矛盾日趋尖锐

B.欧洲联盟的成立促进了法德两国的崛起

C.法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有一定民族色彩

D.法德开始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推动力

35.从1995年1月至1月,世贸组织共收到202次贸易纠纷投诉,其中由发达国家起诉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美国和欧盟共起诉110次,占总量的55.4%。这种差别说明

A.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加入世贸组织 B.外贸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比重较小

C.发达国家的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 D.国际贸易规则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6分)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47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1960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1964年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1965年 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80年 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1991年 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43、44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3.(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材料:你梦想到马尔代夫,有一栋童话水屋;你梦想到帕劳,和水母游鱼共舞;你梦想到普吉岛,看一场绯红日出;你想在夏天住在自带无边泳池的酒店……都不如这片30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只接待中国公民的热土——西沙群岛——国内最南端的旅游目的地。西沙群岛远离大陆,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沙滩绵白、海水纯净,人迹罕至,没有任何垃圾。全年气温保持20℃—30℃,适合钓鱼、潜水等一些海岸活动。邮轮是唯一合法前往西沙旅游的途径,目前只有南海之梦号、长乐公主号两艘邮轮获得许可。

请评价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条件。(10分)

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喜食小鱼小虾、昆虫及幼虫等,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鲜美异常,营养价值甚高。就是这种美食,在国外居然泛滥成灾,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了,尤其是在西欧和北美。

简要分析大闸蟹在西欧、北美五大湖泛滥成灾的原因。(10分)

请考生从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7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致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9分)

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文综合答案

地理部分

1—5 A B B D B 6—10 D B C B A 11 B

36.(1)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4分)

(2)长白山地处温带和湿润区,气候寒冷、湿润,宜人参种植;森林生态环境优良,利于人参生长;山地土壤肥沃、透水性好;种植人参历史悠久,经验丰富。(8分)

(3)由于人参适宜生长土地较少;并且人参种植地需要20~30年培育才可再次种植,更新周期长,因而人参产量小。(4分)

(4)当前人参生产状况:高产量,低产值,且以原材料形式大量廉价出口。评分标准:①粗放式经营生产;②对宜人参种植土地掠夺式开采;③人参适种土地面积小,但追求扩大面积生产,人参生产的森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④人参高产、低值与土地、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属于耗资源、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每点2分,共4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发展建议:①平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控制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人参高附加值产业,摆脱高产低值粗放式生产;大力发展国内人参加工能力,摆脱人参产业成为韩国“原材料产地”的局面。(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满分4分)

37.(1)降水特征:季节差异大,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其中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2分)原因:5-10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弗里敦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同时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故降水丰富,为雨季;11月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南移,受来自非洲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为旱季。(每点2分,共4分)

(2)造成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带来大气(粉尘)污染、水污染;占用土地资源;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每点2分,共6分)

(3)有利条件:临近铁矿地,铁矿资源丰富;铁矿品质高,开采条件好;紧邻铁路,交通便利;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政策支持;地价便宜等。(每点2分,共6分)

不利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协作条件差等。(每点2分,共2分)

(4)全年高温,工人面临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疫病等;易受野生动物侵袭;雨季不利于施工,影响工期等。(每点2分,共4分)

43.有利条件:位于祖国的最南端,有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沙滩绵白、海水纯净,海洋自然风光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西沙群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科学考察价值高;避寒、避暑的气候资源,钓鱼、潜水体验等资源,资源独特,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每点2分,共6分)不利条件:位于辽阔的南部海域,交通不便,路途时间长,可进入性不高;远离大陆,远离客源市场;未开发区域多,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差,旅游风险大(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44.食物饵料丰富,有利于大闸蟹的大量繁殖;缺乏自然天敌的制约;当地人不喜欢食用;水利工程发达,各大水系彼此相通,大闸蟹迁移扩张迅速;当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较为严格。(每点2分,共10分)

政治部分

12—15 B C C B 16—19 C B B D 20—23 B D C A

38.(1)①网络购物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的提高。②网络购物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打造新时空购物平台。③网络购物持续增长有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不应盲目排斥抵制。④网络购物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求我们消费者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企业应诚信经营、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改善网络消费环境。(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2)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或产业政策)相结合。(2分)②加大研发的投入,发展人工智能重点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③实施AI人才培养战略,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2分)④加强技术研发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弥补我国AI人才劣势。(2分)

39.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倡导”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导”促进网络空间安全与繁荣,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倡导”有利于实施“互联网+”战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3分)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倡导”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准则,彰显了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3分)

