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戊吉”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地理说课稿范文 河流与湖泊(共6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河流湖泊众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其特征。
(难点)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总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谈一谈看完这张图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
(1)分布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
(学生活动)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
(教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
(教师活动)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相同,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教师总结)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2)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将全班分为三大组,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外流河(北方和南方)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外流河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它们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内流河水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表格。
3.湖泊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xx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搜集资料,描述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四、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河流和湖泊同步测试题解析
新人教地理8年级上 第2章:达标训练(河流和湖泊)
1.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 ,其水量多的原因是 。
解析:通过前面对于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发源于海拔5 24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其流域面积八百万平方公里左右,最终注入大西洋。它位于南美洲北部,这里地处赤道附近,这里空气对流旺盛,降水量大,所以亚马孙水量终年充沛,使它成为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亚马孙河 降水量大
2.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它发源于 (地区)。
解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从地区上看,尼罗河发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答案:尼罗河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是 ;
时间上分布的特点是 。
解析:通过对气候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夏季风是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的来源,我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沿海地区的降水量多于内陆地区。
答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夏季多、冬季少
4.受地势 影响,我国大部分江河自 向 流入 洋。
解析:通过我们对地形和地势的了解,我们知道中国地势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河流自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所以我国大部分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答案:西高东低 西 东 太平
5.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解析:长江流域水系庞大,干支流纵横交汇,河川径流丰沛,落差达5 400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由于地势原因,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的西部山区,从各河段的比例上看,宜昌以上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84%,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水系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42%,宜宾至宜昌区间各水系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42%;宜昌以下中下游地区约占16%,主要集中在汉江、洞庭湖四水和鄱阳湖五水等支流上。
答案:1/3上游
6.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藏 B.青、甘 C.川、藏 D.青、川
解析:此题要求我们不仅知道长江和黄河分别流经的省区名称,还要掌握这些省区的简称。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即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黄河流经9个省区,即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则两河共同流经的省区为青和川。
答案:D
7.下列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隔着太行山脉,所以与华北平原的形成无关
B.黄河下游支流众多
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 500千米
D.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解析: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因此接纳的支流很少。黄河的长度虽居我国第二,但其年入海水量远远不如长江和珠江大,因此只能称其为第二长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军。
答案:D
8.(黑龙江垦区会考)黄河有“地上河”的河段是( )
A.黄河上游 B.黄河 C.黄河下游 D.黄河中游
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一遇暴雨,大量泥沙随雨水一起汇入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从中游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答案:C
9.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河流的共同特征为( )
A.流量大 B.有结冰期 C.水能资源丰富 D.含沙量大
解析:长江的流量大。黄河有结冰期,含沙量大。因此共同的特征为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C
10.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季风区 B.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外流区
C.长江干流不流经云贵高原 D.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入黄海
解析:长江流经云贵高原,注入东海。长江的上游流经地区为非季风区。
答案:B
11.下列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的是( )
A.塔里木河 ? ?B.辽河 C.珠江 ? ? D.海河
解析:我国内流河的河水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辽河、珠江、海河是外流河。外流河的河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答案:A
12.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的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B.都受地形的影响
C.都受夏季气温的影响
D.外流区域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域受夏季气温升高的影响
解析:我国内流河的河水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为夏季气温高,内流河进入丰水期。我国外流河的河水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我国降水量大。
答案:D
综合应用创新
13.下列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大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闽江
解析:长江、珠江、闽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流经地区降水量大而且雨季长。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流经地区降水量小而且雨季短,因此水位年际变化大。
答案:B
1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防洪 B.治理水污染 C.疏通河道 D.防治泥沙
解析: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因此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答案:A
15.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
A.黄河 B.珠江 C.淮河 D.京杭运河
解析:根据水路运输量发展统计公报,在内河货物运输中,长江水系完成货运量3.0亿吨,京杭运河完成货运量1.5亿吨,由此可见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京杭运河。
答案:D
1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多 B.流域广 C.无湖泊调节洪水 D.河道特别弯曲
解析:荆江指湖北省枝江到湖南省洞庭湖口的城陵矶的一段长江。由于河道曲折,水流迟缓,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长江最易泛滥的河段,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为了减轻洪水的威胁,建成了荆江分洪工程、裁弯取直工程。
答案:D
17.图2.20是长江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20
(1)写出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① ,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② 。
(2)长江发源于A 高原 山脉,注入B 海,并将A、B字母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3)长江的水能资源 河段丰富,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 ”。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的一些基本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长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至宜宾一段。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益为“黄金水道”。
答案:(1)湖口 三峡水利枢纽
(2)青藏 唐古拉 东(如题图)
(3)上游 黄金水道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到1972年,黄河下游已有出现断流,断流时间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千米。90年代前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90年代最长达7个月以上。据统计,近年来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经济损失达260亿元以上。
(1)分析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
(2)分析黄河断流的社会因素。
(3)黄河除断流外,还存在哪些问题?
