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司徒谷云”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班级管理论文(共12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班级管理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中会传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传统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和班级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共同作用,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结合
新课标课程中对于小学教学工作有新的要求,在要求学生学习好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要求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不能仅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最终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过程中,同时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1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1.1两者具有相似的目的:以人为本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提倡的原则,而同时也是小学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理念和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从根本上注重了人的教育。这一点在小学语文的很多课文中都能体现出来。这些文章能让学生们对生活产生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和自律的良好习惯。而在班级管理上,同样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使他们不管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能够养成严于律己,诚信为人,遵纪守律的好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目的"是相似的。
1.2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小学管理水平是可以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因为小学课堂良好的班级管理会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堂纪律。教学质量同时受到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教学课堂纪律的影响,这两方面则是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优良品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亲身实践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同样这样的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倡导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团结友善方面的素养,这样就会帮助学生将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发挥语文教学在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1]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班级管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将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有助于班级管理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的成长,规范班级管理。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规范班级管理
2.1树立团体意识,让学生懂得班级就是一个家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中的正面人物例子是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的,当然也会有许多有关于团体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例子和这种思想的渗透,来告诉学生,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一个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团体,让他们明白真正的班集体的意义。例如,当班上有同学因为意外情况而休学耽误功课时,我会在语文课堂上倡议同学们给这位学生写信,来鼓励他早日回到课堂,并且让同学们帮助他补习,以免落下课程。在这种互相帮助和鼓励的氛围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这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不管其中的哪一个遇到困难,同学们都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
2.2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加深理解:情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是具有不错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教学内容,设定熟悉的情景,使得学生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帮助的教学视频,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到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有助于班级拥有良好的风气,对于整个班级的管理也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2]
2.3充分发挥语文课文对小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语文课文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担负起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中所提到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将内容向外扩展,来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便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遇事独立思考的解决的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3]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是学习语言最好的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是老师最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将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相结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万菊.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巧妙结合[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82.
[2]郭聃.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管理班级的“四勤”[J].读写算,2011,(5).
[3]郭占霄.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初探[J].好家长,2014,(5):4.
初中语文教学中班级管理论文
一、采用“鼓励教育”,使学生充满自信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鼓励即兴创编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在语文课程中有诸多复述、背诵、创编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即使出现一定的问题,也不会用过分严厉的态度批评学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初中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并且鼓励其积极表达,采用“口述作文”的方式进行作文课程的语文教学,形成学生积极向上、敢于表达、活泼乐观的态度和性格。学生就应当无忧无虑,对于未来充满希望,那种首鼠两端、几番思量的态度是成人为人处世的方式,过早接触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而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灵活性正是帮助学生放松自我的有效方式,一定要利用起来。
二、树立“教学文化”,形成语文课程教学文化
语文课程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文化,班主任的管理思想也应当有效地融入教育文化当中。“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是班级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可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理念与方式。在教室环境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实是不宜“动”的,教师可以给班级干部、管理初中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引导学生在班级中保持良好的秩序,进入班级之后就不再打闹、玩耍,铃声一响就要坐到座位上,坐下之后就应当投入学习的状态之中。在语文课程文化中,不妨加入一些“读书”的元素在其中。阅读是进步的阶梯,在电子媒介遍布的当下,能够手捧书本阅读,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为了让学生领略纸质阅读的乐趣,教师和学生在班级角落中设置了读书角,放置了一些图书,由值日的学生负责发放和回收。正是因为如此,下课时间许多学生更加愿意在座位上坐下读书而不是打闹、嬉笑。这小小的举措,不仅使班级的风气越来越好,还使学生在书香的沐浴下,更加文明、懂事。
