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潜寒”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托班教育叙事(共13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我教托班以来,经过对托班课程理论的深入学习,于是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那就是托班课程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是:托班的孩子是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通过对托班幼儿的课程实施,我明白托班的课程是利用生活的逻辑来组织多样化、感性化的活动的,这是由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的。对2―3岁的孩子来说,身体、语言、情感、社会、认知各方面密切联系,联系的载体就是生活。
托班渗透式领域课程一书在课程设计理念一块内容里讲到:孩子的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越是水乳交融,教学的内容和根源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一切活动都融合在生活中,脱离了生活,即脱离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方法来自于幼儿的生活,2―3岁的幼儿属于感觉运动智能阶段,必须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人或者物,才能让他们感知学习的内容,只有平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才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托班幼儿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以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求,内化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看我们身边那群2岁―3岁的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那些食物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是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欢的“工作”。其实,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找到各种教育契机。比如:可以通过剥糖、剥鹌鹑蛋、剥橘子等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手指灵活性,同时感受果皮的不同特点:硬的、软的、脆的。
设计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瓶子、罐子、袋子、包装纸的不同开启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一方面,通过今天亲手的操作,从而在头脑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并养成耐心仔细的做事习惯。活动整合多种学习内容与要求,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色彩的认识,比如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动手、动脑、动口的乐趣。
所以在考虑到孩子的生活需要与学习要求的同时,我就利用一次星期五吃橘子的机会自编了本次教学活动。经过教学,发现有优点但也有不足。优点是本次活动能满足孩子生活的需要,孩子都能愉快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活动显得很有价值。其次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合理。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不足。主要是在执教过程中,轻视了托班教学的常态性与目的性。所谓的常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一个一个环节恰当好处地落实下去,不能受他人一句“上得快一点,下面还有人在等待”这句话而忽略心中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将心中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是本人感觉本次教学最不足的地方。尽管教学现场似乎看上去自然而常态,假如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话还会觉得托班的教学其实就是这样,但我认为自身不能这么想,这样是对孩子与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由于是自创的活动,因而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心里比较有底。教学一开始,其实神秘的大口袋已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马上被调动以来。猜一猜里面有什么,不仅引发幼儿思考,还扩散幼儿思维,给孩子有动口说一说的机会。但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听从老师的要求而刚摸到就急于自己剥开橘子吃了起来。幼儿有明显的好模仿的特点,有一个幼儿吃,就会有几个孩子吃,这就影响了下个环节的实施。对孩子的这一表现,我反思到: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过于自信,相反对2―3岁托儿喜欢吃零食的这一年龄特点有些忽略,所以我就想袋里不放橘子,而是其他的玩具之类的东西,我想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能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通过小结教学活动,使我对托班集体教学再次进行深入思考,让我想到很多:
