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王奶奶也早早地起了床。
她一边叠被一边想:“啊,今天是母亲节,我总算盼到了这一天。小女儿会怎么给我过节日呢?给我买件衣服?去公园玩?出去吃大餐?大女儿知道我最想去西湖了…… 于是,她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孙女拉着自己的手,和女儿一起,在西湖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她越想心里越东,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王奶奶还特意换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花衣服,蓝裤子,把头发梳整齐,用发夹夹住。嘿这样一换,好像真的比平时年轻了十几岁呢!她把屋子里收拾干净,扫了扫地,擦了擦桌、柜,又拖拖地板。
最后,还都换上了新的碗、筷和勺,洗得非常干净,都可以当镜子了。 一眨眼,就到了下午,正当王奶奶准备休息一下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入了王奶奶耳中。
她兴冲冲地拿起电话,果然是小女儿。 “喂?” “喂,妈,晚上做些好吃的,等会儿我们去给您过‘母亲节’!” “好!” 说着,放下了电话。
王奶奶有点儿不高兴了,但她又想:哎,不就是做一顿饭吗,等一下不是还要去玩吗? 于是,王奶奶把衣服换下,穿上了朴素的灰色外套和黑色裤子,系上围裙,准备烧菜了。这时,电话铃声再一次的响起,是大女儿打来的。
她冷淡地说:“妈,晚上我们要来吃饭,别忘了烧鲫鱼,咱们小宝最喜欢吃红烧鲫鱼。”王奶奶渐渐放弃了早上的憧憬,感到有点儿痛心。
当王奶奶满头大汗地把鲫鱼买回来时,二女儿的电话让她彻底绝望了。因为二女儿不说晚饭了,而是让王奶奶把屋子弄干净些。
“今天可是母亲节呀,为什么会这样?”王奶奶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不一会儿,她的女儿们和孙女们陆陆续续地来了。
她们一进门,也不帮王奶奶洗菜、烧菜,而在那里看电视。王奶奶一个人在厨房做菜做饭,一不留神,菜油溅到了王奶奶的手上,她叫小女儿来帮忙。
只见小女儿很不情愿地拿了张纸,一边给王奶奶擦油渍,一边嘀咕道:“真是多事,这么不小心!”看到自己的女儿说出这种的话,王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水。 大家吃完了饭后,说了声“走了”,家里又只剩下王奶奶一人。
母亲节的晚上,只有王奶奶一人还在那儿收拾碗筷、擦桌子…… 听起来好像是孩子要孝顺母亲,其实只不过是去母亲家蹭饭,可是母亲只要听到孩子会来就会很欣慰,所以说母爱是伟大的。 今天是母亲节,一个老太太正在家里忙活着,不时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脚似乎比以前更弯了,腰也更驼了,几道深深的皱纹印在了额头上,显得特别苍老。
“丁零零--”清脆的电话铃响起来了,老太太拿起话筒,里面传来女儿的声音:‘妈,晚上做些好吃的,我们去给您过‘母亲节’。”老太太一愣,不知所措,旁边的小猫也为老太太感到难过。
这一幕真令人生气,难道过母亲节就是为了吃顿美餐?曾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小乌鸦幼年时受过妈妈的抚养,等妈妈老后,不能找食物吃了,已经成年的小乌鸦就把找到的食物喂给妈妈吃。这就是“乌鸦反哺”,也是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是啊,连小乌鸦都知道感恩,我们就不知道吗?更何况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要懂得知恩图报。在母亲节那天常回家看看,为妈妈做一些事情,来感恩母亲对我们的关怀与照顾。
所以,等到下一个母亲节,为妈妈送一束鲜花,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试题答案:(1)漫画说明电话那头的儿子对妈妈没有孝心。
因为他没有做到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说是给妈妈过节日,实际上是变相地给妈妈增添过多的麻烦与负担。
(2)从老妈妈接到电话后那惊讶与忧郁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的心情一定很伤心。假如是我,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打电话祝妈妈节日快乐,不要太劳累了,注意自己的身体,并说明自己一定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来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
(3)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做一张节日贺卡,祝妈妈节日快乐;帮助妈妈做些家务等等。(只要是体现对妈妈的孝敬即可。)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 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
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
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
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
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 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
