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
**析骸易子是一个成语,原指析骨而爨、易子而食,比喻在灾荒和战乱时人相食的惨状,后来也比喻对待亲人的无比关爱**
这个成语的出处最早来自于《左传》,当时是指鲁国在饥荒的时候,出现了交换骸骨、易子而食的情况。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在灾荒之年对粮食的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在灾荒和战乱时人相食的惨状,同时也用来比喻对待亲人的无比关爱。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例如,“昔有穷主刘裕焚身无异,饥民易子而食;南朝天子萧衍凶后在眼,不杀己子为僧。”这句话就表达了对灾难中的人们深深的同情和对人性的赞美。
援救无人,困宁孤城血泪喷。析骸易子民无怨,一志同仁。
◎《胭脂血弹词》第八回
1、援救无人,困宁孤城血泪喷。析骸易子民无怨,一志同仁。 ◎《胭脂血弹词》第八回
近义词: 易子析骸 析骸以爨