1、我想:具有严密结构和一定程序的集体教学属于规则性活动,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他们正处于前规则阶段,他们没有自主意识,不会自我控制,更多的则是自发性行为。所以,我想托班应遵循个别化学习的原则。
2、后来我又想到,其实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的群体意识提供了体验的机会。托班的孩子正值开始注意他人,对他人感兴趣,从独自性行为走向与同伴的平行性行为,并开始有群体意识的时候,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理解什么是“大家”、“共同”、“一起”这些概念提供了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强调:大家一起说、大家一起做等指令,目的就是强化幼儿对“大家”、“一起”等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对托班幼儿来说,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一起做同样的事,也只有在同一背景中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个幼儿才感觉到了他人的存在。因此,托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让幼儿通过一次活动学到什么,而只是让幼儿有机会在一起经历同样的事。
3、还有,托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与小班幼儿的活动应是有区别的,不光是在教学要求的不同,更明显的是在教学方法使用上的不同。
4、我想只要孩子们在活动中开心就行了,我不必要希望孩子通过思考来回答我的启发性问题,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我也不必要期盼他们通过讨论,来完成我的预期性任务,因为他们的经验是纯个体的。我只希望我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情绪,通过群体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让幼儿体验集体的快乐。现在想起来,孩子们吃掉了包在纸里的橘子是多么的开心呀,现在我还很后悔延缓给潘志浩吃橘子的时间,尽管他当时没有认真参与我组织的活动,现在想来当时他的表现就不是一个托班孩子很正常的表现吗?此时,我真是越想越后悔,星期一一定要对他说声对不起,而且还要给他再吃一个橘子。
5、由此看来,在课中一个孩子不听老师的指令径自剥橘子吃,以致于其他孩子的模仿,其实这也很正常。尽管很多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群体行为效应,哪怕不知道一个孩子在笑什么,另一些孩子也会由衷地跟着高兴;哪怕不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另一些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模仿,哪怕不明白一个孩子说话的意思,另一些孩子也会自发地跟着附和。对托班幼儿来说,一起做、一起说、一起笑本身就很开心,本身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以上就是在进行了教学活动后的所思所想,有自我批评也有自我表扬,自我批评与自我表扬都是思考的过程。我想,只要会思考,就能想到很多问题,希望大家都热衷思考哟。
孩子, 我们该如何挽救你?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与陈校来到了亮亮的家。
亮亮父母离异,跟母亲一起生活。他是本期开学两月后转入本班的。他原本就读寄宿班。可他无法接受不能天天与母亲见面的现状,吵着要回家,也曾因此在学校掀起轩然大波。我想:现在他如愿了,从寄宿班转入了白托班,一切会好起来的。我愿用我的耐心与爱心,让他尽快适应火炬的生活。可事与愿违,他天天迟到,要在家玩一小时电脑游戏再来读书;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力量比他大,会动辄向班上男女同学挑衅;他会在班上炫耀他的电脑游戏玩得有多棒……但我始终未厌弃他,天天苦口婆心的跟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终于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无法忍受他的无理取闹。清早他要求妈妈给他游戏卡充880 元,他的要求没有满足,就不来读书。妈妈答应过年的时候再充,想方设法让他来了学校,可亮亮就是不肯进教室。无奈之下,妈妈把书包放在教室门口就扬长而去。妈妈实在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也心灰意冷,决定离开他,去北京谋生。亮亮也因此不来学校读书,他也就转交给了他爸。
亮亮爸把我们领进了亮亮家,偌大一个家,比较冷清。环顾四周,只见他奶奶孤独地坐在沙发上,不见亮亮。只听见书房传来厮杀声,循着声音我们见到了亮亮。他盘腿坐在电脑前,正在电脑游戏中酣战。 “亮亮,老师来看你的啦?叫老师呀?”他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他面色苍白,两腮凹陷,头发乱蓬蓬的,明显瘦削了许多,但那双盯着屏幕的双眼却放出异样的光芒。再看看他的电脑旁放着的饭菜,(后来听说是他体弱多病的奶奶从饭店里炒的饭菜送上来的),饭菜已凉,看样子几乎是没有动过。眼前的他是那样的疯狂,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忽而大喊大叫,忽而手舞足蹈,不时还喷出几句不堪入耳的脏话。我们的到来并未引起他的半点惶恐。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界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父亲说,他整天足不出户,几乎不吃多少东西,只是玩电脑,经常玩到凌晨。而且孩子还将自己孤立起来,不理父亲,怀疑奶奶,对家里的人都心怀戒备。头痛不已的父亲想了许多的办法,停网络、请公安、看心理医生,均不奏效。
十点多,我们走出了亮亮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心情异常沉重。我们思忖着,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境地,他是家庭离异的牺牲品吗?离异的家庭世上多得很,为何他就发展到这步田地?倘若父母没有离异,他这无止境的欲望有多少父母可以承受!孩子已陷入万丈深渊,他却浑然不觉,这有多可怕!
孩子呀,我们该如何挽救你呀!