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 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
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
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
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夫孝,始于事亲也。
先总论 世间一切人、应须行孝道者、因各有父母生养鞠育之劬劳也。
其始以至成就人财、非一二人、教育指导、而能资其树立焉。盖此等之人、安非恩人乎。
然一人既有许多恩人。人人亦然、人类既多、其各恩人更多矣。
欲周至酬报、是事甚难。简单提要、仅择恩义最重大者、唯父母尔。
故父母不得不申管见、说酬报应分之事也。盖人类虽多有贵贱差别不等、父母乳哺养育之恩、各各所不能逾、余恩则不得同俦也。
父母若能尽心孝顺、余皆例知可也。遵行古圣制规、奉养父母。
方不失人伦之理。在世堪为人范、而永古流芳、都由是也。
今表普通家庭为人应分之事、梗概如次。 一顺情 宇宙万有之中、唯人情为最重要之关系。
无论老幼男女、个人各有情想趋向旨趣。是为酬恩行孝者、当观察父母心中希想念头。
该一一顺行不可违背。父母若欢喜衣服、或需要物件、口头食物等。
为子者、尽与奉给、罔使乏少。父母若乐善好施、子不得爱惜(自己须省父母应顺)钱财、亦不得露悭吝之意。
坦坦然就父母之心情、慷慨欢喜同之为善。父母若望家庭发达门楣添彩、闾里贤才等、为子当依父母心术、悉次禀教顺情专业进趣、努力精进以至克实。
释父母之悬念也。或有等父母、仅顾身后之事(寿衣棺才坟墓)、理当预构备之。
苟其父母不甚清正、而有缺点处。子不得过分逆谏。
自当尽子之道、循循伏从(尧母弟象)。方为孝焉。
二奉养 说报亲之道、以奉养为主。所奉养之事、各随其力。
凡贫富贵贱、宜诚为要。在贫贱者、父母既处寒苦之地。
焉得丰积美物供奉、仅布衣粗食。倘有时新食品、无论何物、先奉父母、须诚心郑重、皆可娱亲也。
但尽父母之用余、然后并及家属妻子等、才是不差。富贵之家、一切产业、悉属父母之所遗。
还以供给父母、此尤为容易之事、何孝之有哉。贵乎自身亲侍、不得差使役代、子当常思父母之抚我时、我今理当、一一都须自己躬奉、一表甘意亲热、二表实情真践。
若是方为奉养行孝之道也。 三知恩 若知身从来处、便不得不思报恩之事。
且如父母之于儿子、无论何时何地、孳孳望其成器、拳拳希为良善。或怀胎产后、乳哺抱养、训诲教育、以至娶媳。
经过种种劬劳辛苦、费用多少钱财。受尽非常惊骇。
莫非为终身之依靠。恋继嗣之祭祀。
为子者、必当知恩报恩。 竭力奉承、不可有须臾懈意。
宜于根本上、推源思想。父母未生我时、身竟从何有。
原同父母、无二无别。同一气息骨血。
一出产门以后、仍赖抚保而成。何得当两个看、譬如新枝既茂、旧本自枯。
思虑及此、则为子者、自然疼痛。安不极诚尽孝乎。
四和睦 人类伙然、论至亲者、独同胞兄弟、故兄弟务须和睦、互为相顾、情意亦当互相爱悦。 原同一遗体之分形也。
兄弟或多寡、各自当尽其孝心。父母有要事、在子正可藉此、申报微恩。
不可推诿兄弟、又不得慢延怠滞之心。设父母只生汝一人、将谁之可推诿耶。
每见世人互相诿避、至使双亲动气、是大不孝。反不如独子之为妙。
真可慨也。设若父母偏爱小弟或姊妹等人。
子当承遵严命、勿起嫌不平等之念。兄弟若手足、虽分四肢、实同一体。
其或纵有庶嫡之分。父母之所溺爱者、亦当甚爱之。
门庭和气临父母之悦颜、是正孝也。 五钱财 积财巨富、都为望后之关系。
父母将丰饶之家财、传授与其子。为人子者、无不以为当然之理。
及其供给父母、衣食需类、须要另用钱财。于其子方面岂不当分奉给耶。
或待要素方与、已成不孝之罪。况有吝惜之意、似乎以为不然乎。
殊不思财由何来而有耶。堪叹世人、但知父母当厚其子。
竟不知子之所当报父母也。然而子之有子亦若是者、终成不孝之流弊矣。
故为子者、时常讯问父母、身分上需用之事。 无论何物、咸要尽心给与勿使缺少也。
六教妻 配室原是别家之人、欲其一来、即能孝顺翁姑。诚为最难之事。
此全在为夫者、于新婚后。时刻诱导、俾行媳妇之礼。
或早晚以孝顺翁姑、劝诫其妻、必能尔尔则可。将后渐渐感化。
自然不忤。若其不然、纵娇态之耳语、或听信之。
则其忤逆之势必至矣。且思父母之娶媳、以希奉事为目的。
反而不孝顺、使父母之心于何地。故孔子曰、五形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若思翁姑之家财、但遗于子媳、而不与之姑娘者、以寻常持事务于左右也。为人媳者应同良夫之事父母不异。
又不得背后、稍有逆意、方是孝妇也。 七在外 双亲在家、子或出外贸易。
每到年节时、旋乡抵家、诣父母前问安。各地异美珍物等、购带贡献双亲。
使欢颜悦意、是人子之当为焉。若其有要务、不得脱身、先写讯函、陈明利害紧要事情。
方息双亲之挂念。倘或家不丰富、须寄回银钱开支之费、亦不得在处无定。
故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此之义也。
每闻无受教育之人、一离桑梓、置父母于度外。便纵自己之逍遥。
厥或被恶友之魔缠耶。其或故意若斯乎。
设彼故意者、我谓之人首畜、反不及乌羊之类、诚可慨也。 八病时和死后丧祭 亲现世时、略述七项、能依如法不违。
虽不名称孝士、堪号明达贤哲之人也。盖考妣素来康健、忽然体沾微恙。
延医进汤药、此乃容易愈复。若久病沈苛床席者、须耐心调治。
或请高明。俾渐解结症。
若其寿尽命终、神识迁谢、奄然而逝世。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这句《贤文》说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不仅是人类的美德,而且动物界也奉行。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
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 孝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项重要标准。
自古至今,民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孝道故事。 比如《三字经》里就有“香九龄,能温席”。
