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节,我过的非高兴,过节这几天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玩的也非常开心。
这几天妈妈带我去了许多地方,有五四广场、海底世界……,其中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青岛市图书馆。五月四日上午十点多钟,妈妈带我乘座33路公交车来到了位于山东路和延吉路交界的青岛市图书馆,刚一下车,我便被眼前的一座平顶的巨大建筑物惊呆了,啊!这就是青岛市图书馆,它比我想象的要大多了,我想这么大一个图书馆,里面肯定象我家附近的书城一样有许多人,有很多书。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随着妈妈走进了图书馆,一进大门便看到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布局指示图,他将整个馆内图书的存放位置介绍的清清楚楚,旁边是自动存包处。我们将包存好后边根据指示来到了图书借阅大厅,进了大厅我发现这里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里面虽然人很多但非常宁静,大家各自静悄悄的专心阅读着自己借阅的图书。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将我需要的书名告诉了图书馆的阿姨,阿姨很快就通过电脑查找到了我所要图书,随后我抱着借来的图书跟着妈妈来到了阅览室,找到位置坐下学着大人的样子,静静的阅读起了图书。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2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看了我借来7、8本图书。
这时妈妈悄悄的对我说要带我回家吃饭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随着妈妈离开了图书馆。在回家的路上,我恳求妈妈答应我以后要常常带我来图书馆看书。
今天我的收获很大,从书本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天是我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天。
可以参考一下:今天,是舅舅的生日。
早上,外婆煮了两个鸡蛋给舅舅吃。外婆拿着鸡蛋从舅舅的头到脚摸了一遍,一边摸一边说:“吃个蛋脱个难,吃了没灾没难。”
我们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我们吃完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对舅舅说:“舅舅,吃蛋糕啦!”舅舅见我这么着急,笑着说:“别急,十点钟再吃。”
好不容易才等到十点钟,舅舅准时拿出蛋糕。我和浩浩高兴得像小鸟一样飞奔而去。
我打开蛋糕,看见蛋糕真特别,蛋糕是椭圆形的,蛋糕中间有一个超人正在踢足球,蛋糕中间还插着一个写着“生日快乐”的牌子。我们把蜡烛一根一根的插在蛋糕上,点着火,火苗红红的,闪闪发光。
我们每人给舅舅许了一个愿望。我祝舅舅找个好老婆。
浩浩祝舅舅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的愿望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唱生日歌了,舅舅说:“谁唱的好谁就分多一点蛋糕。”我们听了越长越大声。
唱完了,舅舅一口气就把蜡烛吹灭了。舅舅把蛋糕分成几分,每人一份,我们都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浩浩真是小馋猫,吃的满脸都是。
大家看了又哈哈大笑起来。 舅舅的生日真有意思。
最近,我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后,感到非常激动,心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汉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了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台湾“光复”不久,台湾教师为了让孩子们认识祖国汉字,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们;而且还在礼堂里看到中国历代伟人像,这使我感受到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厚情谊,对民族的强烈精神,这一颗颗火热而真挚的心也使我融入到了他们那种认真学习的气氛中。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我们学习时的情况:生活在乡村里的孩子们上课时认真地听讲,而我们上课时却东张西望、开小差、搞小动作,不仅使其它同学听不了课,还影响老师讲课。乡村里的孩子们在读书时,是认真而高声地朗读,而我们却无精打彩地朗读书。
在乡村里的孩子们只有简陋的小教室,而我们却在一间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而且我们的老师还利用电脑,使我们能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同样是学习,虽然我们拥有更好的教材,但为什么乡村里的孩子们却对学习怎么认真、积极呢?难道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吗?不是,只要同学们对学习有一种新看法,认为它是一样能使我们快乐、富有情感的事物,那我们也会像乡村里的孩子们一样,和学习结为好朋友。
课文中的台湾教师和孩子们的那种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我非常感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学习精神。 夜静了,窗外一阵阵微风拂过,天空中繁星闪耀,让人身心放松。
在这样寂静的夜晚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因为《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里那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普通的话语,让我心弦震动不停。
虽然“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一句极其简单的话,谁不会说呢?但是,我想问一下,你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去读的吗?是怀着崇高的敬意去读的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所蕴含的感情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如果说海洋是最深厚的,那他们对祖国的情意更深厚,如果说海浪是最强烈的,那他们的民族精神比海浪更强烈;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在台湾“光复”以后,本课文的作者在台湾找到了在轮船上的工作。 有次,轮船停在了台湾的高雄港口。
作者不去市区,而选择了走向郊外,作者在郊外不知道走了有多远,发现了一所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作者走进校园,显然很安静,他走近一间教室,走到窗外,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教室正在教孩子学习文字。
他在黑板上很吃力地写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接着,他又用不太标准的国语一遍又一遍地读。
我被着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他从后门走进教室,坐在最后的一排,根着老师一起大声地读着。
最后,老师和同学非得要带作者去他们学校的小礼堂去参观。 到了后,老师对作者说:“这里,以前是画着日本人的画,现在‘光复’后,就挂上中国人的画。”
作者听后在墙壁上看了看画,上面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作者在那一瞬间,眼眶不觉湿润了。
我想在作者心里,这个郊外里的乡村学校永远在他心里或者在中国人的心里,永远都是一片神圣的学校和礼堂或者是神圣的土地。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