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释义: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恻隐之心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在与齐宣公的对话中,讲述了他对人性本善的理解,其中恻隐之心被视为人的天性。恻隐之心是一种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的情感,它源于人类内心的善良和道德责任感。孟子认为,这种恻隐之心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是人们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而产生的情感。
在故事中,齐宣王因为看见梁上有燕雀筑巢,却不知照顾它们,而生出一种不忍之心。孟子以此为例,进一步阐述恻隐之心的含义和重要性。他指出,这种恻隐之心不仅是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关爱,更是人类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恻隐之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增强同情心和同理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在历史上,恻隐之心一直被视为人类本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人类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恻隐之心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1、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2、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近义词: 悲天悯人
反义词: 落井下石,铁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