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释义: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衷一是,源自《明史·申时行传》,比喻各种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这个成语的主要故事是关于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申时行。申时行是一位具有出色外交才能的人,他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并在处理与外国的贸易和外交事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朝廷内部,他经常面临各种意见分歧和争议。有些官员坚持传统观念,认为应该继续实行过去的政策,而另一些官员则主张进行改革和变革。每当遇到重大决策时,申时行总是感到左右为难,不知道应该支持哪一种意见。
有一天,一群官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某项重要事务。在讨论过程中,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彼此对立,谁也说服不了谁。申时行在听取了各种意见后,感到非常为难和困惑,不知道应该采取哪种意见。最终,他决定采取折中的办法,提出了一种妥协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方案并不理想。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莫衷一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不同意见和分歧时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的情况。申时行的困境表明,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寻找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
此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不同意见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去倾听和理解各种观点,而不是轻易地做出判断或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
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1、关于这部电影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感觉莫衷一是的。
近义词: 无所适从 众说纷纭 各执一词 众口难调 言人人殊 众口纷纭 没衷一是 聚讼不已
反义词: 一针见血,异口同声,鞭辟入里,众口一词,一辞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