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两者比较,差的更差
释义: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黯然失色是一个成语,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它的故事源自于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人们崇尚佛教,经常大兴土木,建造佛寺。很多文人也纷纷投入作诗热潮中,积极投稿。皇帝听说张景之才华横溢,于是下令张景书写庙宇匾额和自己出的诗集。其中就有“黯然失色”这个成语。
当时有个叫李铉的,是当时的书法大家,他觉得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一个从未见过自己真迹的人去书写匾额,实在是大材小用,于是他毛遂自荐,愿意亲自书写匾额。皇帝同意了,并派人把李铉请到了宫里。
李铉写好之后,皇帝便请张景去参观。张景看到李铉的书法后,大吃一惊,认为自己“不及远甚”。张景因为“失色”而惭愧得无地自容,于是他发誓要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给皇帝道歉。由于李铉在众人中的威望很高,众人都以为张景必定会有悔意,没想到张景却在这种情况下越发奋发图强,勤奋苦练数日之后便一举夺魁。
从那时起,“黯然失色”这个成语在形容两者相比较时某一方明显不如另一方,或是某物原有的光彩消失。
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
1、真是语惊四座,使得其他人的汇报统统黯然失色了。
2、小丽的美貌使在场的其它姑娘都黯然失色。
近义词: 大相径庭 暗淡无光 相形见绌 黯淡无光 方枘圆凿
反义词: 声情并茂,不相上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动人心弦,光辉灿烂,目光炯炯,奇光异彩,炯炯目光,五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