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弃甲投戈,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的春秋时楚城濮之战的一个典故。讲的是楚国士兵放下盔甲,丢掉武器,由武装的晋国军队来接收他们,标志着战争结束。后以比喻弃战从文,从事文教工作。
故事内容具体如下: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中牟北)与晋军发生大战。战斗中,楚军一度处于不利,但由于楚军斗志昂扬,且占地理之优,结果晋军大败。战后,楚庄王派人慰问伤者,放下武器的士兵也得到了赏赐。有人建议乘胜追击,楚庄王说:“这次战斗,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现在,我们的士兵都已放下武器听从调遣了,这是上天的意志已经决定了胜利。如果追杀败兵,恐怕上天要降下灾祸。” 这时,有个人站起来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善于打仗的人,要善于服人之心。’现在我们楚军已经取得胜利了,还要去追逐逃亡的士兵,这样做很不应该。” 这个人就是孙叔敖。他后来成为楚国的令尹。
这个故事说明了战争的胜利是源于弃甲投戈的朴素战争观。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技术装备的重要性显著,但是技术不是决定因素,只有依靠德智勇三个方面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才能获得胜利。因此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弃甲投戈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