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识礼知书”这个成语来自于《旧唐书·李景让传》:“不读书而求知于礼,虽多何益。苟读书而不懂其理,虽小何补。”这里主要讲的是两个人物的故事:
1. 宋朝时,郑崇德年少丧父,为了赡养老母,他投奔到李景让的府上做门客。李景让家是世代儒学之家,家学渊源深厚,门客们也多是读书人。郑崇德为了能更好地与他们交流,便开始认真读书。他发现自己在学问上远远不如别人,于是就更加刻苦地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学问大有长进,与门客们交流起来也更有底气了。
2. 唐朝的李景让是当时的名士,他虽然自己饱读诗书,却并不因此而轻视他人。有一次,他聘请了一位老者为家童。老者识字不多,经常在李景让面前做出一些失礼的事情。一次,老者在李景让的书房里乱翻书,误将几本书烧毁。李景让发现后,并没有责怪老者,而是教育老者要识礼知书。老者听后深以为然,从此以后更加小心谨慎地做事。
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了“识礼知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因此,“识礼知书”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知识,举止得体、谈吐文雅。
近义词: 知书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