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释义:收受钱财,出卖官爵。
卖官卖爵,成语典故出自东汉时鲁恭王维修孔庙,得到了一块地,用来祭天和收敛孔子等。老百姓说这块地“多少公卿,卖钱求买”。人们借此用此形容统治阶级用爵禄买官的行为。卖官鬻爵最早源于秦朝的卖爵。汉朝时,官吏俸禄不足,朝廷财政困难,于是就出售一些官职以筹集资金。
卖官卖爵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4年的一个故事。汉朝的鲁恭王为了维修孔庙,得到了一块地,用来祭天和收敛孔子等。老百姓说这块地“多少公卿,卖钱求买”。汉代开始把当官当作商品在市场上买卖。 以后历朝历代沿袭此制,有卖官鬻爵之举不绝于史。卖官主要用途于军费开支,官员的俸禄也从其抽取。然而在清政府下令严禁前(约清末民初),常民贿赂捐纳、勾结地方势力以求谋得职位或保留现任以得“再捐”,不仅形成财政负担,且败坏社会风气,百姓受辱遭劫怨声载道。
因此卖官卖爵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成语,用以形容统治阶级用爵禄买官的行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故事,也可以用来描述历史上一些朝代时期政治腐败的现象。
近义词: 卖官鬻爵 卖官贩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