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它指的是通过观察事物,理解其本质,从而获得智慧和知识。这个成语源于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经历。
王阳明是一位知名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学,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宇宙的本源,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心体验可以洞察真理。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经常通过格物的方法去研究各种事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有一天,王阳明看到了一只竹子,他想通过观察竹子来理解生命的意义。他坐在竹子前,仔细地观察着竹子的形态和颜色,思考着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他反复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明白了竹子的本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心灵感悟。
这个经历让他认识到,格物致知不仅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人们,只有通过观察、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真正的智慧。这个经历也启发了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了心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此以后,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就成为了一个寓意深刻、含义广泛的成语,它代表着通过观察、思考和反思来获得知识和智慧的过程。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和语境中。
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1、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近义词: 实事求是 致知格物
反义词: 不学无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