而在语文课程的管理文化上,也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规矩”理念,挖掘语文课本中与班级管理、公德教育、校园德育有关的内容。可以在班级自治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约定”的订立,这种“班级约定”类似于“社会契约”,学生在表示遵守了规定之后,就需要执行,而当值的管理初中学生则要按照约定为班级学生服务,否则学生则有选举班级管理初中学生的权利。这种方式,使班级内的管理学生有权威、有责任感,而学生也得到了充分尊重。总的说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知晓自己的位置和功能,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入,就能够使语文课堂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呈现出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惟其如此,才能形成推动班级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初中生的学习才能够更加和谐、快乐、高效。
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班级管理探讨论文
一、小班化教育的定义
小班化教育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的规划中缩小班级的规模,减少班级学生的数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来制定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
二、初中小班化教育的优点
1、机会多———树立自信。小班化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班级学生少,在平常的活动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能够更好地获得锻炼机会,获得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2、关爱多———感受幸福。小班化管理模式能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堂表现。小班化管理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关心与关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变化有针对地跟学生进行交流,实实在在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真正做到良师益友。小班化管理模式不仅促使老师能够从教学中占用的时间减少,多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在集体上感受到幸福,把班级当作一个大家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真正地做到班级是个大家庭,人人爱护她。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集体中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3、体验多———快乐成长。体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生活经历,没有亲身的体验,难以刻骨铭心地记忆。因为班级规模小,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参与、体验、感悟,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生活经历显得格外珍贵。而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又可以各种形式精心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成长历程。小班教育中不仅关注活动中的体验,更关注活动之后的感悟,而各种体验活动真正发挥教育功效的时候恰恰是过程之后的感悟与体会,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能真正明白活动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三、初中小班化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管理方法陈旧,重结果,轻过程。初中老师在小班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在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往往都重视成绩忽略教育的过程,初中老师都是在升学率的硬指标下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老师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经验管理,忽略小班级化教育的探索创新,以常规能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教学成果。
2.管理目标模糊,重上课,轻活动。学校在实行小班化教育模式中,老师往往都是形式主义,喊喊口号,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堂上的教学,而忽略了小班化的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只重视学生平时上课,课下完成作业、不违反学校记录的考核上,而很少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
四、初中小班化管理的探索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小班化管理模式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比传统的班级人数大大减少,有利于各项集体活动的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充分地锻炼团队意识,更有利的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舞台。老师在组织集体活动之前要充分制定好活动的目的以及这次活动给学生所带来的良好的效果。例如在组织同学们爬山春游的集体活动,首先要设立一个活动目标,就是通过春游让学生开拓视野,爬山的时候锻炼学生的团结相互帮助的观念。在集体活动期间让学生自愿表演节目,锻炼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2.创设“值日班长”制度,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在小班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老师主管班级,班干部辅助管理的模式。我们可以设置轮流班长制度,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下班长的日常工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老师提前做好工作计划,设立值日班长一职务,每天选择两名学生作为值日班长来具体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地对待一天所要完成的任务,值日班长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委派其他学生进行负责,任务细分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值日班长轮流一圈后进行工作总结和评比。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发言,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班级作为自己的家,真正地发挥班级共同治理,共同进步的相互学习的平台。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
小班化教育模式就要要求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要加强对每一学生交流沟通,对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例如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具体步骤如下:通过调查沟通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平时要把每个人取得的成绩特长爱好记录下来,并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把详细情况告知家长,并告知家长平常教育孩子所注意的事项。教师和家长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牟善宽 冯立收 单位: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初级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道德、品格、素质,这期间,班级管理因与语文教育的相通性,也被教师们越来越重视。
一、小学语文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一)两者有共同目的
小学语文具有教化人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给小学生们普及做人的道理,普及优良的品德教育,引导小学生们往正确的思想方向前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导小学生们要养成严于律己的品格,教导小学生们在什么场合需要遵守什么场合的纪律,让小学生们从最初家里无法无天的“小公主”、“小皇帝”,逐渐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好孩子,有强烈的集体观念,懂得在学习、生活中去配合他人,这样,整个班级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班级管理也是一样,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性,注重班级学习风气的养成,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修养,将学生们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转变为知道关心他人,因此,两者有共同的目的。
(二)两者有相互协同作用
小学生的认知、注意力都相对缺乏,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很难主动去接受知识,很可能就还是跟在家里一样过度自由,思想开小差,或管自己和周围同学交头接耳,影响课堂纪律。班级管理就是给小学生们提供必要的约束,要求小学生们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扰乱课堂纪律,培养小学生们的自律性,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也表现在课外能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让小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老师或家长在于不在一个样,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在小学阶段,分科还不是很详细,德育的责任基本在语文教学上。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要注意课堂纪律的道理,为什么要有自律性的道理,还可以通过课文中塑造的激励性的正面形象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从思想上教化孩子们形成纪律观念,有助于班级管理。