40.(1)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中国形势的判断,即看到了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也看到了发展的“时”走势,且总体有利。(2分)②坚持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中国势的判断既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又看到了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2分)③坚持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底气源自厚积薄发。(2分)④坚持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放在中国与世界的有机联系中判断中国的形势。(2分)

(2)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2分)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分)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树立崇高理想;勤奋学习,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4分)

历史部分

24C 25D 26C 27D 28B 29D 30A 31A 32A 33A 34C 35D

41.(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原因: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7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7分)

(2)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更加明显;城市外向型发展特征突出;商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城市兴办大学等。(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影响: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促进了满足市民阶层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现等。(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2.答案示例:

趋势一: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2分)

1947年,伴随着“杜鲁门主义”提出,世界逐步进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之中。(2分)一方面,“全面冷战”愈演愈烈。在欧洲,两大阵营的对抗尤为激烈,出现了德国分裂、三次柏林危机等。(2分)在亚洲美国和苏联的冷战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与一次核战争擦肩而过。1980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体现出美苏之间的“冷战”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连体育赛事也无法幸免。(2分)另一方面,局部热战时有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2分)。

结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体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相互对抗的基本趋势。(2分)

趋势二:二战后的世界出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2分)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逐渐进入两极时代(2分)。但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旧有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分)。在欧洲,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亚洲,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繁荣,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亚非拉,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的民族独立之后,又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2分)。以上这些新兴力量,对于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与挑战。(2分)

结论: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产生了若干新兴力量中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的发展趋势。(2分)

45.(1)原因: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③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④政权初建,经济凋敝。(8分)

(2)意义: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③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④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任答3点,共7分)

46.(1)表现:首先与美国建交:与西班牙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加入国联。(9分)

(2)评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暂时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但苏联推行绥靖政策,助长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等。(两点6分)

47.(1)思想:①反对政府干预,否定重商主义;②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③肯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反对无限制的经济自由。(6分)

(2)简评: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②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③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英国及欧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④对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⑤容易导致市场的无序与混乱,引发经济危机。(9分)

篇7: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

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2. 《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

A. 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 B. 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

C. 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 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

3. 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4. 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 )

A. 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 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 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 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5. 《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 )

A. 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制 B. 翰林院成为中枢权力机关

C. 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 D. 内阁职权变化折射皇权加强

6. 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

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 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 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7.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吴淞铁路,后由中国买断并拆除。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认为:“(洋人)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既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由此可知,吴淞铁路的拆毁( )

A.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B. 带有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

C. 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D. 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8. 19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

A. 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B. 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C. 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D. 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9.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 )

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0. 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 )

A. 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 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 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 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

11. 右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 )

A. 有力地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B. 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新阶段

C. 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

D. 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组织基础

12. 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 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 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 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13.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

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4. 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民法大全》规定:“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由此可知( )

A. 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 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 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 D. 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

15. 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 )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达?芬奇《圣母、圣婴与圣安妮》

A. 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 B. 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

C. 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D. 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 )

A. 保留了邦联制的某些特征 B. 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权

C.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 D.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17. 194月18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其他协约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这一事件客观表明( )

A. 临时政府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B.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确立

C. 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 D.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

18.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 )

A. 维护了凯恩斯主义 B. 缓和了经济“滞胀”

C. 加强了“福利制度” D. 壮大了“知识经济”

19.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它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与材料中的“它”风格一致的是( )

20. 进入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

A. 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 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 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 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 (13分)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6分)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5分)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2分)

22. (13分)年下半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就已经被席卷到西方的“博览会热”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6年,清朝总理衙门首次接到邀请参加将于次年举行的法国巴黎博览会,然而清廷却视之为“聚珍聚宝会”,置之不理,仅例行公事式地“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商遵照”。1873年,奥地利举办维也纳博览会,清政府决定由海关总税务司洋员德璀林、粤海关税务司包腊等负责采购商品并代表中国前往参展,这是中国正式参与世博会之始。从此,由海关洋员包揽中国参与国际博览会事务成为惯例,以致晚清中国参与的20余次国际博览会,几成“赫德之赛会”(因赫德曾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多年)。直到19左右,清政府方才意识到国际博览会的重要性,于是年底颁行《出洋赛会通行简章》20条,从赫德手中收回了出洋赛会的主办权,改由中国政府自主办理。据学者统计,晚清时期,从1866年到19的46年中,中国总共收到至少80次国际博览会的邀请。其中,清政府组团参加13次,寄物参展6次,派员莅会11次。进入民国后,振兴实业的呼声日高,中国继续参与到大型国际博览会之中,尤其在19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团更是获得空前成功,中国产品共获奖章1 211枚。