教育叙事之你看,我的母鸡鞋
每天早上做操的时候,当音乐响起,音乐中传来:你看,你看,我的母鸡鞋时,孩子们总会很兴奋地把自己的脚伸到我的.面前来,让我看看他们漂亮的鞋子。
今天也不例外,在游戏中我看到有好几个宝宝的鞋子穿反了。当孩子游戏结束后,回教室我组织了孩子进行穿鞋子的活动,我拿出出两双鞋样,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看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说一双高兴,一双不高兴。我接着说:“为什么一双鞋高兴,一双鞋不高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发现一双鞋穿对了,攀攀在两边,小鞋高兴;一双鞋穿反 了,攀攀在一起,小鞋吵架了,小鞋不高兴。我们听一听小鞋朋友是怎么说的。”接着我开始念起了两只小鞋的儿歌:两只鞋子是一对朋友,穿错生气,噘嘴歪头,穿对微笑,点头拉手。使幼儿明确判断小鞋穿得对不对的办法是看看两只小鞋是点头还是歪头。
接下来就是孩子自己穿鞋,进行实践活动,谁愿意来穿一穿这双漂亮的鞋子呢?很多小朋友都跃跃欲试,我先请了几个平时穿鞋不容易穿错的宝宝,发现他们的确很能干,接着我又尝试让那几个平时很容易穿错鞋的孩子们穿鞋子,经过我的适当引导,发现个别原来很会穿错鞋子的孩子这次的表现非常不错。
最后,我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鞋子脱了再穿,看看会不会再让鞋子宝宝生气,这一次让我惊奇的发现,他们都会很快就穿好,而且都表现地很棒,没有让鞋子生气,吵架。()我打开录音机,放了那首歌,当孩子们听到那句:“你看,你看,我的母鸡鞋时”,他们一边把鞋子伸给我看,一边问我:“我的鞋子穿对了吗?他们没吵架!”
孩子们对自己的鞋子都非常喜欢,每次在做早操时都会展示自己的鞋子,今天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来帮助他们穿对鞋子。
托班的宝宝对左右是不分的, 所以要用生动的儿歌和形象的话语,如:“攀攀在两边”来帮助他们理解。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很有效地发现并认识到两只鞋子的不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帮助孩子有效地进行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我觉得以后可以利用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内容来对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练习,以此来加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有两只手,手能做很多事;
2、通过大手找小手,大手摸小手的活动,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
3、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举、转、握、藏”的意思。
活动准备:
指偶一个; 每人一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1、出示指偶,吸引幼儿注意,并用指偶的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叫丫丫,你们喜欢我吗?(指偶和幼儿握手)
2、说一说,做一做。
以指偶的口吻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在帮助我跳舞吗?原来是老师的大手在帮我,小朋友的小手也很能干,小手能够做什么呢?(引导幼儿学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3。学念儿歌(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做动作)。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藏―――起―――来!
4、找一找。
引出游戏“大手找小手”(可反复游戏数遍)可爱的小手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的大手要来找你们的小手摸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赶快放到腿上,好吗?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小手小脚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小手小脚
活动(一)我的小手真能干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本领
刚才我们用什么做游戏了?
你觉得小手能干吗?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吃饭、玩游戏、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总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戏
下面,我们再用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拍拍手,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引出游戏“找小手”:可爱的小手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的大手要来找你们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赶快放到腿上,好吗?
4、教师悄悄地走到幼儿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个幼儿的手,提醒他们尽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5、游戏反复进行。
一、现状分析:
班幼儿在原有幼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十名幼儿。由于他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刚入园时可能会在情绪上有一些波动。原有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由于寒假有的幼儿不来园,使得幼儿在自理能力和惯例方面没有得到发展。有朝鲜族幼儿两名,不太喜欢说话,其他幼儿语言交流也较少,动手能力在不同幼儿身上发展不同,以上情况有待于在新学期中进一步加强。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对《纲要》中各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时更新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教育思想,依据各领域目标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本学期,将在纲要》和《幼儿园课程》指导下,结合《纲要》中各领域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教育活动,准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语言领域,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中,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与伙伴交谈,倾听他人讲话,用完整话与他人交流等。社会领域中,敢于在活动中大胆的与伙伴交往,初步学习规则意识,懂得与伙伴合作和分享,做力所能及的事,爱自己的父母及周围人。科学领域中,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1和许多的关系简单的排序等,区域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学习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艺术领域中,能大胆地运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涂色、粘贴,学习画简单的单线条物体。健康领域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己穿脱衣服、鞋子,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
