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生活 顺其自然
生活就是这样,富有多姿的变化而充满生机。面对着淘气活泼生活的关键 就在于你我的心态。
面对我们有心去做的事时,抛开一切可能性失败的杂念,鼓起信心,信自己 用心经营。
生活有时会和你玩起迷藏,让你感到命运弄人,但正如普希金所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悲愤的你或许会像王勃一样高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但也请你冷静下来,以诗意的心去稀释生活无意带来的创伤。慢慢的学会淡定自若的看潮起潮落,亦会发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生活有时会变的善解人意——在你无心之时带来个惊喜…………生命阶段中总会有人遇到生活如此的赏赐,也有些人因为生活此时的不公与对自己的吝啬感到不满。而实际呢?生活也许就想在下一秒把幸运赐予你,可你正生气呢,连有心地伸出迎接的双手都不去做了。
生活是面多棱镜,反射七彩光。对于那些亮色,你我自然喜欢的不得了,而对于那些冷色,也大可不必灰心失意。我们需要做个有心人,用心来生活,顺其自然。
当你坦然地转向生活时,它正向你微笑。
说起“狼爸”,就会想到“虎妈”。
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来宣扬其理念,书中讲述自己如何严格教导两个女儿,并称以强迫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管教方式远胜西方的散放式教育。 虎妈狼爸,分别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成功”地推广了“打是疼骂是爱”的教育理念。
这两位的教育理念相似,“卖点”也如出一辙:狼爸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的三个孩子都进了北大;虎妈,之所以能出书、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也是因为她的孩子上了耶鲁大学。假如孩子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功”,他们还会这么“理直气壮”地坚持棍棒教育吗? 虎妈狼爸所依仗的,乃是自己孩子取得了一般人所认同的“成功”。
而事实上,进了北大也好,进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也罢,都不代表孩子就是优秀和健康的.不代表他们就是成功的典范,更不能说明他们就一定能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什么是教育的成功?考上名校就等于成功吗?名校也有孩子自杀、被迫退学、迷惘彷徨,也有人毕业后一事无成。
可以说,不管进什么名校,都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虎妈狼爸的教育能够让孩子进入这个阶段,但对其未来,又将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模仿他们的人,又会在棍棒之下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人对“虎妈狼爸式”教育趋之若鹜,说明社会的“成功”崇拜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中。
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他们的幸福感,唯一认定的就是“成功”,即考上名校。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家长心中的好孩子,头上戴上了名校光环的孩子才是他们想要的,才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虎妈狼爸式”教育得到认可的根本原因。
"人在世上一遭,你晓得好比什么?……就好比一个人独身走夜路。路呢,并不是好好的一条到底,有许多岔口。上错一条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走了一夜,天亮了,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清楚楚:走的是哪一条路,到的是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上了岔口,如果不是上这个岔口,而是上那个岔口,路就好的多了,目的地也光明得多,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不可以回头了。米尼听到这里,就问:有没有什么窍门呢?小芳爸爸说:窍门没有,但我这个过来人,倒有两条经验,可以交代给你。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 ————王安忆 《米尼》这是在姜丰博客里看到的一段她摘录王安忆小说《米尼》中的一段话,并发表了她的读书心得。小说没看过,这段话倒引发了我的兴趣,顺其自然和当机立断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对待种种人生困惑的两种选择和两种态度,何时?何事?何故?做何选择,并非那么简单,拿捏得准,同样需要智慧和策略。很多人遇事都爱说顺其自然,这种思想源于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产生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不强求、不拧巴、不较劲、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规律性、自然性、自由发展,顺应顺势。但是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做为,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同样,当机立断也是智慧之光的显现。古今许多故事都揭示出一种谋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遇事“当断不断”,犹豫不决,就会贻误时机,进而“反受其乱”。所谓果断,是指把经过认真思考的决策迅速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付之做为。果断,说明了决策者思维专一、反映敏锐,瞅准机会,立马决断,其中对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对经验的综合和运用,对未来的估计和推测,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并形成明确的指令。当然,果断决不是草率,更不是鲁莽。草率和鲁莽是愚昧无知和粗心大意,而果断则是对信息作了充分加工、深思熟虑作出的十分迅速准确的短、平、快式的反应。两种思维方式,都有其抉择的理由。有些事临到紧急关头时,没有当机立断,可能丧失良机,患得患失,优柔寡断,耽搁事情,后悔莫及。当机立断很容易把握住机会。有些事真要缓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欲速则不达,急了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在“顺”的过程中,可能会转机,柳岸花明,塞翁失马。只有那些能够当机立断,勇于担负起责任的智者,对于任何危急的局面,都能应付自如。
人生在世,总有需要立即应付的困难和棘手的问题,首先对问题有个清醒的判断,各种条件下分别是什么情况,哪种情况是有利的,它的基本走向。要做到这一点,决策者必须有迅速作出判定的能力和选择的能力;有敢于对事情后果负责的勇气和魄力。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着各种侵袭而来的烦扰,往往不知所措。此时,一个是犹豫,另一个就是后悔。犹豫与后悔是人生的两个纠结,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无意识地,顺其自然,等到我们觉察到犹豫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时候,多半已经为时已晚。有位哲学家临终时有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就是: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回到前边王安忆小说的那段话,即是:走夜路走岔口,尽量避免走错,没有意识到错就走下去,发现错了立马纠错,最后走完发现错了也不后悔,引以为戒。姜丰说得对,拿不准的时候顺其自然;拿得准的时候当机立断;当机立断错了再顺其自然。..
