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养晦韬光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隐逸传·陶潜》记载的一个故事。
东晋时期,有个著名的隐士陶潜,字渊明,他曾做过彭泽县令,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很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只好“隐居以求高士”,隐退于田园中,并且写了一本《桃花源记》的小说以自慰。他在书中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社会风气淳朴、安宁和乐的理想社会。而他本人也曾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指自己本性爱丘山,讨厌官场的庸俗气氛。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并把美好的理想寄托在田园。
他隐居后,在村子里过着农夫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开始还保持读书、饮酒、写诗的习惯。他的好朋友庞遵劝他韬光养晦,他说:“潜匿勿深窥,时鹰秋乃发。”意思是:我不露锋芒,严加隐藏,待到鹰鸟少有的秋季再施展我的才能。这个故事后人们便以“养晦韬光”来表示暂时隐匿才华,不露锋芒。这个成语后面可以加一个“光复”作结:“养晦韬光俟时返正。”表示自己韬光养晦是为了寻找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发挥作用。
总之,“养晦韬光”这个成语故事表达了陶渊明在黑暗的社会中隐居避世,以读书、饮酒、写诗来寻找寄托,并表示自己暂时隐匿才华,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的含义。
近义词: 韬光养晦
反义词: 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