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遗簪坠舄,读音为:[yí zān zhuì xì]。这个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一,它形容宴会结束后或客人离开时的情景,形容宴后衣冠不整的样子。
故事内容是:汉高祖进入咸阳宫殿时,宫中的许多贵人都弃冠解履,随意行走,毫无拘束。刘邦进入前殿,看见他们,非常高兴地说:“我听说进贤者能获得天下,退不肖者则失之,你们看看我的宫殿成什么样子?看来我得天下了。”众人闻言,都纷纷摘下簪子和鞋子,表示对刘邦的敬意。于是刘邦就和他们一起坐在殿上喝酒。席间刘邦看见自己的御床缺了个脚,就问群臣有没有人能补上。众人纷纷推荐了擅长治屋的蜀郡守樊哙。刘邦听后立即召见樊哙,樊哙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见到刘邦时赤着双脚,走得满身大汗。刘邦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你来这里不怕危险吗?”樊哙回答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沛公您大行封赏功臣,好像奔腾的江河不再回头一样,可是宫室还没有建立起来。臣虽然年老体衰,却愿意把我的腿脚盖在陛下的影子里。”刘邦听后大笑不止。由于樊哙很早就跟随刘邦出生入死,这次又说了这些贴心话,刘邦十分高兴,就把御床缺了的一只脚用帷帐做了个缺着角的形状来代替。群臣看到这种情况都纷纷表示谢恩之后离开了宴席。这些贵人都离开宴席后留下了一头簪子、一双鞋子零散丢在地上。后来就用“遗簪坠屦”来表示众人离席和服饰不整的样子。
此外,《玉树后庭花》中的“殿前多少奇花木,不插珠花意度多。”诗句中“插”“不插”都表达了一种无心插簪的意思,同样反映了古人遗簪坠屦这一行为的心理。
总之,“遗簪坠屦”常常用来形容宴会结束后或客人离开时的情景,人们为了表示对主人的敬意而摘下簪子和鞋子。
近义词: 遗簪弃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