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大放厥辞,最早出自于清·梁启超《痛定罪言》:“故在当时,志士仁人大放厥辞,咸曰国民革命,即天地大德。”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大胆地发表言辞,毫无保留地攻击他人。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与历史人物有关。
在历史上,有一位名叫李元度的清朝官员,他是一位饱学之士,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擅长诗词。有一次,他在面对官员们时,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毫不畏惧他人的眼光和言论。他的言辞犀利,直指问题的核心,引起了在场官员的关注和赞赏。
李元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畏权贵,不惧流言,这种精神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传颂。他的大胆言辞和无畏精神,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和榜样。因此,“大放厥辞”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形容大胆发表言辞的成语。
在现代汉语中,“大放厥辞”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争议或批评时,毫无保留地攻击他人或发表过激的言辞,表达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不满。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产生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近义词: 大放厥词
反义词: 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