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释义: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避君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退舍,公反之,及舍,公馆焉,馈之十乘。对曰:‘君惠顾先臣之功臣,置之舍已三月矣,日夜望君之来,今君果来,反敢不授命。’乃益其日食而去。”意思是主动退军九十里,这里用来比喻在大的方面礼让对方,表示敬重,用于有德行的君主讨伐敌人,自我谦退以示尊重。
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他曾经在外流浪多年,其中一段经历是在楚国。楚成王对重耳非常友好,为他提供了食物和住所。重耳感激不尽,称他为伯父(即长辈)。后来,晋楚两国发生了战争,楚军进犯晋国。重耳考虑到自己初为君主不久,要展示出君主应有的礼仪和威严,便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这种尊敬的态度使得楚军士气高涨,最终双方和平谈判并和解。这就是“避君三舍”的由来。
后来,“避君三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让。在战争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一方在军事上采取退让和避让的策略,以示尊重和避免冲突。
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
1、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
近义词: 退避三舍
反义词: 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