《践行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 以和谐理论为指导,践行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积极营造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班级管理氛围,创建能够充分体现出协调、均衡、有序发展态势的和谐班级是解决班级管理中不和的问题的重要策略。
这种看似无为,实际大有作为的策略,的确是班级管理的轻松之道、快乐之道、和谐之道。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无为”的最高法则。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简而言之就是努力实行“不管、“不教”、“不言”的“三不”策略。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适度适中,努力处理好“管”和“理”的关系,把握好“教”和“育”的分寸,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
1 “不管” 所谓“不管”即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管”和“理”的关系,尽量少管多理、理而不管、甚至“不理不管”。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常常感觉工作繁琐劳累,那是因为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当作了保姆或行政领导,将自己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客体。
干涉多、灌输多、管束多,学生自我表现空间狭小有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潜能完全被束缚局限。
班主任只‘管’不‘理’,没有‘调理’意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落后,老想着办法‘管’学生”,结果是越管越乱,越管越累,越管学生越无措越无能越反感。如果我们懂得了多理少管,理而不管的无为之道,一切都会理而顺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的效益。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少管多理、理而不管的原则,可以防止我们犯主观臆断的错误,有利于形成班级管理的自由自主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治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最主要是要真正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于班级活动,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放心的让学生去做事,教师只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引导、梳理和善后工作。
在班级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体,教师尽量不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更不要成为活动的中心。班主任的最高境界不是与学生如影随形,亲密无间,而是应当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活动的空间。
在学生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尽量做学生的参谋和导师,让学生只在必要时向你寻求必要的帮助,而决不过多的指导、干涉和管束,让学生自信自在的自理自治,并因此而获得成就感,得到锻炼和成长。 2 “不教” 所谓“不教”即把握好教育中“教”和“育”的分寸,重培育轻说教,尽量做到育而不教。
“懂道理,善说教”是我们教师的特长,“教书育人” 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于是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往往会不遗余力地、甚至苦口婆心地步步紧逼,可是学生往往左耳进右耳出,实际效果甚微。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老师过于性急,不愿退守,不愿把“余地”或“空白”留给学生的缘故。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本能的抵触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教导。
所以不管是常规的班会还是教育违规的学生,一定要少说教,多感染;少唠叨,多忠告;大道理不说,空道理不说;学生听不进去的时候不说,学生知道的事理不说;学生知错有悔意时不说。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教在表,育在本。教书就是教学生知识教学生道理,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力品质和道德情操。
所以教育之法应“重育轻教”,重视习惯的养成、情感的陶冶、感受的积累、观念的形成,育人必须重视顿悟和直觉,讲究深层次的塑造。所谓“道理(下转第202页)(上接第176页)不外求”、“行不言之教”体现的就是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几乎所有教师都懂得“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言传”就是侧重在教导、说服,“身教”就是侧重在垂范、熏陶,就是“不教”。
这里,教师人格的魅力、学识修养和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感召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
以“不教之教”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去体会教师的教育,真正从内心有所感悟、感染和感化,便可以将外在的行为规范的教育正在转化为内在的性格思想的陶冶。 3 “不言” 所谓“不言”主要是指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教育管理手段。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必须谨慎运用,尽量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扬和批评都要“慎言”或“不言”。 所谓“慎言”,就是要求班主任在表扬和批评时要三思而后言。
对于先进者的表扬要慎重,对于后进生的批评更要慎重,而且表扬和批评要相互渗透配合,表扬应当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批评则必须包含真诚的关爱和期待。一直以来,班主任都常常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表扬往往总与树为榜样的优秀生相伴,而批评几乎就成了那些作为警戒标本的后进生的专利,后者即使偶尔得到表扬和赞扬也往往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有所转化”、“有所进步”所得。
我们决不能这样给学生带上明显的先进后进的标记,更不能让表扬和批评几乎泾渭分明的被分配和隔离。我们对于那些。
不会变的是坚持
“站在十字路口前没有人会告诉你是往左还是往右,当真正面对时只有自己才会让自己发光。”妈妈的话我一直记在脑海中,一直到……
没有人会告诉你怎样去坚持去努力,你只有靠自己才行。
以前我只知道去想可没有去努力去坚持,可是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我以前的观念。
放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黄山一趟说是去体验什么叫做坚持。我刚开始觉的老妈这样做是多此一举,就没太在意。
可是到了黄山的角下时我就有一种想临阵脱逃的感觉,看着那高大挺拔的黄山这种感觉更深了。我不想走上去,我看着有些人都是坐缆车上去的。于是我也跟妈妈要求坐缆车上去。可是妈妈一口拒绝,我以为是妈妈小气。气呼呼的一骨碌的向上冲,等我爬到山顶时看着山下的风景惊讶的张大嘴巴。
妈妈来到我身边好笑的看着我的样子说:“怎样知道了吗?我为什么不让你坐缆车了吧?!”我疑惑的看着妈妈想从她那得到答案。
妈妈笑了笑说:“每个人只知道享受这一时的欢快可没想远久的利益,你看看你在自己走上来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很好看的美景啊!”我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对啊!想想妈妈的话好像没有错。看着这眼前的美景突然想高歌一曲。我终于明白诗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的感觉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是坐缆车的,我还是不明白妈妈的用意。妈妈看了我说:“来时和去时的感觉和风景是不一样的。来时你不坚持就看不见你眼前的美景。”对啊!没错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同时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
“无数的艰难无数的险阻,构成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岔口教会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却又见另一峰;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的付出。用真心面对每一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挫折。在坚持中学会努力;在坚持中学会依赖;在坚持中学会执着。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