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补充式;作补语、定语;形容多而不适用
释义:形容多而不适用。
“穷大失居”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六节》,其故事原文为: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谓其徒曰:“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所以为君也。尧不豫民事而在四海,立诸侯,民昕服;今世弃古之道,民去礼义,谓之不化。然且不化何也?”公都子以告孟子。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是奔走于阡陌之中,朝夕从事乎耕农之间者,许子以是奔走衣食于天子诸侯之间者也。不识天下之士有不为正身而行远道者乎?”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人自称是神农的信徒,住在滕国,他的徒弟们以打草、编草鞋、织席为生。陈相兄弟从宋国来滕国,听说滕国施行仁政,就希望成为滕国人。他认为人和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但普通人会丢掉,而君子会保存。孟子在与公都子的对话中提到许行认为自己种粟才能吃,但孟子认为他应该织布才能穿。
这个成语“穷大失居”的意思是形容做事因方法失当而导致失败。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否则就会像“穷大失居”那样因方法不当而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