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分苹果的故事读后感

分苹果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 来源:www.xuehanzi.net 发布时间:2024-02-19 20:40 类型:
«  »

1.分苹果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其中有两封信谈的都是一件事:分苹果。一封信是一个来自监狱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不料,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

从此,我学会了说谎。另一封信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

很好!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这两个故事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仔细思索,余味无穷。

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两个故事后,也讲了一个苹果的故事,前半部分与后一个故事相同。妈妈确定了分苹果的原则后,老大立即拿起工具在烈日下干了起来。

等到老大干完那块草坪的活,汗流满面地来到妈妈面前时,桌上只剩那个最小的苹果。两个弟弟正在妈妈身边乖顺地啃着又红又大的苹果。

老大哭叫着说:“说好的,谁干得好,谁吃大苹果。”妈妈怒斥道:“你的动机就不对,你干活只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老大争辩说:“可弟弟他并没有干活呀?”妈妈怒火冲天:“既然你这么会干,你为什么不替他们干了?”老大呜咽着无奈地离开,身后传来妈妈和弟弟的欢笑声。作者写完这个故事后评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以前中国的某个地方,但今天仍在延续。

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管理工作中,仔细品味分苹果的故事,琢磨其中的哲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教益的。

第一个故事,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绝不会是因为他在妈妈分苹果时的察言观色,因而编出了一个谎言。但是,由谎言而可以得到实惠,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并时时提醒他,谎言比真实更有效。这件事对他日后的行为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妈妈在一件小事上的不经意的做法,导致了孩子走入岐途,成为罪犯,这可能是这个妈妈或千千万万个妈妈绝对没有想到的。由此引出了一个命题:我们怎样看待真实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怎样对待不合自己心思的、也并不十分合理但却是有其真实意见的人。

在管理工作中肯定会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简单的处理或不得要领的批评,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给自己的工作造成阻力。第二个故事也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情:要得到什么须先付出什么,付出得多,得到的就多。

公平竞争,不附加任何人为的因素。这个孩子按他的要求,最先把草坪整理好,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他最希望得到的苹果。

过程简单,操作容易。这个孩子后来居身成功人士之列,在数十年后对此事细节记忆犹新,并说他感谢母亲,让他明白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

谁能说童年的这件事不是他世界观形成的基石呢。本着这样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他老老实实做人,尽心尽力做事,不偷懒、不取巧,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最终走进了白宫,成为著名人士。

也许我们会说,这没什么深奥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处理,我们的机制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鼓励实事求是,多劳多得,不附加其它的任何条件。

比如你是不是妈妈最疼爱的孩子,你是不是常得最好苹果,你是不是最会讨他的欢心,你是不是最会察言观色等等,除了用心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不必在其他方面花太多的心思,用更多的精力。其结果是:心理平衡,“认赌服输”;心气顺畅,绝不“红眼”。

曾有专家撰文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无责任现象深感忧虑。而分配不公、权钱交易、司法腐败、行贿受贿、渎职失职等导致的利益倾向正是无责任感产生的根源,而无责任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部门,好的机制可以培养、训练人们的责任感,使之对社会、对事业、对集体承担起自己的一分责任。应该说第二个故事最令人回味、也使人深思和震撼。

游戏的规则确定了,也就是说制度有了。但制度在权威(也就是妈妈)面前不堪一击。

如果对规则、制度视同儿戏,惟我独尊,对事物发展秩序的破坏和对个人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的杀伤力是难以估量的。作为“老大”,他从此事得到的“教训”是:凡事不可以当真,坚持真理便是“白痴”,作为“弟弟”。

他从此事得到的启发是:只要讨好“妈妈”,把“妈妈”哄转,就有好果子吃,完全没有必要到大太阳地里去流血流汗。作为旁观者,会因为这件事的价值导向从而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准则产生叛离或怀疑,渐渐形成干的不如看的,看的。

2.任务驱动型作文"三位母的分苹果”的范文

每个人刚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可当人们逐渐长大后,有些人成为政客、商人、科学家、工程师;而有些人却沦落为流浪汉、吸毒者、变态狂、杀人犯……

美国一名着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着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

“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同样是分苹果,一位母亲让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从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渊;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努力的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母亲推动摇篮的手,既可能推动孩子成才,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孩子埋下了堕落的种子

3.半个苹果的爱的具体内容和读后感

他们住在一个大院,他比她大两岁。小时候,物质还很匮乏,孩子们是没有零食可吃的。她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他兴冲冲地把她喊到院子里的老榆树下,神秘地掏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那清新的果香立刻把她迷住了,她忍不住直咽唾沫。他回厨房拿了菜刀把苹果一分为二,她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那一半吃光了,眼巴巴地看着他手上还剩下的一小块,他犹豫了一下,就递给了她。吃完她才知道,这是他家有亲戚来访,才极难得分到的。后来,再有什么好吃的,他都会分给她一半,嘴馋的她吃完自己的那份,还会嚷着要他那一份,他总是笑笑,骂一声小馋猫,就给了她。

情窦初开的时候,他们顺理成章地恋爱了。高三那年他考上了大学,费用却让他犹豫起来。她知道了,第二天就捧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这些钱里,有历年来的压岁钱,有省下的零花钱,也有假期里勤工俭学赚下的工钱。大学期间,他所有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他和她两个人赚来的。为了省钱,他没回过一趟家,两人之间惟一的一次见面只有三个小时,她坐十个小时火车来看他,只能在他的城市停留半天再赶回去,他去接她,坐的那趟车偏偏坏了,等赶到,她已经在冰天雪地里站了近两个小时,他们就手拉着手在候车室里坐了三个小时。

