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琅琅上口”是一个成语,形容文章或歌唱的声音悦耳响亮。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
在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从小就非常好学,但是由于家庭贫穷,没钱买灯油,夜晚就无法读书了。当时正值夏天,萤火虫在野外经常飞舞,他便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白纱布缝制的笼子里,借着微弱的光线学习。正是这样刻苦勤奋的精神,让他博得了人们的赞扬。
车胤长大后,善于做赋,文辞优美,他参加会试后经常看到他文章的人觉得他的文章"琅琅上口"。一次晋武帝征召他做官,并赐给他单马车让他去京城。朝廷内外,大家争相传诵他的文章,也因为他自身的廉洁和卓越才能而被晋武帝赏识。
因此,“琅琅上口”这个成语,不仅赞美了车胤刻苦勤奋的精神,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1、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读起来琅琅上口。
2、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
近义词: 出口成章 抑扬顿挫 字正腔圆 书声琅琅
反义词: 佶屈聱牙,诘屈聱牙,聱牙戟口,诘诎聱牙,聱牙佶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