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文理俱惬是指文章的内容和文采都令人满意。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描述了一位才华横溢,饮酒千杯的诗人,借以赞美其文才与见识都令他十分满意。具体的故事如下:
唐玄宗开元年间,贺知章、李白等八人一同去喝酒聊天。这八个人各怀绝技,无论是文才还是酒量都十分出色。杜甫被邀来写他们的趣事,将他们八人并称为“饮中八仙”,并在其中表达了对一位诗人的赞赏之情。这位诗人就是当时文坛上的名人李宣古。
有一天,杜甫在读李宣古的文章时,被文章中的才华所吸引,他发现这位文人的文采和见识都十分出色,令人满意。于是,杜甫就写下了一句“李诗一万卷,长啸亦未休。”意思是说,李宣古的诗作能够达到一万卷之多,长啸声也不停歇。表达了杜甫对李宣古文才的高度赞赏。
同时,杜甫也赞叹李宣古的文章内容深刻、优美,情感真挚,充满着才情和智慧。因此,杜甫在另一句诗中写道:“文理俱惬,得非子虚?”意思是说,李宣古的文章内容与文采都令人满意,难道这不是子虚乌有么?表达了杜甫对李宣古文才和见识的双重赞美。
从此,“文理俱惬”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形容文章内容优美、情感真挚、文才出众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