教育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认真搞好古诗文诵读和听读识字的教科研活动。
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分享及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都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
能背诵简短的儿歌、古诗文、会认读字、词、句子。
家长工作方面
采用家访的形式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家庭情况,大力宣传我园的特色及优势,教师的特长及经验,让家长放心地将幼儿送到幼儿园中。尽快稳定幼儿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介绍班内的教育教学开展情况,需要家长配合哪些方面,定期表扬班内进步较大的幼儿。季节交替,家长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通过家园联系的方式交流幼儿在园与在家的一些情况,形成家园共育。利用幼儿的早入园和晚离园的时间及时地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们介绍一些有关育儿知识、生理、心理、个性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家长写一些育儿心得,大家共同参考。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能按时送幼儿入园,家长能放心得去工作,幼儿缺勤率较高
班务工作方面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坚持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从幼儿的生活上,关心照顾幼儿。如:幼儿在饮水、进餐、午睡、入厕及体弱幼儿的照顾等。另一方面加强幼儿的惯例培养,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鞋、收拾玩具、活动区资料。定期召开班务会,对近期情况做分析、小结。
班在卫生、幼儿惯例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学期末力争争当优秀班集体。
3月份: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惯例。上好每一节教育活动。
4月份:进行墙饰互动评比及幼儿早操、律动评比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春游活动。
5月份:组织幼儿排练“六一”节目。
6月份:六一”汇报演出请家长及散居幼儿来园观看演出。
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及各项评比中获教师们好评。
有高质量的六一”节目内容,获家长及同行的好评。
上月情况分析:
幼儿通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逐渐适应新环境,分离焦虑 有所缓解,大部分幼儿情绪稳定。
本月重点工作:
1、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从中体会快乐。
2、培养宝宝独立做事的意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托班本月目标:
健康方面:
1、有初步的安全意识,能避开明显的不安全因素。
2、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在集体中生活和游戏。
语言方面:
1、能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会使用礼貌用语与不 同的人打招呼。
2、能安静地欣赏老师念儿歌、听故事。
科学方面:
尝试2以内听声音感知数名,按声音限数量。 社会方面:乐意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艺术方面:浓度用不同颜色的画笔画直线和曲线 环境材料:美工区:油画棒、白纸各种有色的纸。
音乐区:铃鼓、碰铃、响板等乐器。
娃娃家:提供能使幼儿练习用勺子的材料,如碗、盘、纸团等。
家长工作:1、请家长送幼儿园时能提醒孩子大声,有礼貌地向
老师问早、问好。
2、为幼儿创设自己做事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自己试一试,尽量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第二次招收托班幼儿。我班共有幼儿20名,男孩8名,女孩12名。由于这届幼儿年龄都很小,一来园,孩子有严重哭闹现象。
从家庭现象来看,家长年龄都较年轻,学历也较高,但是家长工作忙,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领。
从开学新生家访中来看,90%的幼儿在家中都是由老人,大人包办。孩子不会自己穿、脱衣服,大小便不会自理,有的甚至还要尿裤子,不会告知大人自己的需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使用小勺,都是大人包办。
在家中养成不良的进餐习惯,幼儿有的是边吃饭,边跑,有的是边玩,边喂着吃饭,把饭含在嘴里,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
幼儿在家中都有午睡的习惯。但是花样百出,有的要大人陪着睡,有的要含着奶嘴睡,有的喜欢抱着被子,咬着手帕睡。在家中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比较溺爱。同伴之间不会交往,不合群,有争夺玩具,打闹现象。
一、生活:
刚开学,孩子们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会与同伴交往。80%的孩子不能区分自己和幼儿园的物品,把别人玩具带回家。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也差,需要不断的培养卫生习惯,和独立进餐习惯,让幼儿学会使用小勺。能独立地处理大小便,会请大人帮助并能知道有大小便会告知大人。
二、运动:
由于幼儿年龄小,基本动作发展的不够协调,需要继续发展。能让幼儿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乐趣。能随意地活动身体。
三、学习:
由于大多数幼儿没上过托儿所,在家中教育又不重视。在认识方面能力差,动作不协调,害怕单独上下楼梯。只有个别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颜色和一些简单的图形,物体。幼儿口齿也不清,不愿意说话,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乡音重。