材料二 在遭受各国列强侵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商务凋敝、实业不兴的困境下,博览会所具有的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最为中国朝野上下所关注,人们通常将博览会称作“商品赛会”,视之为“商战”利器。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博览会能有效地促进出口的扩大,挽回中国丧失的利权。如19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中国商人专门设立了茶磁赛会公司,以挽回利权为职志,声称“本公司创设本意原在推广出口货物,挽回固有利权,庶使我国商务不致江河日下”。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敏《与时俱进的国际博览会》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西方博览会的态度变化。(3分)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博览会为“中国朝野上下所关注”的原因,并分析当时中国政府参加博览会的历史作用。(7分)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所折射的时代特征。(3分)

23. (14分)有人认为冷战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5分)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

——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

——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5分)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5分)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拿破仑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国内政治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成法典,将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大多数人都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了一个可信任、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拿破仑虽然赞同启蒙思想中的“平等”观念,但他并不是自由主义思想或代议制政府的拥护者。他限制言论自由,定期审查报纸及其他出版物。他建立了一支极度依赖间谍情报的秘密警察部队,拘留了数千名有嫌疑的政敌。他利用宣传的力量有组织地操纵公共舆论。他无视选举制政体,利用大量忠诚于自己的军官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代表大会的限制。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有效统治国家”的措施产生的影响。(2分)

(2) 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违背启蒙思想精神的做法有哪些?据此分析拿破仑政权的实质。(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2分)

历史参考答案

电子稿下载邮箱jsyckwts@126.com 密码 12341234

1. D 2. C 3. C 4. D 5. D 6. A 7. B 8. B 9. B 10. D 11. D 12. B 13. B 14. B 15. C 16. B 17. D 18. B 19. A 20. C

21. (1) 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3分)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3分)

(2) 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2分)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分)

(3) 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2分)

22. (1) 变化:从置之不理到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3分)

(2) 原因: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政府意识到国际博览会具有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出于振兴实业、发展经济的需要。(3分)作用:扩大了出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利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4分)

(3) 时代特征:工业革命兴起,世界联系更加密切,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3分)

23. (1) 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2分)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3分)

(2)

9分 论点方面(2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1分)

一等 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但其霸权地位也受部分削弱(2分) (1) 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

通过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3分)

(2) 霸权地位受部分削弱。

美苏长期对抗,也消耗了美国实力,动摇了霸主地位;扶持德国和日本复兴,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美国经济和政治霸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拖累了美国,削弱了其霸权地位。(3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1分)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史论能结合(1分)

三等 观点片面(1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

(0分)

四等 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

(0分)

24. (1) 内容: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学习汉族典章制度。(2分)表现:礼仪文化的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2分,任答2点)特征: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1分)

(2) 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3分)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2分)

25. (1) 影响: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树立了拿破仑的威望。(2分)

(2) 做法:限制言论自由;建立秘密警察制度;操纵公共舆论;破坏选举制度。(4分)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2分)

(3) 认识:杰出人物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规律,才会推动历史发展进程。(2分)


篇8: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2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

A.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 B.“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

C.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 D.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

25.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26.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纱市在城内的北耆寺前。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

A.专业市场广泛分布 B.市坊制度得以建立

C.政府城市管理松驰 D.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27.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A.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C.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D.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

28.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B.《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C.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D.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29.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据此可知,唐甄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谴责中央集权统治

C.主张发展自然经济 D.要求减少政府束缚

30.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

A.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

C.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

31.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32.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33.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34.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B.“一个中国” 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C.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D.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35.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

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C.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 D.强调中、俄强化结盟关系

41.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近代中国曾出现三次留学大潮,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5分)

材料一 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

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局”门前的合影

材料二 在18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为280人,199月为614人,19增至1300人,到19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留学生中有黄兴、秋瑾、陈独秀、鲁迅等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

—— 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三次留学的时代背景?(15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次留学大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般地说,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具有一种积极的刺激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和近代化的程度与对外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尽管整个近代中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在近代中国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可是中国封建王朝和以后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利用好这一杠杆。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对外贸易和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45.(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宋初年,十万宋军驻屯川陕前线,军需供应仰赖四川。赵开受命总领四川财赋,针对官营酒业一直存在的贪污腐败、收益低微和民营酒业的偷税漏税等问题,于1129年改革酒法,实行隔槽酒法。废除原来的国家专卖和扑买制(即官方采用自由投标的方式,将官属酒坊的承包经营权交付于出价最高的人),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隔槽酿酒坊之外的酿卖皆为非法,严令禁止。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以在官方的组织下,利用官方的隔槽等设备进行酿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

