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国之干城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人先轸对晋文公说:“亡者愈多,亦愈得其壮,是以敌国轻之,非勇也。且国有道,必以大德为前,以小色为后,亡者若有资,必以奉己,非信也。故偏战则王,以正入则王。若以轻胜重,日者城濮之役,晋鄙不战,非豫让之谓也。”
先轸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的大城池,就像一个战士的两条大腿一样,不能随便抛弃,若城池守不住,士兵自然也保不住,士兵守不住也就谈不上英勇,所以‘亡’对‘壮’没有多大帮助。”‘国无信是无德,武而无勇’就无法镇抚百姓。”豫让答道:“别人都可以获得别人国家作城的赏赐和护佑。我自己奉事两位君主却没有一点微薄功绩回报我忠贞于他们的信任,即使死也不能赎清我的罪过。”
后来人们用“国之干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独立的重要人物或力量。
1、诸位请起,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国之干城。
近义词: 干城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