说的是汉朝江夏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黄香。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的他便懂得孝敬父亲。
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准备好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蚊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时,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驱赶寒气,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黄香不仅以孝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还有一则朱泰的孝心感化老虎的故事,也令人感慨。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个叫朱泰的青年,家里很穷,但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平日他靠卖柴为生,经常用卖柴的钱买来甘美的食物给母亲吃,自己和妻子吃的却是粗劣的饭菜。
他还经常要求妻子孝敬母亲。 有一天,朱泰到山里砍柴,突然一只猛虎向他扑来。
老虎把他扑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吃他,朱泰忽然清醒过来,大声斥责老虎说:“老虎,你本来是猛兽,把我吃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我家中的老母亲没人养活了。”老虎听了,就把朱泰放开了,头也不回地飞奔而去。
朱泰虎口脱险,艰难地回家,母亲抱着他痛哭不止。 邻里听说了这件因孝顺感动猛虎的故事后,争相把金银布帛送到朱泰家里,并叫朱泰为朱虎残,意思是说朱泰是老虎嘴里剩下的孩子。
以上的两则故事,让人听后肃然起敬,壮美动人。 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对长辈不敬不孝甚至打爹骂娘的案件经常被媒体曝光,每当看到这些案件,不能不令有良知的人们气愤不已,也常常发出“人心不古”的感叹。
《黄香扇枕》读后感话说东汉有个造福百姓的好官,名曰黄香。
他刚九岁,母亲就去世了,此后生病的父亲一直由他照顾:夏天,他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席子扇凉并赶走蚊虫;冬天,他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的被窝加热。从此,便有了《黄香扇枕》的典故。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可以“效仿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也许我们可能一辈子也赶不上这事儿,因为科技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现在,父母让许多孩子成了“孝子”,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只要不让我操心就是对我进孝了”、“你能考上好的学校就是给我‘增寿’了”……诸如此类。
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种孝顺的方法,而实质上,即使你做到了又如何呢?你真会觉得自己进孝了吗?有时候,我觉得爸爸妈妈也挺累的:最开始求孩子平安,过不了多久又求孩子有出息,好不容易忍了十天半个月,又求孩子身体健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至于孩子小时侯是否有孝心,无所谓。
有所谓也要等自己风烛残年、老态龙钟时再说。 不过,也有例外。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漂亮的阿姨边给自己的妈妈洗脚,边说:“妈,烫烫脚对您的身体有好处。”阿姨的女儿看到这一幕后,立刻端来一盆洗脚水,对刚进房的阿姨说:“妈妈,洗脚。
”然后,旁白:“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开始,我不以为然,总以为妈妈看了这则广告之后会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深有感触。
直到有一次刚看完这个广告,妈妈竟然对我说“这个小孩子多懂事”才恍然大悟,顿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孩子们看这则广告应该立即学孝顺而不是让妈妈先做好自己再跟着学。
从此以后,我每看一次都不敢不拿它当回事了。这个广告就是“子路负米”和“黄香扇枕”的现代版! 我认为,孝是有很多种的:子路负米、黄香扇枕是孝,门门考100分也是孝,只在于人们的观念。
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前者需要的是对父母神圣的爱,后者需要的则是记忆力和在考场上保持头脑清醒。 从来没有人门门考100分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未来(我承认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
没有学生是真正喜欢考试的,我甚至有些朦胧地觉得,片面追求好成绩似乎会毁了一些天才,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大科学家是幸运的。不知他们父母的在天之灵会不会觉得儿子是个大孝子。