(4)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おおおおおおおおおおお
解析:黄河年径流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受夏季风影响,汛期主要发生在夏季,但冬春季节,黄河流域内气候干旱,易出现断流。再加上上、中游不合理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浪费,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重要原因。治理黄河应在中游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建立蓄水、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答案:(1)黄河年径流量小,水资源不足,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枯水期易断流;流经上游、中游地区较干旱。
(2)上中游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浪费、水污染严重。
(3)泥沙淤积,地上河洪水威胁;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4)在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建立蓄水、调水工程,防洪降淤;加固下游大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流域统一调度,合理分配使用黄河水。
19.图2.21为黄河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21
(1)黄河的源头在 ,入海口在 。
(2)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 阶梯,是黄河水能资源集中的河段,黄河中游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南省 工程是黄河上最大水利工程。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 (填地形区)。经长期破坏,地面失去保护,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 的河流。
(4)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形成“地上河”是因为。
(5)根治黄河的关键是。
解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 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 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地上河”。
答案:(1)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2)一、二级 小浪底
(3)黄土高原 最大
(4)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河”
(5)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地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是
A.额尔齐斯河B.塔里木河C.黑龙江D.雅鲁藏布江
2.关于内流河和内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流河最后都注入内陆湖泊B.内流河流经的地区称为内流区
C.内流河有的流入湖泊,有的"在中途消失D.我国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3.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所在省区是()
A.旧孟津河南省B.河口内蒙古自治区
C.宜昌湖北省D.湖口江西省
4.黄河泥沙90%来自()
A.上游和下游B.上游和中游C.中游和下游D.中游
5.关于我国外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北全部为内流区,东南全部为外流区
B.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北多为内流区,东南多为外流区
C.青藏高原全部位于外流区
D.额尔齐斯河位于内流区,所以为内流河
6.长江干流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是()
A.源头至宜宾B.宜宾至宜昌(三峡段)
C.湖口至镇江D.荆江段
7.我国内河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的是()
A.珠江B.黄河C.松花江D.京杭运河
8.著名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支流上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应指()
A.青藏高原B.天山C.黄土高原D.贺兰山
10.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的作用外,还用于()
A.防洪、减淤B.养殖、灌溉C.航运、灌溉D.旅游、养殖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与湖泊》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重做出了讲解:第一,河流与湖泊在我国的分类(内流与外流),第二,河流与湖泊的水文特征。其中要穿插讲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读图,查图可以让学生对河流与湖泊进行分类,区分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内流湖、外流湖,并能举例说明。而第二部分则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图、表等信息进行对比,联系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得出水文特征。
课后,回顾整个教学设计和流程,任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匆忙会误事。要打有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胸有成竹等等都是嘴边的熟语,但对于本节课,我真能说自己已经准备充分了吗?不能。最后导致课上出现了几处匆忙之处:1、做好的课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能够使用,但换了班级上的电脑出现了故障,不能播放。此时离上课时间只剩下五分钟,试问还能继续找原因吗?匆忙中换了一张地图,其他省略不用。如果我准备充分,亦不会出现如此大漏。2、导语匆忙无设计。由于上一个匆忙,使得导语支离破碎,设计有些慌乱,失去层次感。导语是一节课的第一印象,学生的兴趣调动,情感投入都与导语的关键设计有关。精彩的"导语能够让整个知识的传授不费吹灰之力,我实在差矣!3、时间安排需谨慎。整个课堂共45分中,知识传授的部分花费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再者,重难点突破应该有侧重点。而我的课堂中,最后的难点突破所花时间略少,开课的前一部分时间花的稍长,使得这节课有点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结尾匆忙,草草收场。
第二、语言是润滑剂。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引导性和调动性,语言运用得当会使整个课堂增色不少,本节课在语言使用上没有发挥特色,甚至有些盖彩。1、过度语、小结语应适当选用。回顾整个课堂,知识点零碎、量多,如何使知识面面俱到还要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有阶段性的小结,使得学生接受知识时按块记忆,这样掌握的效率高,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2、在语言的表达上需要简洁大方,前后要连贯,过渡语很重要。我呢,经常没有合理的过渡语言而是内容讲解生硬。