在艺术表现方面,有许多幼儿会在听到音乐时,作些相应的动作:如跳、扭动身体,拍手,笑等等动作。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幼儿对音乐不感兴趣,坐在那儿没有反应。在美术表现方面,是处于涂鸦阶段。
四、存在不足:
幼儿新入园,需尽快稳定情绪,使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孩子们年龄偏小,依赖性强,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个别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常离开集体。不知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同伴。
对个别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胆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
学期教育目标:
一、生活
1、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幼儿园。能亲近老师、阿姨、能随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乐意接受洗手、洗脸、洗澡、理发、剪指甲等日常清洁要求。
3、会用调羹进餐,会用杯子喝水,会安静入睡。学习如厕,有独立做事的愿望。
4、在老师提醒下懂得要爱护幼儿园的物品、玩具,能分清自己和幼儿园的东西,学着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
5、在老师提醒下,愿意按季节、活动量的大小,增减衣服,并学习穿、脱衣服的方法。
二、运动
1、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意识。
2、乐意参加走、爬、钻等基本动作,能坚持走完力所能及的短途路程。
3、能随意地活动身体,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乐趣。
4、尝试借助各种简单的器械和玩具来运动自己的身体,乐意参与收拾小型体育用具。
5、学习简单的模仿动作。
三、学习
1、乐意招呼熟识的人,会说早、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并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2、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的主要部分,并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
3、接触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物品,觉察其轻响、颜色、大小、多少等明显的不同。
4、认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物品。
5、乐意接触一些婴幼儿艺术作品,愿意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进行自由表达。
6、喜欢摆弄玩具、发响器具、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会跟着老师有兴趣地唱、跳、敲打、图画、撕贴、搓捏等。
7、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同伴的讲话,学说普通话。
8、愿意听老师念儿歌、学讲故事中的简短词句,爱看图书图片,喜欢跟老师一起看看、听听、讲讲。
四、游戏
1、乐意参加集体活动,逐步适应、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2、乐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和节日活动。
3、在集体活动时,初步知道要遵守集体规则,自己的行为,不影响大家。
4、喜欢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并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5、愿意参加音乐活动,喜欢听音乐和观看他人表演,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并学习简单的集体舞和音乐游戏。
托班教育教学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我班幼儿在原有幼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十名幼儿。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刚入园时可能会在情绪上有一些波动。原有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由于寒假有的幼儿不来园,使得幼儿在自理能力和常规方面没有得到发展。有朝鲜族幼儿两名,他们不太喜欢说话,其他幼儿语言交流也较少,动手能力在不同幼儿身上发展不同,以上情况有待于在新学期中进一步加强。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对《纲要》中各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思想,依据各领域目标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主要工作
措施
预期目标
在教育教
学方面
本学期,我们将在《纲要》和《幼儿园课程》的指导下,结合《纲要》中各领域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教育活动,准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语言领域,在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生活
活动中,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与伙伴交谈,倾听他人讲话,用完整话与他人交流等。社会领域中,敢于在活动中大胆的与伙伴交往,初步学习规则意识,懂得与伙伴合作和分享,做力所能及的事,爱自己的父母及周围人。在科学领域中,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1和许多的关系简单的排序等,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学习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艺术领域中,能大胆地运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涂色、粘贴,学习画简单的单线条物体。健康领域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己穿脱衣服、鞋子,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
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认真搞好古诗文诵读和听读识字的教科研活动。
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分享及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能背诵简短的儿歌、古诗文、会认读字、词、句子。
在家长工作方面