令我这种爱钻空子的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子路、黄香能因孝而青史留名,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却只能当他的大科学家?或许这种说法太偏激,但这确实是事实。 我真想对全中国的大人们道个喜:你们的孩子都是大孝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成绩好的合了你们的意,成绩不好的也正在向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发展。
当然,这些挖苦讽刺的话不便于言表。恕我直言:当孝顺的孩子,好难。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小时候,孩子坐在小椅子上,一位母亲笑着帮孩子洗脚,而孩子正吃着自己的手指,一副不懂世事的样子,这场面十分温馨。长大后,一名年轻的男子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洗脚,两人都快乐地笑着,这是多么美好呀!
看完了这幅漫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男孩对母亲的孝心是多么浓厚呀,我们应该像他一样知道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洗脚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它饱含了父母对我们浓厚的爱,饱含了我们的孝心。
从古至今,也有不少像男孩一样孝顺父母的人。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过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上米饭,可是家里一点儿米也没有,于是子路翻身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来了一小袋米,让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黄香小时候在夏天为父亲摇扇驱蚊解暑,冬天,他总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捂热后再请父亲入睡;韩伯愈在一次挨打的时候竟伤心哭泣,母亲问其原因,原来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母亲老了才流下了眼泪。他们是多么孝顺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看完了这些事例,我在这里呼吁大家: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好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让他们感受到爱,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哺育我们成长,是父母教给我们这么多的知识,为了我们,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他们是多么伟大呀!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让他们感到欣慰!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这个节目后,深受感动。
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十个名字犹如十朵花,绽放在我心间。当我还乳臭未干,偶尔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他们却早早地承受了厄运的考验,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当我们无忧无虑背着书包,走向学习的时候,他们却背着木柴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当我们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里,沐浴着知识的阳光时,他们却做着许多和年龄不符的事;做饭、耕地、送票、卖烧烤······ 让我最感动的是那十四岁的女孩吴林香。
她小时候父母离异,妈妈患了肺癌,外婆和外公身体又不好。她的妈妈经常因病而痛苦万分,她总是安慰着妈妈,从不让妈妈看见她哭的样子。
但病魔还是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尽管命运如此坎坷,她还是坚强地去面对生活。
她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救许多像妈妈一样的病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就该懂得--百善孝为先。
从这一刻开始:让我们用爱,填世界;用行动,孝顺父母吧!成为一个最美孝心少年。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伤心悔恨呀。
我从不喜欢自己在家做孤独的“宅女”,一有空我会叫上几个好朋友去骑自行车,让头发在风中飘扬;或者爬上栏杆与好朋友说说心里话;要不就一起转转精品店,回家的路上一个人来杯香芋奶茶。
我就是这样,永远都不喜欢一个人的空间,一个人的路途。
我,也是有抱负的我。明白自己要努力,才能进好高中,好大学,才能找份好工作。我的理想是希望能去外国生活,有一套二层楼带院子,游泳池的房子,然后把父母接过去。父母为我付出了太多,我一定要孝顺父母。
我就是我,无人能替;这就是我;幽默又文静,胆小也敏感,孝顺有理想。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彩衣娱亲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怀橘遗亲 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