二、小学语文与班级管理结合的意义
(一)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班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做出条条框框的规定要求学生们去遵守,也包括运用合理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于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汲取知识。小学生的自觉性尚浅,还处于玩与学的过渡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基于语文教学计划、目标的小游戏,能极大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配合度,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课堂学习内容。也能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传递过程在课堂中逐渐削弱孩子们的注意力与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孩子们健康向上发展
孩子们都是一张张白纸,教育就是在这张白纸上写写画画,描绘出美丽的图案。小学语文课文,从孩子们易接受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许多经典的故事,或激励,或感动,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宣扬了社会美德。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向孩子们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与班级管理结合的策略
(一)传递正向的思想,让小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适当传递积极、正向的思想,帮助孩子们建立乐观向上的态度,让孩子们明白,只有每一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整个班级的风气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因为,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为班级建设出一份力,任何一名同学落后了、有困难了,大家都要帮助他,这样才是最利于班级体发展的。
(二)充分发挥课文的引导作用
教师们需起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育孩子们全方面发展的引导者。小学语文课文,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很多语文课文都是被教育工作者们根据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特性精选出来的,蕴含有传统美德、社会正能量的故事,如孔融让梨,让孩子们知道要尊老爱老,谦逊礼让,司马光砸缸,让孩子们知道做任何事需要抓重点抓要点,需要尽快找到最简单直接、直击要害的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外部的条条框框。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理解这些生活哲理,并通过合理的班级管理,让孩子们自觉将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分学习小组,让学生有团体荣誉感
学习,除了个人的努力,也是一个需要相互间取长补短、从别人的经验里得到收获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单靠孩子们自己学习是不够的,毕竟一个人的想法、创造力、理解力都有限,如果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每次测验结束后做一个各组排名,让孩子们有团体荣誉感,一方面能让成绩差的学生看到差距而主动学习,同时小组内其他学生为了小组荣誉也会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则更利于班级的管理,为班级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万菊.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巧妙结合[J].新课程学习(下),(04):82.
[2]郭占霄.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初探[J].好家长,2014(51):54.
[3]曹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179.
[4]徐月萍.管理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高考,(12):47-48.
[5]钟祥晶.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6(14):238.
班级管理中无为而治探讨论文
摘要:“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一种高超境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遵循学生的成长之道,从大处着眼,把握全局,悉心引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主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达到管理“无为”,而学生“有为”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关键词:班级管理;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一种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的思想观念,它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人尽其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与“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相符合。
一、表率――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先决条件
表率,即班主任自身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和表率作用,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的人格和表率作用,是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先决条件。古语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常言也道:“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与核心,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影响班级正确舆论氛围和良好班风纪律的形成。
二、关爱――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重要根基
正所谓:“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关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重要根基和血液灵魂,班主任的关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学生的心田,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初中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全面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每位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性、博爱中等生,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快乐地融入班集体,才能创建一个温馨、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班级,才能推动班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只有关爱学生,以平和、耐心、宽容、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在耐心鼓励和宽容善待中出真知、受启迪,感受人间真情,才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三、智慧――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有效保障
1.合理制订班规,营造氛围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班规的制订,借助全班学生的力量,集中全班学生的智慧,结合具体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索、交流讨论,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先进的班集体,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班规的制订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在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后,且班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后,本着客观、公平、科学、实效的原则制订班规。
2.注重善假于物,知人善任
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不能事无巨细,全部亲自包揽。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又抑制了学生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优秀的初中班主任,要懂得放权给学生,学会善假于物,知人善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班主任应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给予班干部大胆管理的权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聪明才智,调动班干部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让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班级管理可以实行班长负责制、学生干部轮流制、重要事件班委集体讨论制的管理模式,并注意明确班干部责任分工,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在班级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自觉意识,积极开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设立更多的岗位,让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总而言之,“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超高境界,也是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班主任应灵活运用“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才智,营造温馨、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管理中的体会论文
