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政通人和”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著作《岳阳楼记》,出自范仲淹之手。原文是这样的:“庆历新政”开始后,政局有了很大改善,国家太平,人民安乐,这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希望看到的。后人就用“政通人和”形容国家政务顺畅,人民和乐。
具体故事如下:
当时,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一篇文章来记。滕子京是被贬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文章中他希望得到范仲淹的勉励,希望那些处境不好、心有不满的人能像古人一样遇事时能不以个人得失为怀,消除内心郁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深知好友的苦心,就借题发挥,写出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文中对滕子京的政绩做了充分的肯定:“前人之述备矣。”并表示“然则吾斯人(指古仁人)之不忧而乐者,何也?”而作者最看重的却是“政通人和”。这绝不是因为文章要写得好而故作高论,而是作者真的看到了滕子京政绩卓著。有了这样的基础,文章一开头就给读者一个高远立意,让人明白作者写此文的着眼点所在。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在岳阳楼宴请好友和地方官吏,范仲淹也应邀参加。席间,滕子京谈起自己重修岳阳楼的工程如何浩大,并希望范仲淹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记述此事。范仲淹很高兴地答应了。回到船上后,他铺开纸张,却思绪万千,难以落笔。船上的人见他沉思了许久仍没有动笔,就催促他。范仲淹无奈地说:“诸君等着看文章呢?但洞庭湖的景色怎么能被笔墨完全表现出来呢?”大家都很着急。范仲淹又说:“让我描画一下湖上的景象吧!”说着便叫人拿来了纸笔,略一构思,“飕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图景。大家看了都非常赞叹!但范仲淹接着说:“我描画的这些图画还不能写出洞庭湖的精髓。”大家更加不解了。这时范仲淹说:“可以用‘政通人和’四个字来表达。”大家还是不能理解。范仲淹便对他们说:“人们称颂天下大事的‘盛德大业’,而‘政通人和’恰恰是首要的。”这时滕子京站在一边说道:“我也这么想。现在我在岳州看到了‘政通’‘人和’,因此才有幸请你来叙谈。”
可见,“政通人和”这句成语已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政务顺畅、人民和乐的追求和向往。
及擢守严陵,政通人和,始从事于梨枣。
◎清·鲍廷博《青本刻纪事》
1、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政通人和。
2、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
3、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4、而今我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5、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杯具啊,发现自己以前背的课文都快还给老师。
6、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8、我们仍能延续年会的精神,发挥团队力量,政通人和,共同夺取更大的新胜利!
9、本市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欢迎海内外实业家前来投资。
10、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统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11、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集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到处充满政通人和、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12、于时政通人和,百废俱举,而广东图书馆亦以其年六月告成。
13、他说,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就是百姓所向往的和谐社会。
14、从大环境看,盛世修书,要河清人寿、海不扬波、政通人和,才能坐稳了书桌。
15、据我所知,您可谓名不虚传,政治理念深入人心,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16、门楼正前方的立柱上,雕刻着“日丽风和沐晴空逸兴云飞政通人和喜天下方兴未艾。
17、华年六十,政通人和,天高海阔,虎跃龙骧。
近义词: 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 下情上达
反义词: 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