1137年,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撑着川陕的抗金斗争。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

——据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赵开酒法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开酒法改革的影响。(9分)

46.[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林白水(1874—1926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兼学新闻。20世纪初,他先后参与了《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等报刊的办报活动。林白水曾主持发表了一系列史论,提出“明亡是中国第一次亡国,鸦片战争是第二次亡国”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问题之一在于“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之间、上流社会之间以及下流社会之间均不联络”。在《论刺客的教育》中,林白水认为用刺客在成本和效益上能为革命活动带来更大效果,故此鼓励国人,尤其年青学生参与暗杀行动。1905年刺杀出洋五大臣的吴樾坦承“自读《论刺客》一篇,始知革命当从暗杀入手”。林白水的政论使用白话文,文风也是开门见山,为民众喜闻乐见,在当时社会有较大影响。

——据邵雍《民族民主革命的积极宣传者——林白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白水办报活动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白水办报活动在当时社会形成较大影响的原因。(6分)

历史答案

24-35:CAACD DBCAC BB

41.

(1)内容:材料一:学器物(或技术) ;(2分)

材料二:学制度(或军事政治);(2分)

材料三:学民主思想文化。(2分)

发生变化的背景:

第一次:两次鸦片战争惨败促使一部官员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遂开办洋务派遣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3分)

第二次: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器物改革的失败,面对瓜分危机,仿效日本“以强敌为师”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以变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探索。 (3分)

第三次: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让国人感到离民主共和越来越远,促使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有识之士从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适当赋分)

(2)答题示例:

留学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经历了向西方学习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民主思想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虽然由于国内外政局不断变化,留学热潮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则是不变的共同的主题;涌现爱国志士豪杰在近代社会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能从留学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军事、社会风气等其中几个方面的变革影响加以说明。)

第一次留学生归国后为引进西方技术,成为洋务的技术和实业人才,如詹天佑设计中国人第一条铁路。第二次留学在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熏陶下,成为反清爱国运动的主体,涌现一批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和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分子。第三次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也造就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能从出国的目的、学习的内容上、出国人员回国后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满分10分)

42.示例一:近代中外贸易促进中国社会转型。(2分)

经济: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外贸易急剧增长,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政治:中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出现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

思想: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新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维新派的维新思潮,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各种新 思潮层出不穷,促进思想的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推动了思想启蒙。(3分)

总之,中外贸易虽然是列强侵华的体现,但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示例二:近代中外贸易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经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特权,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政治:为了扩大中外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导致中国主权不断丧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2分)

思想: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思想侵蚀,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以配合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侵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3分)

总之,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是中国不断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过程,大大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示例三:近代英国的对外贸易推动了英国的社会转型。(2分)

经济: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参与贸易竞争,并利用殖民扩张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率先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3分)

政治:贸易发展带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断壮大,推动了1640年反对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断发展完善。(3分)

思想: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并广泛传播,大大推动了思想解放,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

总之,近代英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2分)

示例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推动了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说明:略)

示例五: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带来社会转型。(说明:略)

45.(1)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先试点后推广。(任答三点6分)

(2)扩大了经营酿酒业人员的范围,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官酿官卖时期的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争。(6分)但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酒业的发展;后期摊派、强制的做法,加重了民众的负担。(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

46.(1)激发民族主义精神;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力量的整合(密切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对民族民主革命起到了思想动员的作用;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任答三点6分)他宣传狭隘的汉民族主义和鼓动暗杀等偏激的革命手段,不利于民主革命的健康发展。(3分)

(2)清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中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西方文明的影响日益扩大;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民众思想日益开化;新文化(如白话文、新式传媒等)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任答三点6分)

篇9:高三生物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B.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繁殖、遗传的基础

D.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2.HIV感染人体后会以其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IV的增殖发生在内环境中

B.合成病毒DNA时需要逆转录酶

C.合成病毒DNA时既有A-T配对也有U-A配对

D.HIV需利用人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体系合成自身蛋白质

3.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己知各幼苗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培养时间

B.15℃时P1、P2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5℃

D.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选材、操作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的脂肪颗粒实验中,需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B.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适合用于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C.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可不使用高倍镜

5.若人体内存在某突变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其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自身物质而引发某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疾病存在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并有传染性

B.引发该病的异常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产生

C.该病与过敏性鼻炎的致病机理以及病征相同

D.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

6.二倍体植物甲(2n=16)与乙(2n=20)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子代幼苗丙,该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了可育植株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幼苗丙为单倍体,因此自然成熟后是不育的