班主任最大的体会,就是累。每天都为学生的吃喝拉撒操心,最主要的是承担着无法预测的安全责任。很难有真正放松的时候,致使班主任身心疲惫不堪。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实、愉悦、快乐起来。
一、自我定位,改变心境
每当大家聊天中说到做班主任,都是满腹牢骚,极不情愿做班主任。但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做班主任,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真谛。生活中,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一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捕获到的愉悦程度也就有区别。假使我们每天面对班主任工作能换个思路,改变心境,想象着自己很幸运,拥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每天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他们的成才需要我们的精心指导,悉心呵护。想到我们身上担负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未来,班主任生活就会充实和快乐。
二、包容沟通,体会快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即使付出再多,仍然有学生因不合自己的心意而产生不满,产生误解,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巧妙化解,精心疏导。
(一)不专制,不武断,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班级
我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虚心征求他们对班级管理的好点子和好建议,倾听他们心中对学校、对教师、对班级、对同学的各种意见,对班级现象的看法,对教师处理一些具体事务的评价等,然后梳理思路,寻找头绪,找准问题症结,从而调整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
(二)不拖拉,不推诿,师生齐心共识,做好班务
学生思想不稳定,出现意外状况的苗头时,要及时捕捉相关信息,断然采取妥当措施及时给予解决处理。这样,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状态调整好了,保持了良好的心情与情绪,这样,做事态度才会积极,精神状态才能最佳,学习才会高效,大家才会更团结,更具战斗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班级事务。
(三)不打压,不冲动,师生平等尊重,教学相长
师生日常相处,大多是和谐、温馨、亲密、和谐的。偶有冲撞情况意外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解决,会对日后工作埋下阴影。每一次学生和教师发生意外冲撞都是有原因的。我都会认真分析原因,剖析冲撞发生的详细情况,寻求最佳方案及时加以解决:学生的意见若是对的,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虚心与学生主动和解,这也是给学生做了一个榜样。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嘛。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不能因为教师的架子放不下,为了维护一点所谓的.尊严而一味地打击压制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学生是教出来的。学生一旦和教师发生意外冲突时,作为教师要理智。退一步海阔天空,事缓则圆嘛。切不可意气用事,正面冲突,从而导致事态扩大。要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认真客观地剖析冲突产生的原因,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化解,避免冲突升级和扩大,变被动为主动。有些学生天生“性情颇急、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冲动起来,顶牛、抬杠。对此,作为成年人,作为学生教师的我们不能以硬碰硬,要抓住契机巧妙降温。表面上先给学生台阶下,先灭火,等其邪火完全熄灭,再把他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委婉地、态度和蔼地、言轻意重地指出他的不足不妥不到之处。当然了,对于一些恶习难改的学生,若故意找碴、无理取闹的,我们要义正辞严地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决不能丧失原则而做出让步。
班级管理之我见-小学语文论文
班级管理之我见1.树立班级理念,思想实际重在启发,而非在教条;
1)从班训起谈起
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自律,学会感恩
自信,独立,责任,努力,坚持
张扬个性,展现自己,凸显人格魅力
这44个字的班训是开学初制定的,班级管理的成功取决于好的的开始,班主任应该在开学初就有一个规范的程序性的管理方案,当然这个我们会在下面的班规中具体阐释,那么在正式规范制度化之前,一个美丽的理想需要及时的告诉学生,也就是在我们的初中三年中最终要培养的是这样的`孩子,即一个知礼立德、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学会了与别人相处,并能够关心、帮助、宽容他人,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并能够时刻保持“共在”(自己永远受到自己的善的一面的控制),学会感恩、感谢生命和生活,知道珍惜,同时做一个自信,独立,有责任,时刻努力,竭尽所能,并张扬出自己个性,展现自己,有人格魅力的真正的人。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事例或故事的引导,对于讲好一种观点并使学生领会是很重要的策略,比如,讲人格魅力,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案例:
人格魅力
(案例1)
周恩来总理去世以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这件事情在联合国是非常少有的,没有想到引起别的国家代表的抗议,他们说,他们元首逝世了,他们的总统和总理逝世了,联合国也没降半旗,怎么中国的周恩来逝世了联合国就降半旗?联合国是这样答复的:各位代表,中国是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他们的周先生,掌管这么大的一个资源,听说在世界各地没有他个人一毛钱存款,周恩来先生没有子女,整个中国的孩子们就都是他的子女,你们哪个国家的领袖、元首、总理如果像他一样,联合国也降半旗,这叫做个人魅力。中国的周恩来先生在联合国里面被认为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所以他去世时联合国为哀悼这位深受世界人民尊敬的中国伟人而降半旗,这就是个人魅力。
(案例2)
死在印度的修女德蕾莎,她是塞尔维亚人,早年在英国受教育,但是她在印度时就一直不穿鞋,人家就问她,德蕾莎修女,你怎么不穿鞋啊?德蕾莎说,我服务的印度大众都太苦了,他们很多人都没有鞋穿,我如果穿上鞋,就跟他们的距离差的太远了。原来德蕾莎所服务的印度大众大部分都打赤脚,所以她自己也就不穿鞋。有一次戴安娜王妃去访问印度,亲自去晋见德蕾莎,她突然间发现德蕾莎的脚上没有穿鞋,事后她跟别人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跟她握手的时候发现她没有穿鞋,我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的高跟鞋,真羞愧呀。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德蕾莎去问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面那些可怜的女人跟小孩儿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办法。德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进战区,双方一听说德蕾莎修女在战区里面,双方立刻停火,后来她把一些可怜的女人跟小孩儿带走以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
[1]?[2]?[3]
语文教学中加强品德教育论文
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幅具体生动的图画,并适当采用挂图、幻灯、录音、录相等辅助手段,在学生眼前展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启发他们自然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语文课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教育和感染。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要抓住那些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学生又难以理解、体会的重点语句,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细加推敲,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一、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朗读课文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一部乐曲总有它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总有作者基本的感情倾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把握朗读的基本语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感情。要指导学生用深情、低沉的语调朗读,要读得轻而缓,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开始朗读时,可请理解较深、朗读较好的同学读,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目的。有时教师也可范读,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重音和停顿。
