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释义: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声应气求,读音为:[shēng yìng qì qiú]。
该成语出自《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意思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比喻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相投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关于“声应气求”这个成语的故事如下:
古时候,阳都这个地方盛产美男子。有一天,有一群读书人来到阳都游览观光,看到当地的男子长得十分俊美,个个欣喜异常。这时有两个人相互走近,众人看到他们气质不俗,互相间不仅容貌美得相配,而且从他们那种神态之间隐隐地散发出一股特殊的气息。众人在一旁私下议论道:“这两位读书人是一对夫妻。”但仔细一打听,原来他们原来既不是夫妻,也不是情人关系。但他们的神态非常相投,说话也很投机。他们走路时彼此陪伴着,吃饭时彼此依偎着,似乎两人之间有一种无言的默契。这两个人相互间有说不完的话,真是声应气求。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能够相处融洽、投机的原因是彼此之间的气场相投、气韵相合。这也启示我们选择朋友要慎重,要结交那些志趣相投、品格相近的人做朋友,不要孤芳自赏、落落寡合。
因此,“声应气求”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彼此相处融洽、投机的情况。
1、她刚读了他信中的头几句话,就完全明白了他的苦恼和他的向往,因为他们毕竟是声应气求的一对知心朋友。
2、这三者环环相扣,声应气求,从而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以至整个司法体制都要为其背书。
3、希望党内同志彼此要互相砥砺、互助合作,真正做到声应气求,一团和气,为民谋利。
4、孙中山、黄兴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曾经声应气求、并肩战斗九年,后因中华革命党组党原则之争,而一度分道扬镳。
5、她刚读了他信中的头几句话,就完全明白了他的苦恼和他的向往,因为他们毕竟是声应气求的一对知心朋友。
6、至于不泥端方、有形无态的表现,仅拘于构图、彩色方面而已,其质却与古人有着同辙入垄、倾盖如故之契合,有着意气相投、声应气求之符称。
7、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神投意合,声应气求,怂恿撺掇,交相勾连,居然纷纷鸠合起来,约莫二三十人,共推师兄高石子为首,欲晋谒墨钜子。
8、接大哥来书,悉僻处西南之云贵总督潘铎,为叛回蜂起,全省分裂,省城回民办与叛回声应气求,鱼肉良民,胁制官府。
近义词: 情投意合 意气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