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去就之成语有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乐羊。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叫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当时中山国君把乐羊的儿子抓来,威胁魏国君臣。乐羊十分忧心,军队没了后劲,打了败仗。魏文侯不但没责怪乐羊,反而更看重他。当时有位叫翟璜的官员,对乐羊的品格和才能深信不疑,他劝魏文侯说:“乐羊之所以去就之,其忠犹且可疑,又况他人呢?”
这个故事说明了乐羊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能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甚至愿意承担责任和面对困难。因此,翟璜的评价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去就之”这个词组指的是人的去留选择,也指为了利益或者地位而做出的决定。这个词组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为利益或者地位所动。这个故事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因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和责任。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人才和资源,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近义词: 去就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