二、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更加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例如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要启发学生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说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教《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他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能诱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课文学习后所获得的思想认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达到深化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远大的理想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促使他们产生追求美好前景而奋发向上的愿望。有位老师教学《李时珍》一课,总结课文时,问学生“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为什么要加“比较”两个字?学生说:“比较完善”是说以后还要发展,老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讲述:“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后的一百多年,清朝有个赵罗敏写了《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900多种药物,现在,又有人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全班沉默,教师风趣地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时同学们就恍然大悟,笑在脸上,而理想的种子却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
三、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从课文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才能用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和态度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那些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自己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受到感染。反之,如果教师能将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必然会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例如,阅读《一个苹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文章所展示的境界和氛围之中,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阶级情感的教育和熏陶,学生也能够加入自身的情感来理解这段课文。这说明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教育作用。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需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培养“四有”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摘 要: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的内涵。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 书写能力 口语训练 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社会性的综合功能。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由于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因而容易使教学模式化。一篇课文通常是对词句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师的定势思维,为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然而,教师对教材的静态分析,容易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能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其关键是发散思维。农村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面临的是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地学习、提高的客观现实。要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一篇课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审美鉴赏,而学生则可以从多方面获取
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的思维朝着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强化自己自由意识的能力。语文的一篇课文和数学、物理等课程的例题一样,只是一个例子。在它完成了例子的`作用以后,就可看成一堆训练思维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激活学生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说教师的定势思维可以快捷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话,那么创造性思维则可以激活学生的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必须将传授知识和传授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
二、注重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
文字是记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和标准,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风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国内外社会交往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使用汉字的人,应该写一手好字,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往往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表现。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文字。它不仅要求书写迅速、规范,而且力求书写工整、美观,甚至要求具有欣赏价值。学生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今后走向社会,他们在工作、学习、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方面都离不开写字。所以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书写能力,对农村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是十分必要。特别是现在农村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许多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求职打工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如果从事文秘或财会等相关专业的工作,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就会更高。因此,汉字书写训练要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对汉字书写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强调书写训练,力求达到“书写工整、规范,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三、重视口语训练教学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新的技术革命高潮的到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在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建设的新一代,不仅要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有能够在别人面前明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还要有能满腔热情地去说服别人的口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使口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机对话已经成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对口语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再说口语是最简便、最快捷、最廉价的信息传递手段,比文字表达更灵活、更及时、更直接了当,因而更行之有效,应用也更广泛。讲究口语交际的方法的技巧,用明晰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农村青年外出求职的必备素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学习的兴趣,加大课堂演练力度,让学生了解、掌握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力求使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敢说、能说、会说,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新的时代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给农村学生提供了机会,也对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小学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当前,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素质教育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还是有些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方面关注较少,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研究国内外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优秀做法,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教师提供提高情感教育能力的方法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感教育;情感教学