B.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丁的获得说明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植株丁自交产生的后代仍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29.(9分)某湖泊受到大量废水的污染,导致蓝藻爆发,引起沉水植物、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爆发与废水中富含 (元素)有关,沉水植物死亡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

(2)水体污染引起水生生物死亡,这进一步加重了水体污染,此过程体现了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

(3)有学者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起源于蓝藻,支持该学说的合理证据有 (答出两点即可)。

30.(10分)溶酶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出细胞内的溶酶体常用的方法是 。

(2)溶酶体膜上存在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质子泵,有助于维持溶酶体内酸性环境(pH约为5.0),据此分析,质子泵的具体作用是 。

(3)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 。溶酶体膜内侧存在与细胞膜糖被类似的结构,此结构具有防止 的作用,以保障溶酶体膜的结构完整。

(4)研究发现,细胞不能获得足够养分时,其溶酶体的活动会增强,以维持细胞的存活。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31.(8分)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长期检测所得数据的统计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血浆渗透压(mmol/L) 尿渗透压(mmol/L)

A组 300.2 710.3

B组 320.2 430.9

(1)A组血糖浓度在就餐后1h内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在此过程中,血糖调节涉及的主要激素的分泌情况是 。

(2)B组血浆渗透压比A组高,这与血浆中 含量较高密切相关。

(3)B组尿渗透压比A组低,主要原因是 。

32.(12分)某多年生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其野生型植株均开红花。研究人员从该野生型红花品系中选育出了两株开白花的植株,分别标记为P、Q。回答下列问题:

(1)将P、Q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均开红花,子二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数量比均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在相应杂交实验中①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影响,且红花对白花完全显性,子代数量足够多;②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具有 ,雌雄配子受精能力相同且随机结合;③各基因型合子的发育能力及存活率相同。

(2)研究人员已发现P、Q白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造成的,现要研究两植株的白花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研究小组设计了杂交实验。请加以完善:

实验步骤:将P、Q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F1均开 时,可确定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②若F1均开 时,可确定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为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的历史源远流长。19世纪,人们就发现葡萄汁变酒是酵母菌发酵作用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酿制葡萄酒时无需额外接种酵母菌的原因是 ,在此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不易被杂菌污染的原因是 。葡萄酒中的乙醇浓度往往不超过15%,最可能的原因是 。

(2)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在果汁中接种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因此,首先需要获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 (填“牛肉膏蛋白胨”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

(3)某研究小组用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果酒制作,发酵过程中需要偶尔打开排气阀,目的是 ;在发酵3~4天后,可以吸取培养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加饱和的 溶液来检测酒精的生成。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了温度、pH及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

(答出2点即可)。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985年Smith建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科学家们利用这项技术,按照基因工程的原理,将控制抗体某片段合成的DNA序列插入噬菌体DNA的特定部位,使培养所得的噬菌体表面带有抗体片段,这些噬菌体既可以特异识别抗原,又能感染宿主菌进行再扩增。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这项技术,首先需从外周血、脾或淋巴结等部位分离出 (填“B”、“T”或“体”)细胞,提取其总mRNA再经逆转录获得 。

(2)噬菌体DNA的某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有限制酶A和B的酶切位点,实施这项技术过程中需将相应DNA序列插入其中,而相应DNA序列中不含有上述两种酶的酶切位点,因此利用 技术扩增相应DNA序列时,需对两个引物的序列稍加修改,使扩增产物具有 ,从而有助于扩增所得的相应DNA序列与噬菌体DNA定向连接。

(3)经一定程序培养得到噬菌体后,可以利用 方法对其进行筛选,以获得表面带有特定抗体片段的噬菌体。

(4)对带有特定抗体片段的噬菌体进行克隆化培养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利用CaCl2处理细菌,理由是 。

理综(生物)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D

29.(9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N、P(1分) 蓝藻大量爆发遮挡了阳光,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沉水植物的有氧呼吸受阻;蓝藻释放的毒素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3分)

(2)正反馈

(3)叶绿体和蓝藻都具有环状DNA分子;都有蛋白质合成系统;都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内膜和蓝藻细胞膜组成成分的种类及比例接近(3分)

30.(10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差速离心法

(2)催化ATP水解,将细胞质中的H+(质子)运入溶酶体内

(3)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溶酶体膜被水解酶水解

(4)分解自身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31.(8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和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2)葡萄糖

(3)B组患者肾脏病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32.(12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相同成活率

(2)①白花

②红花 实验思路:让F1自交,观察、记录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则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F2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则这两对基因不是独立遗传(6分)

