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
1.平生未有入绿林之志而入绿林,平生不敢有遇公明之愿而遇公明。既如此,何有旁人》
2.舍我之时,昨日之事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我一定要助哥哥招安如有一日哥哥去了,我必然随他而去,其九死亦犹未悔……
3.哥哥在梦中托信给吴用,吴用收到了。哥哥在信中让我安守本分,自己却尽忠尽义去了。哥哥为自己找了个幽静的去处,小生好生羡慕。只是哥哥为什么只叫上铁牛一起走,而不叫上小弟?难道哥哥忘了兄弟们聚义时许下的诺言——“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吴用本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哥哥,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全赖哥哥之德……
……
如今哥哥已为国而死,吴用无以回报,愿与哥哥相会于九泉之下!
4.吴用愿以命来换,
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水浒》刻画人物的手法,课外阅读有关章节,理清杨志“失意——得志——幻灭”的性格发展历程,并对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水浒》中比较集中写杨志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二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有关语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
二、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如“计较”等。试从课文中把这类词语找出来,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辨析。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认识到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虽然白话文很早就出现了,但明清时期的白话和现在我们常用的还是有差距的。因此阅读时,不要以今义套古文,以免造成误读。
这样的词语很多,比如: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动词,拿,拿走。
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作某事有意义。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名词。
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还——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三、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表达效果。
关于语言描写的句子
1、他从来没说过这么多话,今天就像黄河决了口,简直什么也拦挡不住了。
2、这姑娘的话如同大地渗出的泉水,清清亮亮,自自然然,没有泡沫,也没有喧哗、这话不软不硬,恰似一根藤条儿,打在他心上。
3、她嘴上没把门的,肚子里有什么就揣什么。
4、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发起脾气来,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5、这家伙的话像一股冷风,吹得我心里寒嗖嗖的,牙齿咯咯打颤。
6、这几句话从她那刀片一样的嘴唇中间吐出来,字字好像带着刀刃。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