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瓦特的故事读后感

瓦特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 来源:www.xuehanzi.net 发布时间:2024-02-04 20:40 类型:
«  »

1.读完了呀瓦特发明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

今天,我读了《科学家瓦特的故事》。这本书告诉我们瓦特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的他喜欢把玩具拆了又重新装起来,他还很好学。有一次,瓦特在厨房看奶奶做饭,他发现正在沸腾的水让壶盖一会儿揭开,一会儿又盖上。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利用这个原理,他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要勤奋好学,还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它给我的启迪是: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两件宝,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大国崛起观后感(共12集)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复兴之路》上的三个陷阱 第一.《复兴之路》华丽、快捷,但“营养”不全。《复兴之路》和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一样,都属于电视快餐文化的一种,能够满足部分观众概略了解历史和古代思想家作品的要求,就如同你参加“欧洲七国十日游”可以看到一些经典名胜,但走马观花一番下来你对七国究竟能了解多少呢? 第二.《复兴之路》既然是电视政论片,就可以欣赏、赞同,也可以质疑、反驳。

《复兴之路》应该是探讨中华腾飞百花园中的一枝花,而不是盖棺定论的一颗钉子;中华民族自由独立思考是复兴的前提。 第三.《复兴之路》对近代历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但由此推论未来却并不可取。

中华历史上汉、唐、明、清等王朝都辉煌过,如果总结从建国到辉煌的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话,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所以,《复兴之路》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激发全体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探求中华腾飞的正确道路,而不是划定一条道路。

3.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读后感

这是沃尔夫.埃布鲁赫与维尔纳.霍尔茨瓦特共同创作的一个关于小鼹鼠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故事。

绘本的封面是一只顶着便便的生气的小鼹鼠,翻开来,还有一个小封面,在它的书名下面还写着这本书献给会自己到厕所‘嗯嗯’的小朋友,接着一段可爱又有趣的故事开始了小鼹鼠刚从地里钻出来就碰上了倒霉的事情,不知道谁把便便嗯嗯在它上了,小鼹鼠火冒三丈,却不知道是谁的杰作,于是顶着物证开始寻找作案者,它拜访了鸽子、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和猪先生,可是他们都说这不是他们的嗯嗯,并且一一出示了自己的证据,的确是和小鼹鼠头上顶着的嗯嗯不同。正当小鼹鼠左右为难的时候,两位专家出现了两只苍蝇,在他们的帮助下,小鼹鼠终于弄清楚究竟是谁在它头上嗯嗯了,并且小鼹鼠在最后还使了一下坏,在作案者头上嗯嗯了一下,然后赶紧钻回它的洞里去了。

每个看到最后的人应该都会为小鼹鼠这个小小的报复行为会心一笑,因为这实在是只很可爱的小鼹鼠。这个绘本的故事很有意思,插图也很可爱。

读完全本,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里涵盖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平时我们对嗯嗯不会过多的对幼儿进行什么教育,可是这本绘本却从另一个角度带我们认识了许多嗯嗯,看完你会发现原来很多嗯嗯你原来还真的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

另外,作为一本幼儿绘本,尤其是针对小班幼儿的绘本来说,除了让他们认识不同动物的嗯嗯外,还让幼儿知道了很多关于卫生的小知识。除此之外,这个绘本生动有趣的语言也是幼儿可以模仿学习的一点,幼儿可以学一学小鼹鼠的各种表情以及它的话语,简单有重复的语句也很适合小班幼儿。

我是很快乐地阅读完这个绘本的,看完之后我又迫不及待地给幼儿讲了这个故事,和我一样的反应,从看见第一页小鼹鼠头上的嗯嗯开始,他们就觉得很开心很有意思,对于小鼹鼠寻找作案者的过程,幼儿也很积极地参与其中,很认真地看了每个动物的嗯嗯,学了学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看到一些很有趣的地方时,孩子们会哈哈大笑。整个阅读过程幼儿都很享受,快乐得与小鼹鼠一起经历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我想这就是让孩子阅读的重点,快乐的享受阅读,在短小有趣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小知识、小启发。好的绘本的意义就在于让幼儿喜欢书、喜欢翻阅,喜欢去看那些有趣的图片,即使不认识字,但是能根据图片来说一说自己理解的故事,只要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是幼儿愿意去尝试的,那么这个绘本就是成功的。

我希望自己是个引导者,多发现好的绘本,给幼儿更多快乐的阅读经验。

4.提倡简约,反对浪费,500字左右作文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

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

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

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

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

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

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瓦特的故事读后感

扩展阅读:

1、《艾青诗选》高中读后感大全(6篇)3-12-68

2、九年级读《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4篇)1-2-41

3、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4篇)2-17-81

4、《城南旧事》关于读后感200字(5篇)2-17-49

5、经典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000字(3篇)4-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