37.(15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葡萄皮上有野生型酵母菌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

较高浓度乙醇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导致发酵终止

(2)麦芽汁琼脂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3)排出发酵产生的CO2,以维持气压稳定 重铬酸钾(1分)

葡萄品种、菌种、发酵时间

38.(15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B cDNA

(2)PCR 位置正确的限制酶A和B的酶切位点

(3)抗原—抗体杂交

(4)不需要 噬菌体可以直接侵染未经处理的细菌(3分)

篇10:高三生物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

A.伤害陆地植物 B.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C.产生温室效应 D.破坏土壤肥力

2.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由C、H、O 3种元素组成

B.糖原水解会产生多个葡萄糖分子

C.淀粉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的白色体内

D.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3.弃耕农田的群落类型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原生演替 D.次生演替

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

B.HIV能识别辅助性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人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免疫能力

D.HIV侵入人体后利用宿主细胞的逆转录酶合成DNA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生物进化会改变群落的基因库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

B.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体细胞都有增殖的能力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有增大的趋势

D.存活至今的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其染色体仍然正常

7.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酵解的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柠檬酸循环中被分解形成CO2分子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嵴上

C.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并产生的大量的ATP

D.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在电子传递链中将氧还原成水

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B.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D.含有DNA和RNA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9. “验证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如右图。实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过氧化氢酶催化,虚线表示相同温度下二氧化锰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能提高了过氧化氢分子活化所需的能量

B.在酶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逐渐减小的

C.若降低温度,M点右移

D.该实验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10.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40%、16% B.60%、30% C.40%、30% D.60%、16%

11.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

B.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再生ATP

C.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

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

12.洋葱是生物学常用实验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可见叶绿体双层膜结构

B.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遇双缩脲试剂显红黄色

C.光学显微镜持续观察某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可见染色体移向两极

D.常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

13.如下图甲显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分布情况,若发生如下图的四种变异,其中与特纳氏综合征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14.下列过程,一般不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DNA复制 B.光反应产生氧气

C.需氧呼吸产生水 D.磷脂的合成

15.绵羊引种到某地区后的增长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值大小与种群起始数目无关

B.根据某时刻的种群密度可以绘制年龄金字塔

C.ab段增长速率较慢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个体数量少

D.绵羊种群的K值就是绵羊在此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16.右图为波森?詹森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证明生长素由苗尖向下传递

B.插有明胶的苗发生向光弯曲证明苗尖是感光部位

C.显微镜观察表明,弯曲部位背面细胞分裂速率快、数量多

D.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应设置不放苗尖仅放明胶或

云母片的对照实验

17.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X染色体上一显性基因控制,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疾病属于罕见病,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该病男性患者的外祖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患病

C.一对患该病夫妇产下一正常子代的概率是1/4

D.男性患者能产生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配子

18.右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其中①、②代表相关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

B. 若结构 Y 受损,则激素①浓度升高,激素②浓度降低

C. 激素②的作用只是刺激甲状腺形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D.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两种

19.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

其实验结果如右图。其中1、2、3组分别添加了浓度为a、b、c生长素类似物,第4组未添加该激素。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各组插条数应相等 B.组别4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可能小于a D.c可能小于b

20.将小鼠B淋巴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一段时间后,从该家兔提取的血清能使小鼠T淋巴细胞凝集,从未经注射的家兔提取的血清不能使小鼠T淋巴细胞凝集。T淋巴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淋巴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淋巴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T淋巴细胞和小鼠B淋巴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淋巴细胞和家兔T淋巴细胞有相同抗原

21.右图为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膝反射的感受器是膝盖髌骨下的韧带

B.发生膝反射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产生神经冲动

C.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包括树突和轴突

D.膝反射中只有 2 个神经元,所以反射弧是不完整的

22.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时几个不同时期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B.图乙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

C.图丙细胞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D.图丁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23.下图表示发生在大肠杆菌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三个过程的方向均是从左向右进行的

B.a、b过程所需的原料均有四种,且其中三种是相同的

C.三个过程中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且b和c过程的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c过程所需的模板直接来自b过程,且这两个过程可同时进行

24.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字母的组合类型有16种

25.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经姬姆萨染料染色,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放入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至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并用姬姆萨染料染色。下列关于细胞中染色体的着色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中,深色与浅色染色体的数目之比为1︰1

B.该细胞中,两极可能分别是深色染色体和浅色染色体

C.该细胞中,可能全部是着色浅的染色体

D.该细胞中,可能每一极均有着色深色和浅色染色体

26.(加试题)为探究不同光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只种植羊草的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多个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期采集数据,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00s时,曲线③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强度