采用家访的形式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家庭情况,大力宣传我园的特色及优势,教师的特长及经验,让家长放心地将幼儿送到幼儿园中。尽快稳定幼儿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介绍班内的教育教学开展情况,需要家长配合哪些方面,定期表扬班内进步较大的幼儿。季节交替,家长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通过家园联系的方式交流幼儿在园与在家的一些情况,形成家园共育。利用幼儿的早入园和晚离园的时间及时地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们介绍一些有关育儿知识、生理、心理、个性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家长写一些育儿心得,大家共同参考。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能按时送幼儿入园,家长能放心得去工作,幼儿出勤率较高。
班务工作方面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坚持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从幼儿的生活上,关心照顾幼儿。如:幼儿在饮水、进餐、午睡、入厕及体弱幼儿的照顾等。另一方面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鞋、收拾玩具、活动区材料。定期召开班务会,对近期情况做分析、小结。
我班在卫生、幼儿常规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到学期末力争争当优秀班集体。
3月份: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上好每一节教育活动。
4月份:进行墙饰互动评比及幼儿早操、律动评比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春游活动。
5月份:组织幼儿排练“六一”节目。
6月份:“六一”汇报演出请家长及散居幼儿来园观看演出。
在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及各项评比中获教师们的好评。
有高质量的“六一”节目内容,获家长及同行的好评。
一、背景
托班是孩子第一次过团体生活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尤其重要。经过一学期的培养训练,孩子们的常规已初见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们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教师需要孩子们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来,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时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之间不是发出“咚、咚、咚”的敲击声,就是发出“吱、吱、吱”的摩擦声。并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们这样不爱护小椅子。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们这样貌,椅子很容易搞坏的,请小朋友们把小椅子搬起来走路”。可是还是有小朋友无动于衷,依旧把椅子拖着走,发出很大的噪声。
二、实录
一天,我们正在开展谈话活动:“我的好爸爸”,只听“啪”的一声,把教师和小朋友都吓了一跳。原先缪仁轩小朋友连人带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当时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训斥、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何不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呢?于是我煞有介事地说:“你们听谁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东找找西找找。接下来我告诉他们:“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张教师也听到教室里有哭声,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最终找到啦!你们猜是谁在哭?哦,原先是小椅子在哭,我问小椅子你为什么哭啊?它含着眼泪对我说,小朋友不爱护它,一会儿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会儿拎着它摇摇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块紫一块的。此刻小椅子还伤着呢。”此时小朋友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时机的继续说道:“此刻啊小椅子想离开托二班啦,不和托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样办呢?”小朋友开始着急了纷纷说到:“小椅子你别走,我们不拖你了,我们改正了,我们两只手搬椅子了……”此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将教师自创的一首《小椅子》儿歌下放给孩子,帮忙孩子掌握正确地搬椅子方法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请像张教师这样做
。”我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小椅子,我爱你。天天和你在一齐,两手搬,轻轻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学会了儿歌,这时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样貌,轻拿轻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时机巧用拟人化教育
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构成相应的良好习惯。如上头的例子经过对孩子实施拟人化的教育,让孩子体验到了进取情绪,为孩子创设了宽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比起向孩子们说教讲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养了他们的爱心与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许是件很微小的事情,可是却让我们的孩子明白了,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护和关爱,学着关心他人也同样重要。关心他人,需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样,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二)孩子模仿教师的言行
托班孩子的思维来自于实物和直观的形象,往往从事物的表面形象来认识事物,他们的思维要经过成人的启发诱导,在具体活动中才能逐步发展。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一天中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尽收眼底。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首先得让他们构成正确的概念,对不良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引导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概念,给他们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去模仿。正如着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幼儿园里托班的孩子仅有两岁半,此刻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人物关系少,所以班上的幼儿都是以“自我中心”的。家里玩具随意玩,孩子可独霸一方。而到了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呢?我在托班的体会如下:
一、图书、讲故事的魅力。幼儿对故事、儿歌会很快理解,我就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让幼儿从中学习分享,体会分享的欢乐。一次我讲故事《玩具一齐玩》,让幼儿学会讲:“大家一齐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幼儿要与小朋友一齐玩,不争抢玩具。在这个故事的延伸活动中,我让幼儿表演“小动物玩玩具”大家一齐玩,幼儿经过游戏后认识到一齐玩的欢乐,也体会到分享的初步感受。
二、游戏的乐趣。对幼小的孩子,最有效的力量就是游戏。我经常组织幼儿进行一些配合性强的游戏。如:一齐搭积木,让幼儿几人一齐搭建玩具,培养幼儿合作本事和体会分享的欢乐。又如绘画活动:我让幼儿在勾画好的轮廓内手拿油画棒,每人涂一个范围,互相配合一齐画好一个动物。
三、随机教育。我在日常活动中也注意随机教育幼儿,如:蚂蚁搬豆,让幼儿观察蚂蚁是怎样一齐把大豆子搬到自我窝里的。
四、与家长交流,共同熏陶。我在家长会和离园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里的生活
活动情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齐分享才能共同融洽。家长很配合我的工作,以至我班幼儿的分享本事较好。
以上是我在托班工作中的点滴感受,我利用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本事,增强幼儿分享意识。
孩子让我感动
对于园不久的托班幼儿来说,天最难熬的是上、午时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天午时快离园的时孩子们就嚷嚷,有时甚至哭闹,我明孩子们是想回家,想妈妈了。他们毕竟还小,喜怒哀都写在脸上,作为教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就用一些零食,棒棒糖来吸引孩子们。孩子们一个个高兴的就吱吱的小鸟,个个着嘴,伸着手,有的孩子嘴里还说:“教师真好。”;有的说:“教师妈妈。”;还有的说:“教师,我长大了买上东也给你”……多可爱的孩子,多纯洁的童心啊。一日上午,我照例在教室口迎天园的孩子。王琳涛看到我,伸手我怀抱扑来,转身跟妈妈说:“再见”。当我把她书包下时,她看着我说;“教师,我书包里有好吃的苹果。”我过说:“教师给你那里好不好,你饿的时教师给你好吗?”王琳涛连忙摇摇头说:“教师我们一齐吃,你一半我一半。我当时心头一热,不仅仅为孩子的行为感动,并且为孩子学会感恩而欣喜。感动自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原先我在孩子的心里是这么好的,很感动啊。
两岁小儿懂谦让
开学至今已有一个月了,多孩子经过这段时间集生活的学习,已渐渐喜欢上了幼儿园,教师感到很欣慰。别是活动中的一些懂事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的谦精神,着实教师感到意。
集活动之后,教师组织小朋友到户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感觉好极了,小朋友都十分喜欢玩,亮亮也不例。只见亮亮不急不躁、细心翼翼地走梯架,谨慎地坐下,确自我坐稳之后,才双手紧紧扶好,“吱溜”滑了下去。亮亮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后脸上绽出成功的喜悦,冲教师以会心的微。“简直是太可爱了,从这孩子身上就现出了良好的家教。”教师正这么想着,忽然眼前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在亮亮身后的小正宇飞快地跑亮亮,霸道地亮亮推到了身后,亮亮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教师,没有跟不懂事的弟弟计较,显得很有风。
天麒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他常常着他小的孩子。小时,他弟弟、妹妹来;洗手时,他弟妹们洗,嘴上常常挂着“我是哥哥”这句话,人听了忍俊不禁。
是的,孩子所生发出的亲社会行为表现—“谦”,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是家庭和社会整合教育的果。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孩子不光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影响,更大地受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性的影响。今后教师进取取得家长的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配一把心灵的钥匙
幼儿园里常会有一些个性十分突出的孩子,喜欢用自我特殊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想”。也所以常会有教师无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问题。
这学期,小一班有个“吃饭困难户”,每到吃饭时间就哭着要回家,任凭教师怎样哄、喂都不愿意张开小嘴巴,教师来向我倾诉烦恼。于是我在用餐的时候来到了小一班,看到这个叫宁宁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着小嘴巴,把饭碗推到了桌子中间。我走过去,蹲下身子问他:“怎样了不想吃饭吗”他看看我,点点头。我又问:“这么好吃的红烧肉,你不喜欢吗要怎样你才喜欢吃饭呢告诉教师好吗”又过了会儿,他小声地说:“我想喝水。”我赶紧倒来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最终张开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饭。而此后的每一天,饭前只要给他供给一点水,他都能很高兴地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有的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一句话就能打开一个结。关键是,有没有给孩子简便表达自我心声的机会,有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细腻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关怀,渴望用自我的方式引起成人的关注,哪怕是用极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于表现自我的手段。教师,应当是个多重主角,在孩子需要帮忙的时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关怀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抚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倾听。把自我当孩子,真正蹲下身来,会发现每个孩子那扇心灵的小窗都有一把独特的钥匙能够打开,只要有了那把钥匙,欢乐和惊喜就会随之涌来。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