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记问之学”出自《论语·子张》,故事讲述了孔子认为子夏应该以不足为耻,要继续努力学习,不要浅尝辄止,而应该追求“博学而笃志”。
原文如下:
子夏拜,卜子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游、子夏皆在门人中,同言偃之贤,子曰:“吾与二三子言志于坐,吾与二三子言志。夫子曰:‘汝何不事孔子乎?’对曰:‘夫子之道大,故难容。弟子又不多,故曰:何不事孔子乎?’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曰:‘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已矣,非吾业也。’门人相谓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不谓小人为小人,亦近之矣。’”
这个故事中提到“即不谓小人为小人,亦近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对于普通人来说,“记问之学”也还是可以接近的。但这句话在整体上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看法:知识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记问之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习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记问之学”依然是一种学习方式,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