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有物有则”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是孔子编纂时对“天叙地典”八个字进行解释而构成的一个成语。指天地万物的法则、规律。即物质与精神平衡的规律,若是人为破坏了这种平衡,便会有灾祸。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次洪水灾难,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天地万物的法则和规律,导致洪水肆虐。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懂得顺应规律,从而控制洪水。最终他成功地治理了洪水,并被后人尊称为“大禹”。因此,“有物有则”这个成语被用来表达物质与精神平衡的规律,以及人类行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有物有则”的故事中,孔子对于禹的行为表示赞赏,认为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让人们懂得顺应天地万物的法则和规律的重要性,从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个故事也强调了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敬畏天地万物之法则,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宋·陈郁《话谀》
1、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宋·陈郁《话谀》
近义词: 一定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