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光灭迹的主人公是惠洪,出自《五灯会元》卷一六。故事内容是:惠洪虽为天台宗僧,却耻于作颂,以文人之业自乐。一次他游庐山时,遇到老僧人洪觉范,觉范劝他削发为僧,他表示要“韬光灭迹”,待时机成熟再出家。惠洪认为自己还未能领悟佛法之奥妙,又逢天下大乱,想等时局稳定、战乱平息后,自己亲自游遍山川、江湖,探索人生之奥秘后再出家修行。于是二人结伴而行,共游江南,结识了不少人。在游览九华山时,他们夜宿山顶寺院,皓月当空,远眺长江、庐山、武昌等名胜景色。第二天醒来后觉自己仿佛脱胎换骨了。因此他就以为出家之日已经到了。他赶快去找觉范求证,觉范听后开怀大笑,并告诉他说:“老僧特来报喜,正是此时。”后来惠洪就把这天的入山作为自己的正式剃度之日了。成语寓意是要脚踏实地做事,心怀理想和追求,以行动力实现梦想。最终才会“水到渠成”,在历练中达到质的飞跃,迈向新的生活。
此外,惠洪虽然立志弘法利生却不是能说会道之人。每次做法事或演讲前都会刻苦准备、精心编织词语和造句。“锋发韵流”便是形容他文章的用词精炼而意蕴深远、诵起来好听。但一次因惠洪看到师父上堂时没有太多言辞而心生轻视,于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写一篇不用修词的偈颂看看。谁知惠洪想破了脑袋也写不出一个字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韬光”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不要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应该脚踏实地做事,虚心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总之,“韬光灭迹”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要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同时要虚心学习才能取得进步;还要有行动力实现梦想。这样才能在历练中达到质的飞跃,迈向新的生活。
近义词: 韬光隐迹 韬迹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