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不敢发表意见
释义: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不置可否是用来形容态度犹豫或不明确。这个成语有一个由来,它的出处是《梁书·沈约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沈约和萧绎。
沈约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萧绎则是他的学生。有一次,萧绎在读沈约写的文章时,对其中一些观点产生了疑问,于是他去问沈约。然而,沈约并没有直接回答萧绎的问题,而是含糊其辞,没有给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
于是萧绎很不高兴地走了。萧绎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就用“不置可否”来描述沈约的态度,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态度犹豫或不明确。
因此,“不置可否”的故事强调了对于一个问题或观点的态度,应当明确表示支持或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茅盾《子夜》十
1、他对这起事故的处理方式不置可否。
2、对于母亲的话,我们姐妹二人都不置可否。
近义词: 模棱两可 摸棱两可 不置褒贬 模棱两端
反义词: 旗帜鲜明,斩钉截铁,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