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释义: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渔人之利,读音为:[yú rén zhī lì]。
释义为:利用别人凑热闹的机会得到好处。
例句:几个跳到网里打鱼的渔人从被拉起的网的收索处看见两个角口袋似的东西。 “不走了。”李宝俊却惦念起真伪,只是后来当了大队长以后又记起‘渔人之利’。 (王石南《六指冲》)
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六.用民》。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争伐,许多小国被吞并,老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有个智谋家叫范蠡,他向越王建议:“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应顺势而为。”越王按照他说的去做,果然取得了胜利。后来范蠡又提出了“渔人之利”的说法。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吴国早晚会被灭掉,我们越国应该抓住机会,多多积蓄粮食,增强实力,到时就可垂手而得了。由于他主张适时发展自己的力量,当时也有人讥笑他是“目光短浅”。 事实证明范蠡是正确的。不久,吴国果然被楚国灭掉,而越国则逐渐强大起来。后来的人们就把“渔人之利”当作自己适时把握机遇的座右铭。
1、楚弓楚得,我们两厂,可以竞争,但不能让外人得渔人之利。
近义词: 事半功倍 渔翁得利 一本万利
反义词: 事倍功半,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