学习需任重道远,只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
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天气与生活初中地理说课稿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
1、知道“天气”的内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终身发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又由于天气符号、天气图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因此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针对以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用演示图片、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再根据学生的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取了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过程
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我创设了“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收看全国未来48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节目(问天网),并做记录,讨论我们常州的天气情况”这一情境。
2)、待学生讨论交流完全后,提问:“那么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呢?(注意描述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关键词!)
3)、我对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的学生作出肯定评价后,让学生继续描述给出的三张表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么描述天气要从哪些方面来讲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4)、描述完后,学生总结回答时,我对学生给出的每种答案都作出适当评价。当有些学生混淆“天气”与“气候”概念时,我会出示一些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话语:“如我们常州一年四季,四季分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辩别它们分别是指出的“天气”还是“气候”,从而让学生知道天气的内涵是多变的、短期的。
5)、接着再根据学生的生活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6、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小结到:由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见,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哪些方面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张关于丰收、洪涝、干旱的图片,学生看完后,再展现两则资料2日“海马”台风对台北地区影响的资料),由此让学生议一议天气对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影响?
7、学生交流时,如果有学生总结出:天气对人类活动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方面。我会肯定这种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从而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
8、在以上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设计的层层递进的系列生活化问题绐终贯穿其间,这样通过创设真实吸引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地理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9、以上是让学生知道“天气”的内涵,学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简单天气图。”
10、先由我说出并解释一些民间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意在让学生要日常生活中能具备看云识天天气的能力,由此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懂卫星云图和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上辨别各城市的天气情况呢?
11、于是出示一幅卫星云图,提出问题: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12、师生共同完成后,让学生先仔细阅读辨别书本和地图册上的天气符号,再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节目”给他们看,要求学生注意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播放城市天气预报的。并让学生为下面的小组比赛作好准备!如果天气预报节目中有出现与书本不相符的天气符号,要给同学们作解释: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
13、小组游戏比赛规则:小组内的一位学生上前负责抽取出城市;另选出一名天气预报员到大屏幕前在城市天气图上找到城市后,播报出该城市的天气情况;其他组员根据天气预报员播报的天气状况在我准备的天气符号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天气符号,向大家展示,其他同学作评委;最后评出优胜组并颁奖。
14、在这里我把这一环节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习小组尽可能多的识别天气符号,对优胜小组给予表扬和象征性的物质奖励。不仅创造机会让学生识别更多的常用天气符号,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有了直接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15、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为了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得更生动,我让学生进行视听、实践、比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16、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理念指导下,我又设计了如下的角色扮演活动:明后天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你是运动员,班主任、体育教师、校长都有应该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那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作准备呢?
这一活动让学生可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使我自己对本节课作一个客观、理性的思索,是教师发展的又是一重要途径!
布置作业:回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与同学交流明后天我们常州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目的让这一节课能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所体现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