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佚名《周颂·丰年》 2、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杜甫《忆昔二首》 3、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佚名《十月之交》 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6、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苏洵《六国论》 7、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百忧集行》 9、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10、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八礼四仪。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3.1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四仪·仪表篇 小娃儿,爱仪表, 干净整洁勤洗澡。
衣着得体不花哨, 发型自然又美妙。 举止大方懂礼貌, 人人都夸好宝宝。
家里家外都知道, 仪表之礼记得牢。 八礼四仪·餐饮篇 小朋友,懂礼貌, 吃饭喝水讲门道。
之前洗手忘不了, 文明有序从不吵。 安安静静坐坐好, 节约粮食记得牢。
肚子只须七分饱, 光盘行动齐号召。 八礼四仪·言谈篇 小朋友,好言表, 文明用语很重要。
盯着眼,把脸瞧, 点点头,微微笑。 心平气和不能少, 真诚友善人喜好。
言语交流有诀窍, 少说多听是绝招。 八礼四仪·待人篇 小朋友,与人交, 文明礼仪要知道。
上尊老,下爱小, 团结同学好风貌。 宽容忍让习惯好, 诚信待人是正道。
推己及人要做到, 朋友多了路好找。 八礼四仪·行走篇 小朋友,路边走, 人行道,要坚守。
过马路,不用愁, 斑马线,到处有。 你来我往走在右, 礼让三先品质优, 乘车落座有先后, 扶老助弱争优秀。
八礼四仪·观赏篇 小朋友,看汇演, 文明礼仪守在前。 有序进场把票验, 落座之后不乱言。
不乱言,专心看, 安安静静很关键。 鼓掌喝彩要有限, 爱护环境乐无边。
八礼四仪·游览篇 小朋友,爱游览, 文明出行记在前。 有山有水有伙伴, 手脚留情莫造难。
莫造难,不捣乱, 对待文物心存善。 入乡随俗大家念, 祖国河山美无限。
八礼四仪·仪式篇 小朋友,要成长, 有些礼节不能忘。 仪式规矩要增强, 事无大小有规章。
勤学习,有梦想, 观摩仪式不慌张。 按规行礼记心上, 四化建设有希望。
男女有怨恨的,相互携着歌唱。饥饿的人唱关于食物的歌,劳动的人唱关于劳事的歌。男子六十岁,女子五十岁而没有子嗣的,官府给他提供衣服和食物,让他们到民间去求诗。乡里的(诗)交到城市,城市的交到诸侯国,诸侯国把这些诗使天子听闻。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
古时诗篇大约有三千余篇,到了孔子之时,删除重复的部分,保留了那些可用于礼仪的部分(上起自商朝始祖契,周朝始祖后稷,中间讲述商周的兴盛,到幽王、厉王礼乐崩坏的时代。开始于宴席上的使用,所以说,《关雎》乐曲的最后一章为《风》诗之首,《鹿鸣》为《小雅》的第一首,《文王》为《大雅》的首章,《清庙》为《颂》诗的开篇,)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都给它们配了乐,让它们合于《韶》、《武》、《雅》、《颂》之类音乐(礼乐从此有了条理可以讲述,所以备王道之用,完成六艺的内容)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诗经》中关于孝的记载和引 用。大都与祭祀有关。并且在继《尚书》中,“克施有政”以 后孝在政治观念的表达。
有对父辈奉给饮食的孝,如《伐木》中“以速诸父”有平 常吃不到或没有吃过,就邀请同宗的尊长父老。说明在当时有 对同宗的先辈在宴饮时“孝“的风气和习俗。也有顺从父母的 心意,“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讲娶妻子要经过家人的同 意。也就是“无违”顺从父母的心意。
有在祭祀中的祝词: “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徂赉孝孙。?芬孝 祀。神嗜饮食”。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楚茨》是粮食丰 收和丰收祭祀求福德篇章。周代以农立国,周的始祖弃又名后 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 其为祖师。所以周代对农业和农业丰收后的祭祀也很重视。篇 中有祭祀隆重庄重的场面和酒席热闹的场面。文中出现的孝主 要和孙用在一起。“孝孙”在祭祀祖先的大前提大活动下。后 代子孙都用孝孙,也许一方面是在祭祀对象前的合理称呼,另 一方面是对祭祀之人的称赞。《诗经》中大量出现孝的篇章和 祭祀有关。而祭祀中有很大一部分又是政治活动的延伸。如: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篇中是康王继位,诸侯都来庆贺时 的记录,无论是史官所记,还是出自诸侯的贺词。“孝思”都 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先是称赞了先王的功德。后继者和臣子在 称赞先王功业和德行的同时,也有顺从先王的意愿,继承先王 的政治准则和对先王的追念的意思。如:《文王有声》篇中“? 追来孝”主要称赞文王的功德,武功,设城邑,挖壕筑墙。和 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用“孝”来称赞君王,和作为君王所可 以尽力的功德。无疑《诗经》的成书年代要早于《孝经》。而 从文中对君王的称赞,已有《孝经》中天子之孝的含义。假设 《下武》中的“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已有孝在政治观中的表 达。那么个人认为《文王有声》中的孝已有了《孝经》中天子 之孝的浅层含义。 再如和出游祭祀有关的《卷阿》《既醉》,和《载见》 《?》中有关孝的记载。“有冯有翼。有孝有德”篇中 “孝”,“德”连用。《卷阿》是周王出游的记录。篇中大量 赞美了周朝国土疆域的辽阔。周王的德政遍及四方。臣子辅助 君臣和谐的容。这里“有孝有德”是称赞周王德话。有对周王 政绩和个人品德的称赞,孝也许作为美德如果从天子之孝讲周 王应做到了天子之孝。不过肯定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已不是 单纯的孝顺父母的意思。作为与政有关的人除了对家庭父母中 外,还要有社会的能力和职责。从而孝也许有在政治方面含义 的延伸。
“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篇中孝子连用。 《既醉》是周公祭祀武王之余。宴请父兄耄老的诗。欢乐宴饮 的同时还有祝词:“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称赞武王身后有 孝子,周王室的孝子不内匮乏。周公为武王的弟弟。这里应是 以长辈的身份说武王后有“孝子”。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篇中孝和享连用。 《载见》是成王刚即位祭祀武王的记录。祭祀的目的表现孝和 让受祭的对象享用祭品的意思。周公与武王是同母的兄弟,在 周灭商的战争中常左翼武王。成王年幼。周公辅政。文中似以 周公的身份更为合理。一方面像祭祀这种大事,也许应该多听 长辈的,加之周公实际掌权。作为和武王兄弟关系的周公,用 孝和享很符合献祭者的身份。 “假哉皇考。绥予孝子”篇中孝子连用。
综上所述同样在先秦时期的《孝经》里也记载着有关孝的 史料。并且孝的含义已不限于家庭关系。像《尚书》中“惟 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要求孝对政治政事的作用和影响。孝 在《诗经》中多次在与政治活动有关的史料中出现。个人认为 孝从而有政治方面的延伸。像“?追来孝”、“有孝有德”都 是对为政者功德,事业,美德的称赞。并且孝在祭祀中成为后 代对先人的敬重和自己行为合于道德的重要词语。同时在不同 的场合。和在祭祀中由于祭祀人和祭祀对象的不同把“孝”和 “思”连用。“孝”和“德”连用。“孝”和“子”连用。而 使孝有更加具体而意义丰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