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若合符节”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如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顷之,强秦策书,欲攻赵,孝成王忧,问诸左右:“孰可与为计者?”众莫敢对。相如进曰:“秦所以急围赵者,贪吾璧耳。欲服侍而得璧,不义也。不如因而厚赂秦,秦欢,则不璧而罢兵。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被赵王拜为上大夫。不久,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蔺相如去和秦王对抗。蔺相如对赵王说:“秦国攻打我们赵国,是贪图我们的和氏璧。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献给秦王,而秦王却不交出城池,那就是我们不义。不如在秦王斋戒日,以礼送璧至咸阳,而后再派使臣会面秦王商议。”最后蔺相如趁机夺回了璧,回赵后派人把璧送回了赵国。这件事可以用“若合符节”来形容。因为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相互有联系,地上的人和事也有类似的关系,符节是古代传达命令、计点的信物,若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与符节相合,那就是“若合符节”了。
这个成语比喻完全合乎实际情况或客观规律。
古圣贤之言,大抵若合符节。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情义无二。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
1、老王善于揣摸领导的心理,你看他的行动就与他们处长的意图若合符节,没有半点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