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大慈大悲”连用
释义:佛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救苦救难这个成语来源于佛教,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师傅释迦牟尼佛,曾多次化身来到人间,有一次化身为一位老母,到地狱去救苦。她把身上带着的粮食分给饿鬼吃,饿鬼吃后都变成了火炭一样硬。老母就用一根铁钩子,从自己的胸中拉出两钵盂的“食”,一盂是苦,一盂是涩,分送给饿鬼吃。最后把地狱里的饿鬼全都度化了。后来佛教为了弘扬这种精神,就把那些专门救助危难的人称为“救苦救难菩萨”。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姓周名化民的人,他自幼修行学佛,后得道成仙,骑着白马上天为人治病的神话故事。他经常背着药箱走乡串村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如果有人遇难,他就会伸出援手,解人困厄。因此人们把他称为“救苦救难菩萨”。
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救苦救难也成为了佛教中一种精神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善良、慈悲和救助他人的渴望和追求。
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1、金庸《鹿鼎记》:“这名字倒怪,我只听过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2、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近义词: 助人为乐 好生之德 普渡众生 救困扶危
反义词: 杀人放火,嫁祸于人,投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