B.150s时,曲线②的光合速率小于曲线③的光合速率

C.在夏季全日照的条件下,可通过改变遮光比例,测得羊草的光饱和点

D.四条曲线中,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趋势最早发生明显改变的是②和③

27.(加试题)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不同实验条件下血糖消耗速率的变化

B.随着曲线a下降,葡萄糖向非糖物质转化的速率减慢

C.曲线b上升的原因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等细胞的结果

D.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 /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28.(加试题)图甲为某家庭血型遗传系谱图,ABO血型又有非分泌型和分泌型之分,其中Ⅱ5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Ⅰ1、Ⅱ3、Ⅲ6为O型,Ⅱ5、Ⅲ7为A型,Ⅱ4为B型。图乙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Ⅲ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分泌型血型的遗传方式是X连锁显性遗传

B.图甲中Ⅰ2、Ⅱ4、Ⅱ5和Ⅲ7一定都是杂合子

C.图乙中Ⅱ5与Ⅲ10的染色体核型相同

D.图乙中Ⅲ9比Ⅱ8的染色体数目少一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甲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

(3)图中的C表示甲种群用于 ▲ 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 ▲ kJ。

(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 ▲ (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

(5)分析上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

30.(7分)研究人员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补充不同波长的光,测得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如图1。为进一步探究补充不同波长的光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基粒数,结果如表1。

(1)植物细胞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 ▲ ;吸收的光能先转移到 ▲ 中,继而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

(2)12:00时植物光合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是 ▲ ;16:0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ADP的转移方向是 ▲ 。

(3)据表1推测,补充蓝光,黄瓜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内的 ▲ 增加,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其原理是 ▲ 。

(4)结合图1和表1数据分析可知,补红光后,黄瓜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内的基粒数明显减少,但光合速率不降反升,其原因可能是补充红光改变了类囊体膜上的 ▲ 。

31.(7分)果蝇的红眼与朱砂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另一对等位基因(A、a)影响某种色素的合成使果蝇眼色呈白色。现有一只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a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砂眼为 ▲ 性。

(2)亲本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 ,F2杂合雌蝇共有 ▲ 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

(3)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蝇的表现型为 ▲ ,其比例是 ▲ 。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纯化分离细菌的一般步骤如下图所示:

(1)若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菌种,培养基中通常加入的凝固剂是 ▲ ,用于尿素溶液灭菌的工具是 ▲ 。若要对分离的菌种进行计数,步骤X是 ▲ 方法。

(2)若分离醋化醋杆菌得到如右图所示的结果,那么步骤X需

在 ▲ 条件下,用 ▲ (工具)完成接种。

(3)为了增加纯化分离的醋化醋杆数量,需要对其进行 ▲ ,获得的菌种可用于制作果醋,将菌种以 ▲ 法固定在木屑上,有利于醋酸发酵的进行。

(二)细胞内核苷酸的形成途径有两种。途径1: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CO2和NH3等化合物合成。途径2:利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合成。氨基蝶呤可阻断途径1。正常的脾细胞核苷酸合成的两条途径都存在,但在培养基中仅存活5~7天,实验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途径2缺陷型细胞。请回答:

(1)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脾细胞是从经过 ▲ 的小鼠体内获得,与筛选出的小鼠骨髓瘤细胞用

▲ 处理诱导融合。

(2)经诱导后,考虑细胞两两融合有3种类型,为了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需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特殊物质有 ▲ ,然后培养 ▲ 天以上,从而达到筛选目的。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 ▲ 特点。

(3)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两次克隆培养,为提高细胞克隆的形成率,应在培养中加入用射线照射失去 ▲ 能力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以支持生长。

(4)克隆形成的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在小鼠体内或体外培养,可获得抗体。经纯化后的抗体应在

▲ 条件下保存,使其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

33.(加试题)(10分)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检测或分析与讨论

(1)在研究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观测到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变大,数量减少,其原因是 ▲ 。

(2)分析以脊蛙为实验对象的相关实验:

①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现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刺激趾尖无屈反射,将有稀硫酸的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麻醉的顺序为 ▲ 。

②脊神经(如右图)的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入功能,反之,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将脊蛙的某根脊神经的腹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靠近脊髓的一端)和外周端,预期的效应器表现为

▲ 。

(3)为研究微生物群体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现以细菌M为材料,以活菌数为检测指标进行探究。

