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释义: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颠扑不破,出自《汉书·王褒传》,意为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在汉宣帝时期,由于“武帝时诸子并丧,大夏侯胜及欧阳生等皆以经授门徒,颇历膏雨之润,日新厥业,亦兴于前之儒者焉。”使得“济南孙敬、陈伯、淮南王望之等,皆相慕效,咸以《诗》《礼》为任。”自此以后,研习《诗》《礼》成为当时经学的一种风气。汉宣帝诏令群儒讨论《诗》《礼》,这又使儒家之学日益兴盛起来。
在众多经学家中,有一个名叫王吉的人,他担任益州刺史时,在西南夷邛、笮等地的部落都归顺朝廷,但为一些蛮夷小吏所阻挠,不能使他们融洽相处。于是王吉上书朝廷请求派大儒前去教化他们。这时,有一个名叫王式的大儒前来任职,他精通《诗经》,是“大夏侯学”的学者。他为官清廉正直,对蛮夷小吏十分宽厚,但当他讲解《诗经》时却十分严厉。他常常说:“我讲解《诗经》不是为了温饱饭吃,而是要宣扬王化的仁政。”他曾对王吉说:“学习《诗经》能使百姓明事理、辨忠奸、分亲疏,明白君主恩惠他们的大义。”他说得慷慨激昂,像演说一样。蛮夷小吏不能理解,以为《诗经》上的道理十分神圣,一定不能违反它。
当时,“宣帝独见式家为官清廉方正,特嘉之。”于是召式为博士,但他年事已高,便推荐了另一个大夏侯学学者王吉代替他。后来王吉到益州上任时,“诸生小吏及蛮夷君长皆安辑就学”,他们说:“王君明于《诗》道。”王吉对他们的说法很满意。
有一次,有一个名叫杜宣的人前来拜见王吉,他对王吉说:“我听说《诗经》上的道理颠扑不破。”王吉回答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一个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能明于圣贤之道者则少矣。”并解释说:“若专讲一家之言,即使口如悬河之利也难以说动别人;若兼论众家之说而道理就讲得深透了。”杜宣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颠扑不破”这个成语是说言论或学说等十分正确、坚固可靠,经得起反复检验。这个成语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去解决。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检验才能使我们的观点更加正确、更加坚固可靠。
何况六斤比伊的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的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
◎鲁迅《呐喊·风波》
1、秦牧《中国人的足迹》:“这个真理,古往今来是颠扑不破的。”
2、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中颠扑不破的准则。
3、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才是颠扑不破的。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5、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6、这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实例。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8、庄子的寓言故事蕴藏着许多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
近义词: 毋庸置疑 滴水不漏 坚不可摧 金科玉律 牢不可破 无可辩驳 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颠簸不破 玉律金科 坚如盘石
反义词: 不堪一击,不攻自破,漏洞百出,破绽百出,一触即溃,挂一漏万,大谬不然,荒谬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