当前,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小学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目标,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形成健全个性的教育。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很少给予关注,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疏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标,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的情绪、态度、情感及信念,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西方学者很注重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尊重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的个性。当前,我国很多小学并没有将情感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系列,还是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在教育过程中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不把学生当成是有感情的人。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低年级情感教育内容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相比发生质的变化,这一阶段要更关注孩子们情感上的过渡,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学校里的学习有趣、学校里的生活快乐、学校里的老师亲切。教师可以利用晨会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班会上介绍红领巾,鼓励学生以少先队员为榜样,争取不断进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生活[1]。到了二年级,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晨会和队课,教会学生维护集体荣誉,关心集体,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尊敬长辈,从小养成爱惜劳动果实,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吃穿,不浪费粮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2.小学中年级情感教育内容
中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评价能力开始发展,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道德认识水平仍然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利用品社课,增强小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这时的小学生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自控能力较弱,教师应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引导他们做文明的学生,关心班集体、主动帮助同学、珍惜集体荣誉、多为集体做好事。
3.小学高年级情感教育内容
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他们有强烈的情绪,对事比较敏感。同学间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教师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让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2]。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自我分析,使小学生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灰心。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级管理贯穿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针对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情感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同时,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
1.小学班集体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班级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通过班集体的活动,给予他们充分发挥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日常性活动如晨会与班会上,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教育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活动帮助解决学生精神上的迷惑,给他们力量,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同时,要在活动中激发集体主义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小学班集体建设中的情感教育
整个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最宝贵色的时期,学生从懵懂走向独立,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毕竟心智还不成熟,需要成人的关心。所以,对学生在人格、心理等的关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给新生灿烂的微笑,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整洁、美观的教室,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争取不断进步,使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鼓励学生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在倾诉中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形成良好的情感。
3.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的情感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时间,占据学生学校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从教学的本质而言,“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者良性互动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好课堂,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小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小学生的情感诉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倾听学生,为了学生,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疏导,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金河岩,孙伟.情感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10).
[2]郑萍.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论文
受学生年龄、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小学班级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单一的说教效果并不好。但是好的班级文化对小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则是非常有效的,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创建一种文化氛围,致力于心灵的塑造,培育优秀学生。
一、美化教室,创建班级物质文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利用墙报、设立读书角、悬挂图片标语等方式美化教室。突出教室布置的审美的风格,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激发性情、陶冶情操,使其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
1.会说话的墙壁。开辟教室空余的墙壁展示学生的作品或者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一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积累同学们奋勇争先。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习作文章、书法绘画作品等展示在墙壁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参观学生作品,班主任要适当引导学生,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墙壁上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每一个学生都争取把自己的优质作品挂在墙上。一个学期积累的优秀作品,在学期末要进行评比活动,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激励后进的`学生。二是交流班级话题,就同学们关心的班级卫生、班级纪律、困难学生的帮助等话题粘贴同学们的意见,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讨论,随时把自己的意见贴在墙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今天的早读你读了什么?语文老师要求的古诗你背诵了吗?迟到或者早退的同学是不是影响了大家?