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反映细菌M的生长曲线)。

③分析与讨论:活菌数的计数可采用染色计数法,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规格为2mm×2mm×0.1mm,共400个小方格。现将菌液和染色剂等体积混合,稀释102倍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4个活菌,则培养液中活菌数为 ▲ 个/mL。在培养中期,活菌数还可通过用比浊计测定并结合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制作 ▲ 的标准曲线进行推算。

命题人:吴银峰

审稿人: 马明 顾玉萍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题,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B B C D D A B B D D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 C C D C C C D B C D C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44分)

29.(6分,每空1分)

(1)

(2)17% (3)生长、发育和繁殖 5.4×107 (4) ⑦

(5)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有部分传递给分解者,(还有部分存在于体内)

30.(共7分,每空1分)

(1) 叶绿素 (或叶绿素a) ATP和NADPH

(2) 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 由叶绿体基质移向基粒

(3) 淀粉粒 有机物(淀粉)的积累,抑制了碳反应的进行

(4) 光和色素的种类、含量或比例(其他合理也给分)

31.(每空1分,共7分)

(1)常 显 (2)AAXBY 4 2/3 (3)红眼、朱砂眼和白眼 4:3:1

32.(加试题)(每空1分,共14分)

(一)(1)琼脂糖 G6玻璃砂漏斗 涂布分离 (2)无菌 接种环 (3)扩大培养 吸附

(二)(1)免疫 (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或低压交流电场

(2)次黄嘌呤、胸腺嘧啶核苷、氨基蝶呤 7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增殖 (4)4℃或低温

33.(加试题)(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红细胞渗透吸水膨胀,且部分红细胞涨破

(2)①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后麻醉传出神经纤维

②刺激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应;刺激中枢端,效应器没有反应

(3)①(取细菌M,稀释计数后,)接种至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

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中的活细菌细胞数(3分)

②见下图(2分)

③ 8×108 活菌数与浑浊度的关系

篇11:高三生物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1.下列关于生命体中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螺旋藻(一种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B.DNA分子的解螺旋,使螺旋化的染色体变成丝状的染色质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D.高温使某食物蛋白的螺旋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酶水解而易消化

2 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 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 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 人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3.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B.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小麦叶肉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4.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的凋亡来实现。原理如图所示,其中FasL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中表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Fas和FasL的成分都是糖蛋白,它们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Fas基因和FasL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不同细胞表达的差异体

现了细胞分化的原理

C. 被fI I 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会增强,使T细胞成为效

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D. 可通过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癌细胞Fas基

因的表达治疗肿瘤

5.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革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橱以便坊雨、防高温等的管理。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 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 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 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6.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

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

C.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

D.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8.(12分)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9.(10分)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__________。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__________。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__________。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__________,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__________,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__________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10. (12分)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右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研究者用含 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

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

(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

(3)图中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一”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_____。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____编号组实验。

②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_____(“不”或“非常”)显著。

11(14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下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

生物答案

DADDACC

8.(12分)

(1)(生物)群落(1分) 分解者(1分)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分)

(2)①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灭菌(2分)

②高于(或“大于”)(1分) 杨半分解叶(2分)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2分)

(3)蚯蚓(1分)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2分)

9.(10分)(1)感受器 树突 线粒体

(2)(细胞)分化 选择性表达

(3)受体 相互组合

(4)狗的嗅上皮面积大于人类;嗅觉细胞(或:蛋白A、受体)数量和种类多,识别不同气味的受体组合方式多

10. (12分)(1)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高 20 (3)B、D

(4)根系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使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减少(2分)

(5)①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6、5

②基粒(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③不

35.(14分)(1)6 1/6 (2)①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2分) ②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 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或母本tt发生基因突变成Tt,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父本正常产生t配子)(2分)

③0(2分)

(3)①甜味 甜味和非甜味 ②甜味和非甜味 非甜味 (4)1:15


篇12: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的历史是最后一年学习历史,是中考考察学科相当重要,为了更好的搞好历史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 1——14课 4课时

18周 15——23课 4课时

19周 综合复习检测题 2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

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要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它是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历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消化课本知识点。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综合训练,讲、练、评结合,提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考卷、网上资料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或自编模拟试卷,设计的题目由典型性、针对性到层次性和时代性,并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做题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审题解题及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第四,回味练习。针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扫清盲点,强化知识点。 最后,在心理上要调整好自身和学生心态。在复习时,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压阿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

最佳效能。同时复习时注意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合理利用时间,学习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只有在复习过程中,师生共同配合,用扎扎实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才能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考出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精选 旅胤

销售活动总结报告(共12篇)3-7-88

关于外国名人名言(共10篇)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