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释义: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势均力敌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史·陈庆之传》。
故事内容:
公元548年,梁武帝被叛军困在台城中,城内兵微将寡,无法与叛军抗衡。消息传到乡关,陈庆之便向梁武帝请求回东府州招募人马,以救危难。梁武帝同意了。回到东府州后,陈庆之仅用七日就招到了七千精兵,还募集壮士三万余人。他统帅这些勇士星夜奔赴京城,救出了困在台城的梁武帝。接着,他又统兵解救了安陆、外冈等重镇,连续征战取得胜利,梁武帝封他为司州刺史。这时,京城出现了几个强盗分子,为首的两个叫司马元押和杜天合,他们兵多将广,势力强大。陈庆之得知后,便决定除掉他们。他先派人对司马元押说:“京城已经平定,我奉命来京师巡视各军府,元押如果愿同我一起去京城,将会受到重赏。”司马元押信以为真,就同他一起去了。到了陈庆之的营帐前,司马元押刚要下马拜见,陈庆之突然下令将司马元押拿下。司马元押部下的将士见主将被擒,一齐向陈庆之冲来。这时,陈庆之又下令左右放箭射击来犯之敌。乱箭齐发,敌人慌乱而逃。陈庆之又召集司马元押手下的士兵们说:“你们知道我是忠义之人,所以才去擒拿司马元押。”众兵将见他是忠义之人,纷纷表示愿归顺他。这样,陈庆之仅用三寸舌而拒强敌、收群雄的事就传遍了天下。
后来人们从这则故事中引出了“势均力敌”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双方力量相等或相当。
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1、这两位棋手的实力真可说是势均力敌,难分轩輊。
2、这两个拳击手,来回打好几个回合,龙争虎斗,势均力敌。
3、这两个人势均力敌,龙争虎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4、这两支球队一向势均力敌,球迷们都希望两队能在冠军赛中一决雌雄。
5、如今在这方面男女势均力敌的现状让她感到吃惊。
6、这不是势均力敌的两军作战,而是兵力十分悬殊的交锋。
7、双方势均力敌,究竟鹿死谁手,目前还很难估计。
8、对话原来和下棋一样,是需要对手的,势均力敌才能维持长久的趣味。
9、这两位重量级拳击手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10、参加或观看一场势均力敌的篮球赛或排球赛多么令人兴奋。
11、这场球赛两队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12、我们在对付一个从长远看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方面缺乏历史经验。
13、如果势均力敌的话,我们一定会打垮他们的。
14、面对如此超级强队,我方一直到结束前几分鐘都还保持势均力敌的局面,表现确实不俗。
15、关于小泉是否应该参拜靖国神社,赞成和反对的民意势均力敌。
16、对两队所作的比较表明星期六的比赛很可能是势均力敌的。
17、现在是势均力敌,大夫说着,握了握苏纤细颤抖的手。
18、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厮杀的昏天黑地,血流漂杵。
19、这场球赛,两支队伍势均力敌,打到第九局,仍难以分出胜负。
20、看起来他们两位的棋艺,半斤八两,势均力敌,这局棋有得拚了。
近义词: 无与伦比 不相上下 各有千秋 并驾齐驱 旗鼓相当 平分秋色 棋逢对手 半斤八两 不分胜负 相持不下 将遇良才 棋逢敌手 工力悉敌 势钧力敌 八两半斤
反义词: 寡不敌众,敌众我寡,众寡悬殊,众寡不敌,不足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