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释义: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居功自傲,出自《史记·黥布传》,意思是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翦除异姓王之后,分封了一批功臣以同姓或异姓王的身份,居于边境,名为藩国,实为汉朝廷的藩篱。当时,淮南王英布勇猛善战,有谋略,多次立下大功,但他为人刚愎自用,居功自傲。朝廷中有个叫传诏的小官向他禀告朝廷的礼仪制度。
英布的府上聚集了众多门客、门客、家奴听传诏这么一说,也跟着向英布说朝廷礼仪制度的不少好处。英布于是派人修建宗庙祠堂,按照天子的规矩操办百官事务。由于他不听汉朝廷使者匡季等人的劝阻,并且数次侮辱使者,匡季等人就借机向朝廷上书说:“淮南王不守臣道,据守臣道的结果只有一个:被诛杀。如今淮南王修建宗庙祠堂,以天子之制来操办百官事务,其居功自傲之心比长乐宫中的皇帝还要急迫。”朝廷收到奏书后很担忧,便打算发兵攻打淮南国。这时有人向皇帝上书说:“让各诸侯王担心自己不得到善终的报应而诚惶诚恐地恪守臣道,这样的道理只有那些愚夫才能做得出来。”皇上听了大怒说:“非此族也,吾亦诛之。”并说只有淮南子弟的生性骄横奸诈易犯上才应当这样做。谋士谷永则从高祖百年后的现实情况分析利弊关系对高祖所作决策提出了不同意见:因袭亡秦孤立、分裂国家后互相征伐危及宗庙大事的风险则有可能。如果这样搞法不是皇亲国戚英布这些已经建功的人还不会效法他们做越轨的事吗后来事实证明刘邦担心英布做出越轨行为所下的险着险招还是有远见的:项羽新亡年方十八的汉廷齐梁公襄、老于治乱世事独善其身的薛泽出为荆国丞相楚材不堪人亦道荆地如漆说胡不可归刘蜀遂以三分鼎立之形、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逐渐形成。
居功自傲是人们大忌的一种思想状态。汉高祖时诸王的封立,就早已为日后的种种变故埋下了伏笔。然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毕竟要落后于历史的发展过程;先知先觉者为后人留下的总结又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转化为人们比较成熟的思想和自觉的意识,这就决定着居功自傲者的结局如何仍然有待于以后的发展变化才能逐步清晰起来。而对此及以前历史的粗疏成于一时又发展于一事一事又联系紧密的原因却不妨就着上例说个大概不差也罢:西周的分封乃由于非分而取乱侮亡其政教不能一贯或德衰力薄才不足以膺任的分权计策谋略早在秦始皇时期就被史家称之为殷鉴之主的一些统治者如宣太公秦始皇等人早作了一番充分思考周详密缜密考虑后所下的定论、所下的功夫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差错的:它必定会在将来某个时期对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天下历史的发展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必定会逐步证明一切早有定论的历史经验教训都是正确的、都是有远见的、都是有着不同程度超前性的;那些或出于权宜之计或出于其它原因的某些人事所作所为却偏偏会被这一过程所证明为历史的或然的例外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不能居功自傲,要谦虚谨慎。
1、居功自傲,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表现。
2、你的确是大功臣,但不可以居功自傲。
3、做个光明磊落的人,既不居功自傲,也绝不文过饰非。
4、他虽然已经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但从不居功自傲。
5、你一登上总统的宝座,就居功自傲,开始暴露出忘恩负义的本性。
6、老一辈革命家功名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
7、张老三这人有点居功自傲。
8、但谦恭确实意味不居功自傲,亦即知道,作为CEO,你要真正的甘为公司奉献。
9、因为六皇子回朝之后,说徐洛居功自傲,连面都没见。
10、全仗太师天威,末将怎敢居功自傲。
11、谁知,董昌竟然居功自傲,要求做越王,朝廷不允,董昌当然深感不快。
12、赵不试见岳飞毫不居功自傲,不禁更加欢喜,拉着岳飞的手,大步走进相州城门。
13、红凤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样子,还是一如既往对叶冰芯保持着敬畏。
14、人生还要如土,要永远保持朴实的素质,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居功自傲、盛气凌人。
15、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
16、多家报纸开始在舆论上抨击上海工人武装,说他们自持和平解放上海有功,居功自傲。
17、用徒儿当然要用有能耐者,否则何必多化一份斋?能者自当多劳,多劳者必居功自傲。
18、萧振停顿一下后,真挚目光中,全身散发一股凌厉而不霸道,傲骨铮铮却不显得居功自傲。
19、如今刘縯居功自傲,收买人心,扩张势力。
20、方毅从不居功自傲,微笑着拱手说道。
近义词: 居功自满
反义词: 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功成不居,不矜不伐,不敢告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