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释义: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开锣喝道”这则成语的语源是中国传统曲艺。锣是行当的一种脸谱道具;唱戏、表演等开场时,由报幕员带锣出场,预为引导,并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场内,给戏曲带来些神秘的色彩,作为表演的序幕,起到引领、导进、刺激作用。于是就有了“开锣喝道”的说法,指某事正式展开前的一道铺垫声。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公开表态或引起注意。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小说《水浒传》,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一个与它相关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名叫张明。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每次出门巡查时,都会让开锣的人走在前面,敲锣引路,自己则骑马跟在后面,喝道的人高喊着“威武”的声音,显示自己的威严和地位。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表明了他对形象的重视和对权力的维护。
有一次,张明被派去处理一件棘手的事件。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威严,可以轻松解决。然而,当他到达现场时,却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试图用权力压制对方,但对方却并不买账。这时,他才意识到,仅仅依靠开锣喝道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权力和威严,而应该注重事实和公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开锣喝道虽然可以引起注意,但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靠实力和智慧。
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去飞来’,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开锣喝道。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1、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去飞来’,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开锣喝道。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