2.能充电的图书角。通过同学们捐书、班级自购书等形式建立班级读书角,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将班级图书角管理员列入班级值日生中,每天由专人负责整理读书角的卫生、整理图书、做阅读登记等工作。每周高一次讲故事比赛,把在书本中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给同学们推荐书目。每个学期评比阅读量,奖励阅读量最大的同学。
二、促进和谐,创建班级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虽然是看不见的,但其却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小学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人人爱护班级建设、人人享受班级建设,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 我为班级争光”,培养集体荣誉感。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跳绳比赛、歌唱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比赛类的活动,还有中队活动、值日周活动、交通协管员活动、校园卫生大扫除、年级公开课等非比赛类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的表现都代表了班级的形象。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踊跃参与活动,又要强调活动中的表现和班级形象的关系,让同学们对荣誉感、耻辱感、集体荣誉感等有正确的认识。
2、“.我是班级小主人”,增强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要健全班级管理的各种组织机构,设置班长、副班长、组长、监督员等角色,让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个管理角色,在行使管理者角色职权时,要先做好自己,为班级负责,爱护班级,做好班级小主人。假设有个值日生生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参与值日,卫生委员、卫生小组长等角色要迅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主动参与值日,保障教室卫生。班长在管理班级时,首先自己要做到文明礼貌,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要主动提供帮助。小学班主任理念清晰,方法得当,就能将这种主人翁的教育体现在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更爱班级。
三、制定规矩,创建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纪律要求、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是班级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并共同认可的。班级制度对少数不遵守制度的同学起到约束作用,便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制定科学可行的班级制度,便于小学生树立规矩意识。
1.班规大家订。小学生班级日常管理的很多规则需要结合同学们不同需求来制定。小学班主任要通过开展班会、个别谈话、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同学们制定自己的班规,只有大家都能接受,他们才能认同,才能遵守。比如,如果你不小心迟到了,或者有事需求走出安静教室怎么办呢?要做到“轻声慢步,动作迅速”。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怎么办呢?要做到“伸出友爱之手,关爱同学”。
2.奖罚分明,考核量化。同学们是不是能够遵守班级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如何、学习是不是刻苦努力、成绩是不是优秀等问题,要制定细化的量化考核标准,奖罚分明。例如,每周五下午评选“每周之星”,每月评“月明星”,学期末评“文明之星”、“学习榜样”等,获得称号的同学每人都可以得到一张喜报,以此鼓励大家共同进步。当然,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破坏班规的同学要适当惩罚,例如,当学生在一周内得分过低时,作为惩罚让学生双休日在家摘抄一篇好文章、背出一首诗或读一个好故事,并给带给全班同学分享。以此让学生在受到惩罚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的论文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惩罚教育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捣乱者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生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因而对教育惩罚一味地指责。但是,极少数学生染上恶习,屡教不改,这样的学生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既然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班主任,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呢?
一“惩罚”教育要充满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作为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师职业的一切。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那你又是怎么想、又是怎么惩罚的呢?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严肃的批语还是必要的惩罚,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的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的教导就会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教师首先应该想到,他为什么会这样,造成错误的原因在哪里?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蹲下来”以温和的态度和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其次,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种种后果,在和风细雨般的交流中,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让学生感到教师和班集体永远是他的后盾,从而使其接受教育,在教师和同学的“爱”的“惩罚”中得到自我成长。
二“惩罚”教育要掌握尺度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如果惩罚过了就会变成体罚。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同时教师对惩罚的过程要多一点监控,多一点反思。如果教师用几个耳光或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等,这些惩罚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也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比如,罚学生抄作业,这是许多专家和领导坚决反对的,因为这种方式被认定为是“变相体罚”。如果简单地罚学生过量抄作业,甚至抄几十遍,必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这当然属于“变相体罚”,甚至是“直接体罚”;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多次无故不完成作业,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责令其将应该完成的作业抄一遍,或者抄一遍有教育意义的短文,以示惩戒,这应该不算过分。
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而且乐于接受。包括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们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
三“惩罚”教育要有章可循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的,一个班级也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而班规的制定不应该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应该由每个学生自下而上反复讨论制定,最好是在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共同制定,让学生意识到规则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而非针对某个人,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同时,班规应尽可能地包括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教育惩戒应体现现代法治精神,教师不要把惩戒当做体罚,要让学生感受到“惩罚”教育中蕴涵的平等、尊重和爱。
四“惩罚”教育要讲究艺术
惩罚是一种约束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反向刺激方式,它与奖励给人带来愉快、兴奋,从而激励学生的行为是不相同的。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就可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聪明的惩罚”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自身过失的后果,促使其改正错误。“聪明的惩罚”艺术可以包括:(1)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2)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长处,从长处入手妥善引导,在惩罚中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错误得到纠正。(3)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4)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出于爱的“惩罚”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不但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事实上,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惩罚,就能够达到有效维持班级纪律、全面教育学生、准确评价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