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悬河注水,比喻为害严重,不易消除。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陈王传》,若浚十围之泉,则泥沙俱下,漂沦泓池,不可止遏。
东汉的时候,在河南的陈留郡有一个叫黄巢的人,他身高力壮,善于骑射,成年后在家乡一带做私盐贩卖。后来他参加起义军,势力迅速发展壮大,但在同义军的首领朱温关系出现了裂痕。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陈州太守将黄巢率领的农民军二十余万人逼向瑕丘城(今山东兖州府)时,由于太守将黄巢在陈留境内所征发的十万人役劳役竟夕加急送往别处,使他们疲于奔命,这时黄巢起义军又一次遭到了大败。于是黄巢率兵直扑太行山。朱温知道后便联合了李克用等其他义军首领攻打黄巢率领的起义军。 黄巢兵败后率部众八百余人转战到唐州(今河南唐河县),此时他的兵力又减至六百人。为了保存实力,黄巢决定采取隐蔽分散行动。一天夜里,起义军在唐州境内的一个小树林里休息时,被官府发觉包围了他们。黄巢率众奋力冲杀突围,但是仍有大部分起义军将士被俘或牺牲了。
黄巢率领残部继续东进,行至泌阳境内时,又被官府发现追击。由于官府搜捕甚严,黄巢发觉被包围在重围之中难以冲杀出去时,就果断决定全部跳河突围。当跳进一条河水湍急的河沟时,虽然河水齐腰深,水温寒冷刺骨,但起义将士还是奋勇争先地相互鼓励着相继向下游逃去。 河的下游由于沙土松散、河床淤浅、泄洪能力较小,起义将士和河中的老百姓大多溺水而死。此即成语“悬河注水”所喻。“悬河注水”在现在有诸多用法,它可以用于比喻严重自然灾害致使河流泛滥或形容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等。
近义词: 悬河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