工作后他们就结婚了,和所有刚成家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的经济条件也很拮据,但日子却过得其乐融融。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他们就手拉着手出去,买几个梨或几个苹果回来,还是秉承着小时候的习惯,他削皮,再一分为二,给她的那一半,必定要大上很多,一个吃下去不够,情愿再削另一个。她有朋友来玩,看见了,半笑半戏谑地说:“不会一人一个啊,又不是办家家酒。”他笑笑,不吭声,她则略有点不好意思地接一句:“习惯了。”

他的事业开始时并不顺利,负责的项目进行到一半时被投资方抽走资金,母亲中风病危在床,那些日子他焦头烂额,长了满嘴的大燎泡。她不说什么,母亲那里,天天由她单位、医院两头扑腾着照顾料理,晚上回家,静静地给他泡杯茶,陪他在沙发上坐一会儿。茶喝完了,她起身削一个苹果,分为大小两半,稍大的那一半,递给他。每到这时,他苦涩的眼睛里,总会掠过一丝光亮来。等熬过他的低谷期,母亲也恢复了健康,她瘦掉了一大圈,一米六五的身高只剩下不到九十斤。她那时年轻,也没觉得吃苦,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就慢慢踏上了坦途。他利用失意的那两年去进修,重新在单位被重用,一口气做了好几个出色的工程,职务也提升了好几级。位高权重后,要面对很多东西,但是,从来没有什么闲言碎语传到她耳朵里来。应酬自然是免不了的,但他晚上从来都在11点之前回家,回到家,依旧她帮他泡杯茶,他削一个苹果,一分为二,吃完睡觉。

生活每天都在重复着,上班下班做饭洗衣接孩子,他们是最真实的柴米夫妻,平静而没有任何波澜。茶几上,永远都有一果篮苹果散发着清香。

有次她在网上看到一篇调侃性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女子从小到大对理想丈夫的描述:四岁的时候,她希望如果有一个苹果,将来的丈夫能分一大半给她,中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衡量尺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到了抛物线的尾端,所有不切实际的奢望都烟消云散,她的愿望仍然是,如果有一个苹果,丈夫能分一大半给她。

她微微笑了,她是幸运的吧,从小到大,她从他手里接过的,都是大半个苹果。而这半个苹果里,传递着的是他们一生一世的情缘.

4.苹果的故事作文

[苹果的故事作文]

桌上放着一只红彤彤的苹果却被咬了一口,是谁咬的,为什么咬了一口又放下了、、、、、、原来是妈妈吃了一口就舍不得吃了,她想“明明在学校上了一天课,怪累的,干脆留给他吃吧,苹果的故事作文。”于是,妈妈放下了苹果,留给放学回来的儿子吃。自己喝起白开水解署,电扇也没开。准备儿子回来后,开着解解凉,而自己却一分一豪地节约着,生怕浪费了丁点儿。 下午,明明回来了,累得满头是汗,妈妈心痛地看着,便叫儿子吃苹果,然后忙打风扇。明明发现了苹果的缺口便问;“妈妈,这苹果谁咬了一口?”妈妈心酸地说;“因为妈妈想到了明明,上学一天很辛苦,需要补充营养?所以留下了。”明明继续问;“妈妈工作了一天,也很辛苦为什么不补充营养?”妈妈欣慰的泪水流了下来,她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是孩子,正在长身体不吃水果怎么行,妈妈是大人挺得住的,少吃点没关系,而且我现在减肥呢,小学六年级作文《苹果的故事作文》。”明明没有再问,他懂得妈妈的用心良苦。妈妈瘦得只剩几根骨头,为何又要减肥呢。她只是舍不得自己吃,想让我多吃些,才说自己在减肥。 明明没有吃苹果了,他拿刀将它一分为二,一半给妈妈一半给自己。妈妈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明明笑着说;“妈妈,我俩一块吃,一起补充营养,别减肥了。” 他俩相视而笑,不约而同地咬起红苹果,有说有笑,十分幸福。苹果的故事作文500字小学生作文(/)

5.分苹果的故事里面的几道问题

1.答:中心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它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起到了总起句的作用。

2.答:罪犯的母亲告诉孩子们要懂得想到别人,并把苹果给了嘴上说想要小苹果的罪犯,结果罪犯从此学会了说谎,并且愈演愈烈;白宫著名人士的母亲让孩子们要用竞赛的方法争夺苹果,并在最后把苹果给了取得第一的他,结果让他懂得了要得到自己梦想的东西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3.答:“推动摇篮的手”其实就是指母亲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给孩子上人生的第一堂课,孩子以后的表现,人格发展的方向等全都取决于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这段文字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阐明了母亲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作用。

4.答:假如我是一位母亲的话,我会选择和白宫著名人士的母亲一样,从侧面教导孩子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我们所获得的任何回报都是以付诸努力为前提的,从而让我的孩子做一个诚实勤奋的人。

这是我做出的答案 可能不完全标准

希望能帮到你吧

打错字了是“第一任教师”……不是“第一人”啊

分苹果的故事读后感

扩展阅读:

1、《艾青诗选》高中读后感大全(6篇)3-12-68

2、九年级读《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4篇)1-2-41

3、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4篇)2-17-81

4、《城南旧事》关于读后感200字(5篇)2-17-49

5、经典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000字(3篇)4-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