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定语;含贬义
释义: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黄雀在后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思是说黄雀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则已,一鸣就使人震惊。后来人们就用黄雀在后比喻有后劲在后面支持,后来居上。
这个成语的来源还有一个小故事。春秋时期,一个名叫少孺的人特别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在山上看到捕获到一只被捕鸟人抓住的黄雀,正准备把它带走。他看到黄雀旁边有一只螳螂正在黄雀头上准备袭击它,便将螳螂也抓住。他刚想离开,发现黄雀旁边又有一只猫头鹰正准备捕捉螳螂。于是他又将猫头鹰捉住。最后他感叹道:“看来想要吃肉,就必须把所有能吃的动物都抓住。”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开来,成为黄雀在后的典故来源。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意外的或出乎意料的在后面还有更厉害的人或事出现,而使前面的东西失去了作用或意义。也有人把它解释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另一种说法。总之,这个成语寓意深远,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出乎意料的结局或竞争失败者仍在等待时机反击的含义。
1、一条小鱼吞下了小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向它冲下来。
2、他一心想佔人便宜,却不知道也有人在盯着他们,真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3、甲国攻击乙国,不料丙国乘虚而入,灭了甲国,这真是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4、小偷只顾着偷东西,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已经在外头等着逮捕他了。
5、有时不妨做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架势,利用别人在打斗的时机进行攻击。
6、那散修又惊又怒,没想到自己算计半天,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徒为他人作嫁衣裳。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好省自己的事了,等他弄到手直接抢就是了。
8、他的那招螳螂捕蝉着实厉害,但是海叔的黄雀在后却又更胜一筹。
9、一条大鱼正美美的享用自己的战利品,一只小虾,这时一只鳄鱼游了过来,一口咬住了大鱼,这只可怜的大鱼并没有想到有鳄鱼要吃它,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近义词: 后顾之忧 黄雀伺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