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玄之又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非常玄妙,难以捉摸”,形容事情无法理解,非常神秘。这个成语来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顺其自然,反对强求妄为。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和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们。他主张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清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据说老子在周朝担任官员,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种种弊病深感失望,于是辞官隐居,开始了他漫长的游历生涯。在旅途中,老子不断地思考着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本质,逐渐形成了他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不可见、不可听的虚无之境,但又无处不在,支配着世间的一切。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玄之又玄”,用以描述道的神秘性和难以捉摸的性质。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深奥、难以理解的事物或理论。
第六客是玄之又玄的鬼学家。
◎刘半农《作揖主义》
1、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能损之又损,而玄之又玄,轮扁所不能语斤。”
2、有些人把气功吹得玄之又玄,故意给它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近义词: 百思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